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海边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 到海边度假,是英国人继足球、板球、火车旅行、到图书馆阅读之后发明的又一度假方式 )
一路走一路惹祸
今年5月底、6月初,欧洲遭遇高温天气,伦敦的最高气温竟然达到了32摄氏度。到海边去!这是很多英国人进入夏天的第一反应。
首选的英国本土海滨度假地是布赖顿(Brighton)、布莱克普(Blackpool)、纽基(Newquay)等地。海外度假地则从法国南部的尼斯、圣特洛佩兹(St Tropez)、希腊各岛屿,直到加勒比、塞舌尔。但是,对海滨度假地的当地居民而言,成群结队醉醺醺的英国游客更像是灾难。
纽基的居民就明确表示,他们不欢迎游客,游客让他们不堪其扰。纽基位于英国南部的康沃尔郡西海岸,一直是高尚、优雅的度假胜地,现在却成了野蛮青年的天堂。去年,当地警方打击了一个酗酒滋事的小流氓团伙。
纽基的常住人口只有两万,到了度假旺季,每周就涌进来8万的游客,平静的生活完全被打破。绝大多数游客年龄在30岁以下,未满18岁的少年也不少。纽基让未成年人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滋味。那些十六七岁的中学生,尤其是女孩子,会考结束后挖空心思和父母打心理战。他们先是要求去法国、希腊等地,父母往往说那是国外不能去;接下来,他们就提出到纽基总行吧?父母想纽基就在本国,感觉很近,轻易就答应了孩子的要求。第一次离开父母和同伴外出度假,绝大多数孩子庆祝自由的方式就是在舞厅彻夜跳舞,喝个酩酊大醉。女孩儿们很快就和男孩、男人们认识了,很快就上床了。她们还互相打赌,看谁在一周内能“扑”倒最多的男人。自然,被流氓团伙强暴的女孩也不在少数。到了凌晨两三点钟,尖叫的少女和打扮艳俗的男孩儿们就离开酒吧、舞厅,聚集到街上继续胡闹,翻江倒海地呕吐。他们被称作全国最讨厌的人,有臭气冲天的茅房嘴和最下流的举止。
( 海滩在19世纪成为第一个女人们可以尽情、开放地享受快乐的公共场所 )
去年,在英国警察局发布的公告中,大西洋边中产阶级的康沃尔花园——纽基,成了全英国最糟糕的地方。当地居民,就算是成年男子,也不会在晚上20点以后冒险进城。消息给纽基当地政府和警察局极大的压力,他们认为夸大其词了。他们的心情可以理解,闹事的游客也是少数,毕竟,这个小城60%的经济收入仰仗旅游业。治安和环境不好只会导致游客人数减少,现在,前往纽基的家庭已经开始减少。
英国游客的恶名也传到了海外。2002年,英国旅游业的一项调查就说明,英国游客有全世界最不好的名声。每年,有2000万英国人去海外度假。小伙子带着胃囊和情欲,姑娘们带着10套以上的比基尼和超重的行李,乘坐EasyJet的廉价航班,飞到法国的圣特洛佩兹、希腊罗得岛、扎金索斯岛,去那里找酒精和性伴侣。对这些地方来说,他们宁愿不赚英国人的钱,血气方刚的年轻游客们喝醉了做出的破坏行为往往是毁灭性的,使当地经济得不偿失。
英国游客度假生活的最主要内容是喝酒。比起英国的酒馆,希腊、法国南部的酒吧消费要低得多,打烊的时间也晚。所以,啤酒、烈性酒、鸡尾酒,统统往肚子里灌。在希腊扎金索斯岛的酒吧,出售一种深红色的烈性酒,英国人称之为“鱼缸”,18英镑一大瓶。年轻的享乐主义者们主要是冲着它,还有性,而来的。
自从来到度假地,他们夜夜呆在海滩上,每天清晨,打扫海滩上遍布的酒瓶子碎渣、香烟蒂、避孕套,都让当地清洁工头疼。在罗得岛的Faliraki,去年一群英国男子犯下了轮奸罪;前年,一位18岁女孩儿在酒吧参加“比基尼内裤”比赛,在500名客人面前脱得赤条条,结果被逮捕,以妨碍风化罪被判入狱8个月。由于英国游客们的不检点和违法行为,Faliraki变得声名狼藉。
虽然绝大多数英国游客行为规矩,但他们对希腊海滨的热爱破坏了生态,让当地一种珍贵的海龟遭到灭顶之灾。这种海龟主要生活在希腊西部海域的扎金索斯岛,经受住了一亿年前小行星对地球的冲撞、气候的变换,躲开了恐龙的厄运保存了下来。它的产卵期是5月到10月,正好是旅游旺季。每周,数以千计的英国游客飞往扎金索斯岛,岛上Laganas的机场平均每10分钟就降落一个航班。海龟产在机场上的卵很难保全。游客们在沙滩上随意奔驰,停放汽车、摩托车,毁坏了海龟的窝,压碎了海龟蛋,这比恐龙还古老的物种很可能灭绝。
有传统的海滨度假生活
英国游客对当地居民的存在视而不见,是有传统的。到海边度假,是英国人继足球、板球、火车旅行,到图书馆阅读之后发明的又一度假方式,可以看得出,他们对此的热情至今不衰。
1627年,北约克郡的斯卡伯勒(Scarborough)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海水浴场。18世纪,英国人认为去海边度假对身体有益,兴起了海滨度假。商人们大力鼓吹冰冷的海水比温泉更益于健康,医生们鼓励去疗养的人多喝海水。之前,海滨被看作有害场所,是从海里讨食的渔民、走私犯、事故船只打捞者的工作场地;为了娱乐休闲去游泳、晒太阳,闻所未闻。一个世纪后,从巴斯到伯克斯顿,修起了众多海滨浴场、疗养院。
19世纪中期,雪莱、拜伦以及贵族们对地中海、南海殖民地的游历,使得海滨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由于中产阶级人数和财富的扩大、劳动阶层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居住在乡村的人渴望逃离环境日益被污染的居住地,加上铁路系统的逐渐完善,都刺激了海滨的发展。到了20世纪早期,尽管英国海域的海水常年冰冷彻骨,不列颠仍然发展起了全世界最完备、最发达的海滨度假经济。英国约有海岸线9000英里,在低潮期,能生成几十万公顷开阔的海滩。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海岸线上,差不多每10英里就有一个度假区;从英国任何一个地方去最近的海滨度假区,路程都不会超过120英里。
大英帝国时期,英国文化在全球有超强的影响力,海滩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甚至在南美的乌拉圭,海滩上也有防波堤、码头、花园、室外音乐台、高尔夫球场,它们都是英式海滨文化的符号。
英国海滩文化的代表地是布赖顿。布赖顿位于英格兰南部,距伦敦也就一个小时的火车路程。它曾是一个穷渔村,后来因为当地一位医生大力劝说其病人在此进行海水浴治疗,而发展成全国有名的海滨度假地,甚至吸引了国王乔治四世的注意。1822年,著名建筑设计师约翰·纳什把乔治四世当年住过的别墅重新设计、改建成皇家楼。这个建筑群外观带有印度色彩,内部装饰完全是东方风格,成为布赖顿的象征。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在他的《英国风情》中描述布赖顿“花里胡哨——给人一种黄色、邪门的感觉——这就给景色赋予了一种快乐、随便、多少有点庸俗的异国情调”。他的观察很准确。布赖顿除了有旋转木马、Art Deco风格的小旅店、酒馆、棉花糖,电话亭里还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应召女郎小广告。
市民们把海滩看作社交场所,还可以在那里踢足球、打板球、放风筝。浪漫主义诗人、艺术家认为,海滨是人生宏伟体验的源头,是反省自我、重新发现自我的前哨,是精神的疗养院。直到今天,从昆士兰到俄勒冈的海滨,打出的广告都还围绕这个说事儿。英国作家查尔斯·里德比特热情地赞叹海滨是模范公民的展台,展现了英国绅士淑女的耐力、游戏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实际上,英国海滨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此地快乐至上;海滨生活的原则是:行为上的完全自由,着装和行动上的常规约束可以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狂欢节的氛围。而海滩,恰恰能提供巨大的空白场地。每一天涨落的潮水为海滩做了一次清洗,头一天的痕迹全部卷入大海,新的一天一切重新开始。
于是,海滩在19世纪成为第一个女人们可以尽情、开放地享受快乐的公共场所。但是,它也成了性爱伊甸园,同性恋天堂,似乎在海滩上,一切性爱禁忌都能打破。有人说,英国人的处子之身是在海滩上失去的。因此还产生出特有的海滨黄色明信片。
查尔斯·里德比特深情地说,人们热爱海滩,因为它是文明、趣味、活力、开放社会的缩影。但是,现在海滩生活除了性爱、醉酒,其余规则均不适用,人们记住的只有酒瓶碎渣、避孕套和黄色明信片。 海边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