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装的壳,侦破的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 《大宋提刑官》剧照 )
52集的《大宋提刑官》是2005年央视自《任长霞》以来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它的平均收视超过了《新闻联播》,这是让制片人俞胜利特别自豪的一点。他解释说:“央视一套的观众占有率是20%,而《大宋提刑官》就超过了17%。”就是说,这段时间看一套的人大部分都知道了还有宋慈这个人。有意思的是,《任长霞》也是由一个个破案故事组成的主旋律剧,在涉案剧政策出台后才开始拍摄的《大宋提刑官》被冠以“古装侦破剧”的名号,它的壳是古代的,核却是现代的。俞胜利说,审片时虽然被赞为“2004年最好的电视剧”,可因为片花中的“骷髅”等镜头,原计划到央视八套播出。他写了封信,请领导看完全片,强调其中体现了古代科技文明的成果,争取到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的机会。
宋慈是谁
看过港剧《洗冤录》的观众应该对宋慈并不陌生,在那部戏里,他是个搞笑的法医,有三个老婆争风吃醋。到了央视这版,宋慈变成了夫妻关系不睦,性格古板的提刑官。历史上的宋慈记载很少,编剧钱林森本来是个戏曲编剧,十年前,台湾电视剧《包青天》红极一时,有人建议他也写个清官戏。因为包公案、狄公案太为人所熟知,他一直犹豫不决。直到有一天,他在浙江省公安厅的一个法医的书柜里看到了《洗冤集录》,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一下吸引住了他。在此之前,他看过无数遍《福尔摩斯探案集》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实质上,后者塑造的雄辩的、擅长推理的波洛探长也给了他很多启发),可他从未听说过宋慈。正史上只说宋慈是南宋“提点刑狱司”的官员,野史上他生在停尸间,被称作“棺材子”。在《刑法大辞典》上,钱林森找到了两个关于宋慈的条目,加起来有一千字,才知道早在100多年前,欧洲人就把宋慈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他的《洗冤集录》比意大利人图纳图·菲德利写出的《医生的报告》早了整整350年,宋理宗看过击节赞叹,下令全国颁行,他死后,皇帝为他亲笔书写墓门。这一千多字就是钱林森创作第一部电视剧《宋慈断狱》的基础,这部戏用了七个案例,由绍兴台摄制,因为缺钱,用的都是戏曲演员,播出后毫无声息。
直到十年后,他才有机会把这个故事扩充到了92集,因为后40集的剧本已经在酝酿中。《洗冤集录》中没有任何情节,全部是科学名词,主要内容包括:宋代关于检验尸伤的法令;验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尸体现象;各种机械性窒息死;各种钝器损伤;锐器损伤;交通事故损伤;高温致死;中毒;病死和急死;尸体发掘等等,一般人看起来相当枯燥。十年前的电视剧中只是案件的集合,没有多少宋慈个人的情况,到了《大宋提刑官》,编剧虚构了宋慈的生平、性格和经历。电视中宋慈的父亲因断错案服毒自尽,他的岳父身居高位,他因被人陷害两度辞官都是无据可查。据一位法律界人士说,现实中的宋慈在赴湖南上任途中破了一宗命案,却导致两位怀有身孕的夫人葬身火海,才引起他辞官的念头。
古人的断案技巧
《大宋提刑官》的剧本是这么写的——先从《洗冤集录》中找一个破案方法,然后从果到因,编织一个能把技术使用上的故事。除了清水验钱币的油花这种众所周知的案例,其他全部来自于宋慈书中。很典型的一个就是至今为法医界使用的办法:宋慈在作案现场找到的刀具与死者伤口不合,他判断,死者是被镰刀杀死,但村子里有几百把镰刀,他把所有镰刀集中在一起,时值夏日,苍蝇围在一把刀上聚而不散,此刀的主人就是凶手,只不过电视剧中把凶器变成了篾刀而已。钱林森说,苍蝇嗜血这种生物学的理论,在600多年前,宋慈能够无师自通,实在是天才。
当然他的某些办法并不为现代医学认可,这也是人们指责的剧中的“硬伤”之一。比如说滴血认亲,这个古装戏中常见的戏剧性场面,包含有DNA检测的原理。宋慈当时就是把血滴入死者骨中,判断人的血缘关系,有法医指出,这种方式不是十分准确,腐骨有可能吸收不同血型的血。俞胜利却认为,古人的破案技巧,现代人当然不会完全赞同,所以他压根没有为这部电视剧找法医学顾问。
钱林森也认为,作为封建士大夫,宋慈免不了会有些狭隘思想。他在书中论述男人有236块骨头,女人只有232块,事实上,男女的骨头是一样多的,这也许是宋慈的男尊女卑思想。另外,宋慈还有个奇怪推论:自杀的人床下挖地三尺会有炭,钱林森认为这也是毫无科学根据的。
像钱林森挑宋慈的错一样,观众也在挑《大宋提刑官》的错,有观众写了《九问〈大宋提刑官〉》,指出了其中种种问题,其中有拖沓冗长、不合逻辑、古代人说现代话等等,俞胜利表示会虚心接受。不过钱林森也对这些硬伤解释了一番,有一场戏,是三个当事人回忆同一个场景的三次闪回,观众认为非常多余。钱林森说,其实本来是想模仿《罗生门》,每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记忆,但因为处理得太过相似,让观众感觉疲劳。还有一场戏,宋慈用火烧出地上的人形,判断出人不是被自然烧死而是杀死后焚尸。观众无法理解,就算人身上的油脂可以焚出形状,怎么能断定是他杀呢?钱林森说,其实前面有场铺垫,是死者被割喉的场面,因为血腥被删去了。后来焚出的人形颈部有一个圆形缺口和红色印迹,但因为没有前面那个镜头,好多观众看不懂。
俞胜利曾说,推理悬疑剧是和观众比智力,但是观众的智商有高有低,案情简单了不好看,复杂了很多观众又未必能理解。有很多观众很反感剧中宋慈的女助手英姑,她比宋慈的妻子出现的机会多很多,断案时必然在旁边叽叽喳喳。一遇到难题,她就主动为他暧昧地洗脚,宋慈偏偏表现得坐怀不乱,总是一副若有所思状。她追随宋慈一生未嫁却又与他没有情感纠葛,令人费解。钱林森说,英姑这个人物本来只打算出现在第一个故事里,后来发现一定要有个人与宋慈交流案情,不然无法展现他的心理活动,英姑的戏也就越加越多。可是《狄公案》、《包公案》的助手都是捕快,宋慈也有捕快,分量却远逊于英姑,这也使得宋慈更像邦德,身边一定有个邦女郎,他比外国人多的是一点儒生的含蓄。
古人断案题材一直只有包拯和狄仁杰,所以他们反复被编成故事。像狄仁杰,除了《大唐良相狄仁杰》涉及案件较少外,其余的全是他的破案纪实,完全忽略了他的丞相身份。从十几年前的《狄仁杰断案传奇》到后来的《龙珠风暴》、《京都疑云》、《风摧边关》、《古墓惊雷》、《月沉江南》,不但荷兰人高罗佩的小说被反复使用,还新编了许多狄公传奇。去年央视八套播出的《神探狄仁杰》更像惊悚片,导演钱雁秋说:“《神探狄仁杰》最大的特点就是按照电影类型片的方式来做电视剧,营造了一个很大的悬念和恐怖、惊悚的气氛。这部戏的三个故事都闹鬼,第一部是出现了鬼镇,渺无人烟破败荒凉,晚上却热闹非凡家家灯火。第二部中,死去的庄主之子刘传林的棺材夜里闹鬼,吓昏了守灵人。第三部《滴血雄鹰》,简直就是一部恐怖片。宫里闹鬼,外边的村庄也闹鬼。”与宋慈相比,狄公案、包公案更多的是推理过程。 俞胜利历史侦破中国古代史古装大宋提刑官洗冤集录宋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