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孤独 ——那些电影里的外星人们

作者:陈赛

(文 / 陈赛)

我们并不孤独 ——那些电影里的外星人们0

火星人

外星人的故事最早出现在2000年前古罗马作家卢奇安的讽刺小说《一个真实的故事》里。在这篇小说中,主人公被一阵风刮到月球,遇到月球人和太阳人战斗,为的是争夺“启明星殖民地”,助战的还有“南极星座军队”。

自从月亮神话被科学打破之后,火星人成了人类幻想中外星生物的代表。因此,在电影史上,以外星人为题材的电影数以千计,其中与火星人打交道的次数最多。

人类对于火星的热情始于100多年前。英国科幻小说宗师H.G.威尔斯在他1898年出版的《宇宙战争》一书中,第一次描绘了一幅火星人侵略地球的惊心动魄的景象。

五六十年代,外星人入侵地球的题材在好莱坞一度泛滥,这可能与当时阴冷恐怖的冷战氛围有关。在一个人类自己都在自相残杀的时代里,对于外星人的想象自然也充满着疑虑、猜忌和恐惧。今年,斯皮尔伯格再次将《宇宙战争》搬上银幕,这位曾经对外星文明充满了善意想象的导演选择了这样一个星际间残酷战争的题材,不能不说是受了“9·11”之后世界战火频仍的影响。

我们并不孤独 ——那些电影里的外星人们1

在人类以种种方式虚构的火星人之中,马丁叔叔大概是最具亲和力的一位。1963年,CBS的电视剧《火星叔叔马丁》开播,终于在对火星人一派愁云惨雾的想象中加入了温暖的色调。这部电视剧在CBS播放了三年,马丁叔叔的形象一时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火星人的印象从此大大改观。80年代,《火星叔叔马丁》曾经引入国内,因为年代久远,很多情节都不记得了,但马丁叔叔脑袋后面慢慢长出天线,脸上温暖调皮的笑,却始终栩栩如生。1999年,迪斯尼将马丁叔叔的故事重新改编成电影《我的火星叔叔马丁》,情节与电视剧相似,他依然是个善良的外星人,又老又丑,却超级可爱,吃冰淇淋上瘾,患火星忧郁症的时候整个人四分五裂。他那件聒噪坏脾气的衣服喜欢在洗衣机里泡着,拿衣料柔顺剂当红酒喝。

2001年扮演马丁叔叔的演员雷·沃森在加州贝弗利山的家中去世,人们都相信他回火星去了。

我们并不孤独 ——那些电影里的外星人们2

E.T.

斯皮尔伯格被问及最喜欢自己的哪部电影时,毫不犹豫地说,《ET外星人》。看到E.T.带着艾里奥特飞过月亮的时候,他仍然忍不住想哭。

二十多年前,斯皮尔伯格拍摄《ET外星人》的时候,正是好莱坞科幻片从低谷走向高潮的黄金时代。

与《星球大战》中不同星球人之间庞杂残酷的战争不同,《ET外星人》的基调温暖明亮,不可思议的简单和纯真。

1982年,《ET外星人》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首映。影片结束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许多人都热泪盈眶。以尖刻著称的影评人马丁·艾米斯写道:“我回过头去看周围那些和我一样痛苦的人们,无论是政府官员、花花公子、日本商人、摇滚乐迷、嬉皮士,还是母亲、青少年和儿童,他们脸上都挂着泪花……我们都知道,我们哭泣不是为了那外星人或艾里奥特,也不是为小杰蒂,而是为失去了的自我。这正是斯皮尔伯格的天才所在。”

超时空接触

在外星人题材的电影中,《超时空接触》是很特别的一部。它改编自已故著名科普作家卡尔·萨根获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而导演则是曾经执导过《阿甘正传》、《回到未来》的罗伯特·泽米基斯。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普作家,卡尔·萨根曾说过,“人类没有理由自诩为空前绝后或最理想的生物,在宇宙舞台上,我们不是主角”。她相信,遥远的星系存在着欣欣向荣的智慧生命,他们也正向四面八方发送无线电信号,希冀找到别的智慧生命。

因此,《超时空接触》其实并不是一部关于外星人的故事,而是人类一次寻找的历程,不仅是对宇宙同伴的寻找,更是对自身的寻找:我们为什么会生活在这里,我们究竟是谁?

这部影片以纪录片式的视角展开,似乎只是在讲述一位女科学家面对重重压力的心路历程。在女主角艾莉接到织女星神秘讯息后,整个解码过程步步都是紧张的悬念,使人们对这个来自织女星的外星人充满了无限好奇。出乎意料的是,艾莉踏上的织女星球竟是她小时候所画的朋萨可拉的海边,而她看到的外星人竟然是她的父亲——外星人下载了艾莉的思想、记忆、情感,然后以她最思念的父亲形象与她沟通。

《超时空接触》还将很多的笔墨花在科学与宗教、政治、商业等形形色色的力量之间复杂的冲突关系上。当发现织女星发送信号的新闻传开之后,人们涌到接收信号的沙漠基地,抗议的、示威的,以及看热闹的。那些牌子上写着“希特勒还活着”,“耶稣是个外星人”,“下一站——织女星”,“全国织女星汽车协会”,“织女星万岁”……混杂的背景音乐似乎在质疑:人类对于外星人这个未解之谜到底有多大的承受能力?如果真的有外星人,上帝还存在吗?

黑衣人

与《外星人入侵》、《ET外星人》,或者《超时空接触》这样的外星人电影相比,由巴利·索南菲尔德导演、斯皮尔伯格监制的《黑衣人》是一部能让你看得很开心的电影。片中外星人品种之多,样貌之奇特,想象力之丰富,绝对不亚于《星球大战》。

《黑衣人》是一部又主流又另类的影片。主流之处在于,该片是典型的好莱坞大制作,耗资9000多万美元,名导演执导、大明星出演、讲的是一个老套的英雄拯救地球和宇宙的故事;但独特之处则在于,片中人类第一次与外星人平起平坐,自信满满,黑衣人拥有各种全宇宙最先进的武器、飞船,来自各种星球的外星人都处于他们的保护之下。

就像K在最开始带J入行的时候说的,“1000年前,所有人都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500年前,所有人都以为地球是平的。15分钟之前,你以为我们地球上只有人类。想象一下,明天你又会知道些什么?”

外星科幻片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

科幻插画

19世纪末,随着凡尔纳、H.G.威尔斯等科幻小说的兴起,西方开始出现专门为科幻图书设计封面和插图的插画师。他们根据小说的内容创作了大量新型机器、武器、怪异物种以及外星人等形象。英国著名的小说插画家沃特曼·伯格就是其中最为多才多艺的一位。他以其开创性的自由体绘画风格而著称,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为威尔斯的《宇宙战争》创作的六大长卷的插画作品,1897年在《Pearson》杂志首次刊载,并引起了轰动。他在插画中设计的外星人、飞碟、死光等造型都成为后来电影中的重要参考。弗兰克·斯古挪沃为巴勒斯的小说《火星公主》创作的插画在当时也相当受欢迎。不过,早期的插画师大都严格根据小说内容绘画,极少有自己的创作意识与空间。

20世纪初,《惊奇科学事实与幻想》、《幻想杂志》等一大批通俗科幻杂志出现,在刊登科幻小说的同时,花很少的钱请插画师配大量插图,穿插在故事里,来加强故事的趣味性。这种图文并茂的连载科幻小说使绘画与故事真正结合在一起,这些科幻杂志培养和发掘了一批科幻插画名家,他们逐渐脱离小说内容的限制,改而追求自己的原创性表达,比如赫华德·V·布朗以创作奇异的、恐怖凶残形象著名;爱德·卡特创作的形象则多为机灵古怪;威利·伍德创作的形象大都表现得很荒谬可笑,面目诡异;约翰·肖恩希尔创作的人物形象多坚毅,给人一种诚实可信的感觉。

在《星球大战》之前,几乎所有的科幻电影都被认为是票房毒药,虽然也有知名的插画家为电影设计背景、角色、服装等视觉元素,但仅限于极小范围。《星球大战》之后的几十部顶级科幻电影将科幻艺术推进到一个光辉时代,许多郁郁不得志的插画师加入了电影剧组,担任影片中背景、角色、服装等各种视觉元素的草图设计,像拉夫·麦克奎尔和乔·约翰逊都是备受科幻电影迷们喜爱的名家。除了设计草图之外,插画设计师还要负责把握从插画到摄影、模型、后期动画等不同工序之间的微妙联系,并成为电影制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著名的插画师及作品

凯利·弗里亚斯,1922年出生于纽约,自幼喜爱绘画。早年曾就读于匹兹堡艺术学院,并获得艺术学博士学位。50多年来,弗里亚斯为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克拉克等多位知名科幻作家的作品设计过封面或插图。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弗里亚斯在《疯狂漫画》杂志担任了7年的封面画家,塑造了吉祥物阿尔弗雷德·纽曼的形象,其作品广受赞誉。

Boris Vallejo,出生于秘鲁,被广大的科幻迷们奉为神人,是科幻插图界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不计其数、想象力丰富得令人惊讶。鲍里斯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以至于很多普通画迷亦能一眼分辨出真伪。

迈克尔·威兰,1980~1990年间科幻美术创作领域的权威人士。威兰的作品极具代表性,漂亮的上色,浓墨重彩的表现,娴熟的绘画表现技术,使他赢得了十二个之多的“雨果奖”和惟一一个“超级雨果奖”。

希德·米德,著名插画师,精通机械设计,他所描绘的未来机械对工业界、汽车制造业有着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他还参与过《星际迷航》、《银翼杀手》等电影的概念设计。 外星人孤独电影那些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