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风波:标准放大安全事件

作者:李翊

(文 / 李翊 程义峰)

( 婴幼儿奶粉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

雀巢的碘型困局

雀巢的错误犯得很不是时候。

“六一”儿童节到来前夕,浙江省工商部门专门对当地的儿童配方乳粉、儿童配方米粉和膨化食品三类商品进行监督抽查。就是在这次抽查中,标称(黑龙江)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雀巢”牌金牌成长3+奶粉中,碘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也就是说,“补碘补过了头”。

资料显示,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是雀巢于1987年和黑龙江双城市乳食品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雀巢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也是雀巢在中国的第一个工业项目。该公司位于黑龙江省双城,于1990年7月完全投产,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奶制品工厂之一。

雀巢超碘奶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5月28日,成都刘女士以消费者的身份致信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称,她的女儿小佳(化名)自两个月大到现在,长达4年时间一直食用雀巢系列奶粉。刘女士称,到今年9月份,小佳就满5岁了,现在小佳每个月要吃1斤左右的雀巢成长3+奶粉。小佳3岁多时,出现了眼睛外凸、脖子肿大、爱流汗等症状。去年7月28日,刘女士把小佳送到华西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小佳因摄碘过多,患上了严重的甲亢。此后小佳便开始了背着药瓶上幼儿园的日子,但治病过程中一直未间断吃雀巢成长3+奶粉。刘女士为此请雀巢公司给她一个说法。

对此,小佳的主治医生称,正常人对碘有一定的自我代谢和平衡功能,一般情况下,不会因碘的摄入增加而引起甲亢,但甲状腺具浓积碘的功能,因此过多的碘长时间聚集在甲状腺内,如果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摄碘过多就可能会引发甲亢。

医生表示,由于甲亢存在多种诱发因素,他现在尚不能确定小佳的病是否与食用奶粉有直接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详细检查。不过小佳在患上甲亢症状以后,如果继续服用含碘食物,则不利于康复。

面对这一系列事件,雀巢并没有按照国家标准委“碘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婴儿配方乳粉应禁止生产和销售”的规定停止销售,也没有作出退货承诺。即使在6月5日下午给全国媒体的新闻稿中,在就碘含量偏离国家标准表示道歉的同时,雀巢仍坚持其产品的安全性。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商务经理、此次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孙莉说:“按国家标准,这批产品是不合格。”“但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是非常安全的。”

矛盾和分歧主要来自对不同标准的认同。

我国现行用于规范婴儿配方乳粉生产的标准为GB10765-1997《婴儿配方乳粉I》和GB10766-1997《婴儿配方乳粉Ⅱ、Ⅲ》,均为强制性标准,分别适用于婴儿食用的婴儿配方乳粉和6个月以内婴儿食用的婴儿配方乳粉。两个标准中对碘含量的指标要求均为每百克30微克至150微克,婴儿配方乳粉中的碘含量超过此范围均为不符合标准产品。在此次浙江工商部门的抽查中,雀巢奶粉碘含量实际的检测结果是191到198微克。而其产品中碘的标明含量是每百克150微克。

雀巢虽然承认其金牌成长3+奶粉的碘含量超出了中国国家标准,但同时却强调,该项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雀巢中国公司的资深营养顾问贾梅向记者出示了一些数据资料,其中包括: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800微克/天;欧洲和美国标准中,对3岁儿童碘摄取量的上限分别是300微克和200微克每天。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行政总裁穆立说,标准不是静止不变的,事实上国际上类似的标准正处于逐渐演变的过程中,在欧洲,幼儿食品碘含量的下限已经大幅度提高。而贾梅补充说,由于各地区饮食结构的差异,在母乳中的碘含量也不同,在欧洲,每升母乳中碘的含量有时候会达到300到400毫克,而在亚洲的食品结构中,母乳中碘含量相对较少。

让雀巢备感压力的还有来自诚信方面的质疑:一方面,产品中碘含量与标称不符;另一方面,雀巢一直没有对导致问题的原因以及目前这批产品的流向作出详细说明。

对此,雀巢的解释是,造成碘含量超标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原料奶中碘含量的波动。“在天然原奶中对碘含量进行控制是很难的,而发生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是我们对原材料在这方面的检测频率不够频繁。现在我们已经增加了检测次数,保证所有批次都符合国家标准。”雀巢中国技术总监顾德如是说。

莫衷一是的标准

6月2日上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食品营养安全系副教授何计国以专家身份出席了一个讨论会,这是由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召集的一场关于我国公民生活中每天碘摄入量标准的讨论。在会上,何计国副教授的感觉是,大家对雀巢的态度没有想象的那么激烈。

何计国表示,在食品领域,国际国内通常的标准分两种,营养标准和安全标准。我国国家标准(GB10767)规定3岁儿童奶粉碘含量应该在每百克30微克到150微克之间,这是营养标准;在雀巢公司所说的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中,仅有安全标准(欧洲300微克每天,美国200微克每天),并无营养标准。

何计国说:“雀巢奶粉不符合国家标准,肯定是不合格的,怎么处理都不过分。但这些碘含量超标的奶粉,并不会危害身体健康,消费者不必恐慌。”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教授也认为:来自该产品的每日最大可能的碘摄入量远远低于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碘的耐受量水平;中国及国际科学数据证实,这种超标将不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良作用。

在肯定奶粉超标的同时,不应当渲染没有科学依据的“碘危害”,这是多位知名专家共同的看法。作为一个能让公众信服的实例,专家建议可以去观察一种可长期使用的常用药:华素片。该药专治慢性咽喉炎,是一种常用非处方药,其主要成分为分子碘,用量为每日3~5次,每次一片1.5毫克。也就是说,按已知每百克奶粉含碘198微克的上限,单粒华素片的含碘量就相当于757克的雀巢碘超标奶粉的含量。

扬州大学食品工程学院教授,国家乳品专业委员会主任谢继志指出,作为婴幼儿营养性奶粉除了会对脂肪、蛋白质、乳糖含量有规定,对附带添加的微量元素也有标准。原料奶在进行加工前需要进行检测,但是对碘的检测并不是一个必须的指标。

作为国家农业部聘请参加“白雪”计划(学生饮用奶计划)的专家,谢继志曾在前年与很多乳品专家参观了雀巢在山东莱西的生产基地,他说:“客观地看,雀巢无论是在原料奶的采购还是加工上,都控制得比较严格。”

关于国际上碘含量的上限问题。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于康说,不能说没有上限,只是它没有作为官方文本方式出现,但绝对是有参考值的。早在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控制碘缺乏病理事会就提出建议,18岁以上成人每天的碘摄入量不超过1000微克。我国据此制订出7到17岁以及18岁以上成人碘摄入标准,分别为800微克和1000微克。而对于7岁以下的儿童,我国和国际上都没有订立上限。因为对于7岁以下儿童碘过量导致中毒的摄入量上限,所掌握的证据力度和强度还不够,不足以订立出一个标准。但很显然,7岁以下儿童每日碘摄入量参考7至17岁的标准,要低于800微克才行。目前,我国的3岁以下儿童“国家适宜推荐量”是50微克,相应地,4到10岁是90微克,11到13岁是120微克,14到17岁是150微克。这些都是有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的。

在雀巢风波中,引发公众愤慨的可能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这家跨国企业在事发后的强硬态度。“这种态度惹火了消费者。”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说,“不过与前段时间的苏丹红事件比,雀巢公司在碘超标事件中显然还有一定迂回余地。”

在张永建的眼中,迂回可能存在的原因是,雀巢风波涉及到中国目前的食品标准体系,而对这个体系,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学者直摇头。“重复、低效、繁琐、混乱”是他们给出的一致概括。据浙江一位专家透露,早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国家标准GB10767制定之时,雀巢(中国)有限公司的代表也曾参与其中,而且对我国的碘含量标准并不赞同。雀巢(中国)技术法规部经理田明福指出,中国缺少专门针对婴幼儿食品的卫生规范。

国家儿童食品行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工作组组长王柏琴指出,长期以来,相关婴幼儿乳粉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庞杂而分散,使相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各个生产环节应该遵循哪些法规普遍认识混乱。而地方质量监管部门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质量检测依据也“存在着认识上的模糊和偏差”。以目前婴幼儿奶粉存在着的三大强制性国家标准为例,其间也有很多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等。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曾在去年6月专门颁布了农经联(2004)63号文件,试图澄清这三个标准的关系和适用企业的范围。

据了解,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涉及到5个国家法律法规——包括《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动物防疫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6个部门规章——包括《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广告管理办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等,再加上国家和行业主要标准,涉及到的法规、标准数量多达30多个。

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的李润来说:“今年‘两会’,有1000多名人大代表参与食品安全的提案,排在所在提案的第一位。目前的问题是,首先缺乏完善的从安全出发制定的标准。如牛奶,按规定奶牛生病时给其吃药,应停止挤奶,但对于生产厂商来说,生产不允许这种停顿。第二是标准的数字偏低,与国际差距大。三是国外的标准制定经过大量实验和跟踪调查,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而我们的标准制定者很少能提供相关的科学数据,以致很多标准是相互冲突的。”

一直关注雀巢风波的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博士贾利说:“我们目前沿用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标准体系,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个等级构成,甚至各个省区还有自己的食品标准,但由于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食品卫生和安全标准普遍存在着交叉、重复和空白的问题。导致同一产品有几个标准,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如卫生部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黄花菜不属于‘干菜’,不能有二氧化硫残留。而质检和农业部门的标准中则规定,‘干菜’包括黄花菜,且明确规定二氧化硫的残留限量是0.1g/kg。这不仅给不法分子生产加工劣质食品以可乘之机,也给市场监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食品标准不统一是困扰生产者、执法者和消费者的一大难题,对标准的检测方法也有很大差异,造成混乱和不一致。上面的管理和标准乱,下面的企业产品评测和销售活动肯定更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雀巢奶粉风波标准放大中国奶粉雀巢安全事件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