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航低价出击布兰森 ——专访英国航空公司中国区总经理Tim Ramage

作者:李三

(文 / 李三)

​英航低价出击布兰森 ——专访英国航空公司中国区总经理Tim Ramage0

“激动,激动,非常激动!”记者的问题还未落下,Tim Ramage就冲着录音笔大声喊道。这位英国航空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中文名字是林文志。让他兴奋的事情是,英航在北京—伦敦航线上经营了25年之后,终于得以借英国获得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的目的地之机,打入了上海市场。6月2日,英航的全球主席Martin Broughton和首席执行官Rod Eddington偕同英国政界和商界的要人,共同乘坐波音777客机从伦敦希思罗机场飞抵上海,出席首发仪式。

英航打入上海市场,冲击最大的就是同样来自英国的维珍公司。后者的创办人和主席自然是大名鼎鼎的理查德·布兰森,一个最具观赏性的商界人物。

英航是历史上最悠久的航空公司,布莱尔出席八国峰会的时候,也会坐上英航777,以示对英国事业的支持,更有人揣测说777的美国身份也象征布莱尔对美国友谊的重视。八卦之外,作为全英最大的国际定时航空公司,英航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比维珍的历史还长。当全球航空业遭到数十亿美元的亏损之际,英航仍能保有可观的盈余,成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航空公司之一。2004/2005财政年,在“空中旅游”低潮尚未褪尽,英航却表现上乘,税前利润达到了4.15亿英镑,净债务也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上海市场上,英航和维珍有段时间不短的纠葛。早在1980年,英航就进入了中国。截至目前,英航每周共有22个航班从伦敦直飞中国,其中5班直飞北京,机型为波音777;17班直飞香港,机型为波音747。除此之外,上海的落地权却一直没有对英国的航空公司开放。直到1999年,中英两国才通过双边谈判开通了上海—伦敦的航线,限制是一周只能设置四个英国航班,维珍和英航各两趟。考虑到这样的平均主义根本无法盈利,英国权威机构最终把机会判给了维珍,英航就此抱憾退出了上海市场,却一直心存不甘。

2004年,专攻北京的英航大概运送了8万名乘客往返伦敦,其中的中国乘客大约占一半。2004年2月,中国采取了更为自由化的政策,和英国就增加航班事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中国和英国分别可以开设25个航班往返两国,到2006年,这个数字更增加到31个。“我们甚至不需要这么多,这几乎就等同于是开放航权了。”受益于此的英航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充满了欣赏。

与英航相比,维珍的品牌在上海做得有滋有味,深得人心。为了扳回5年的损失,英航这次在上海使出了低价杀手锏。从上海到伦敦的直飞航班的经济舱往返只需要3990元,购买商务舱和头等舱也十分划算,只要买两张票就可以得到一张同样舱位的赠票。

英航的咄咄逼人,让维珍无处可逃,只能削价同步跟入,打出低价,国内的东航对此也表示了无可奈何。采访的时候,林文志掩饰不住高兴地说:“这样低的价格,是不是太好了?”“过去他们(维珍)主宰上海市场,想收多少,就收多少。现在不同了,该是唤醒他们的时候了。”记者私下揣测,什么时候维珍公司也能进入北京?今年年初,布兰森在一个公开场合表示,在奥运机会的提升下,维珍也希望获得北京的落地权。一旦英航和维珍分占北京和上海的局势打破,这两家英国老对手碰撞的故事也就意味着在中国市场上逐渐拉开。

此次,英航的低价只限于在6月份出票,在今年年内旅游,随后则恢复正常价格,大约是5500元人民币。

林文志是2002年12月被英航从东欧地区的负责人调往中国,担任中国区总经理的。自此,就一直致力于开拓上海和伦敦间的航班。说到英航的服务,林文志提到了很多革新举措。比如,英航是第一个在商务舱中推出平躺睡椅的航空公司,英航是第一个设立超级经济舱的。这是介于经济舱与商务舱之间的新品种,座位空间以及脚位要多一点。英航的发现就是,现在已经没有太多公司愿意出钱坐头等舱去做生意了,有的公司甚至连商务舱都嫌贵。 低价伦敦维珍航空总经理Ramage英航Tim布兰森出击英国航空公司专访中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