沉默是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贝小戎)

上世纪70年代,英国人德博诺编著了一部《发明的故事——从轮子到电脑》,其中写到假肢:“有的人身上有一套装置,甚至比肯尼迪中心发射架上的卫星还要精巧,但是在临床上它可能还没那么成功。”意思好像是说,这年头人类能将又长又重的卫星送上天,却可能满足不了自身日常生活中的所需。这本书再版的话,书名也许会改成“发明的故事——从轮子到治疗男子勃起障碍(ED)的药物”。令男子重振雄风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比卫星成功发射、太空站成功对接更困难,也更加意义重大。

男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头发会变少,肚子会变胖。这些本来都不是疾病。一位美国记者说:“现代社会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人已经被教导得不再将衰老和青春活力的丧失看作一个自然的过程,而是看作疾病。”不过人们不笼统地将勃起障碍叫做阳痿,就是为了强调并不把它视作一种疾病,而只是一种幸福生活的障碍。这种障碍还是比较普遍的,视其程度的不同,涉及到的人数变化幅度也很大,美国近一亿成年男子中,有1500万到3000万名勃起障碍患者。有的是勃起时弯曲,有的是勃起时疼痛,这些都可以算作勃起障碍。不过医生对勃起障碍有代表性的定义是:“达不到能实施满意的性行为的勃起。”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输入“勃起”一词,会得到无数结果,而且大多跟“痿而不举”和“伟哥”等药物有关。

勃起障碍并不是50岁以上男人的专利,但是它的确跟年龄有关,随着年龄增长,ED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是不争的事实: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项调查显示,40岁以上的男性中ED的患病率是5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积川教授等在我国三城市男科门诊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我国ED患病率为26%左右,40岁以上男性中ED的患病率为40%左右。

造成勃起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神经系统、血管和激素分泌等,像癫痫、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动脉硬化、慢性酒精中毒等慢性疾病,睾丸癌手术和脊髓受伤、利尿剂、降血压药、抗抑郁类药物的滥用都会导致勃起障碍;还有心理因素:压力过大、紧张、不自信。性心理学家蔼理士就说:“事实上性能不足往往不成大问题,成问题的是想象中的性能不足。蒙田说性能的消失本身从恐惧而来,恐惧心理抵消以后,原有的性能完全可以恢复。”只是调查数据显示,与通常以为的不同,85%的勃起障碍是生理的而非心理的。睾丸激素不足是勃起障碍不太常见的病因,只占6%。它是刺激性欲的重要因素。

美国联邦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已经批准了三种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美国辉瑞的Viagra、德国拜耳的Levitra和Cialis。三种药物同样有效,通常在性行为前一小时服用,一天之内都不可以使用一次以上。Viagra最好空腹服用。后两者不受进食情况的影响。不过试验表明,糖尿病患者和刚做过前列腺手术的病人服用这些药物之后,跟其他类型患者相比,效果稍差。在这些药物诞生之前,勃起障碍的治疗靠的是阴茎填充物、注射舒张阴茎血管的药物。这些都是比较复杂、比较外在的手段,而且都有副作用:阴茎填充会导致长久勃起,真空挤压会阻止射精。

现在新型的药物则是通过增强男人体内既有的能力来起作用,效果更佳,药效更持久。“伟哥”服用后一小时起作用,拜耳公司研究的强效艾力达服药后最快10分钟即可起效,药效能维持12小时,治疗剂量低(10mg即起效);长期服用可靠有效。所有这些医药科技的进步都会降低ED患者就医的心理担忧和提高医生诊疗ED的信心和水平。可是拜耳公司对ED患者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ED患者平均在患病18个月之后才下决心到医院就医。很多患者其实已经意识到自己患了勃起障碍,但因为羞于启齿而不去及时就医。为此,拜耳公司特别制作了致医生的一封信,只要患者拿着这封信来找医生,患者什么都不用说医生就都明白了。或许这封信能使更多ED患者走进医院寻求治疗。 男性勃起健康沉默药品勃起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