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老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布丁)

北京有一些饭馆老板,不知道自己开的是饭馆,总以为自己开的是文化馆。某天,我在一家云南饭馆吃饭,这饭馆老板是个艺术爱好者。偌大的饭馆只有我们一桌,吃着吃着,进来几个穿军大衣的汉子,四下打量一番,看着像是一个装修队。我们草草吃完,出门一看,外面有一个摄影队等着,男女演员在化妆,美术布景瞎忙活,那些军大衣是灯光和摄像,当时正是饭点,饭馆不做生意,给拍电影的当外景用。

有一次北京文化人聚会,艺术家刘索拉和《读书》杂志老主编沈昌文打招呼:“沈老,您身体好。”“好,好。”“您还记得我是谁吗?”“你是潘夫人。”

老沈显然认错人了,潘夫人是房地产大亨潘石屹的夫人张欣,刘索拉是刘索拉,洪晃是洪晃,这三位女同志模样不太一样,但经常一起出现在某些沙龙。至于潘石屹出现的场合更多,有时候是电影演员,有时候是广告演员,有时候像个实习编辑似的参加某杂志的选题会,他还出了一本摄影集,叫《西行25度》,从北京跑到新疆,拍了好多照片。

一个人最容易做出的艺术姿态,就是去趟西藏或新疆,如果能开辆车,再弄几个好照相机,那这姿态就更好。老潘从西部回来之后,我就看到另一个房地产大亨的老婆,以探险家的姿态去了西部,这房地产大亨原来的楼盘叫“今典家园”,后来再开的盘就叫“苹果社区”了,还举办了艺术展。

老板喜欢艺术,这很好。但打着艺术旗号做出的房子不一定好。潘老板的建外soho和现代城,都请名师设计,请名摄影师拍照片,我去过这两个地方,得出的结论是不适合人住,也不适合大公司在那里办公。至于那位派老婆出外探险的张老板,其住宅项目在北京口碑一直较差。由这两位老板的作为,形成了我的偏见,害怕一个项目以“艺术”或者“建筑艺术”相号召。我年轻的时候喜欢艺术,还喜欢过搞艺术的女青年,还喜欢过热爱艺术的女青年,但不喜欢那些热爱艺术的老板娘和老板盖出的房子并花钱去买。

成都当年有一老板,房产项目叫“上河”,这个品牌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他搞的“上河美术馆”,最早向我介绍这老板的不是房地产记者,而是一位艺术评论家。成都的“上河”怎么样我没发言权,但我去过北京的“上河项目”,明明就是一宿舍楼。成都的朋友告诉我,成都的这房子盖了将近10年,先叫上河城,后叫艾舍尔花园,再后来叫飘·COM,不久前业主闹事了,因为土地转让费没交,产权证办不了。有人看见老板陈家刚,穿着白衬衣,挎着军书包,一问,说转行了,现在是摄影师。 老板艺术

上一篇: 谁赢得了总冠军?
下一篇: 遗 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