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什么开涮
作者:娜斯(文 / 娜斯)
( “星期六夜生活”节目照,分别由小品演员戴若·汉蒙和克利斯·帕内尔扮演的副总统切尼和总统布什 )
曾经一起做事的一个朋友,闲聊的时候跟我提议,说国内怎么没有类似“星期六夜生活”这样的电视节目啊,咱们去做一个吧。我说,“星期六夜生活”可以让总统布什(当然是演员扮的)全身只穿一条星条旗内裤出镜演小品,你要做能做什么呢?咱们又不能只拿弱势团体开涮。朋友没话说了。
“星期六夜生活”的小品,是拿任何流行事件开涮的,政治也好,娱乐圈也好,平民百姓也好,知识分子也好,都是他们开涮的对象。被涮的对象不但不生气,而且还要表示荣幸,因为一个人如果能轮到被“星期六夜生活”开涮了,那肯定是成名度的一种体现,越有名被开涮的机会越多,每一届的总统当然是固定角色。头天听两位总统候选人正儿八经辩论,后天就可以看到“星期六夜生活”的讽刺秀。克林顿当了八年总统,模仿克林顿的演员有过好几个,个个都有名。现在的布什不用模仿就很搞笑,像大卫·拉特曼节目隔三差五把他在公开讲话中闹的笑话剪辑起来播放一遍,配着总统出场的音乐,之后拉特曼根本不用做评论,搞笑的效果从来没差过。
其实,生活中的假正经,做作夸张都是喜剧素材,让小朋友们自然地说话肯定比老师们自以为聪明的指挥要好得多。而这种事情,为什么好笑,本也不是需要正儿八经来解释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星期六夜生活”虽然只是一个搞笑节目,却在70年代被视为革命性的,对美国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星期六夜生活”的创作团体都是大学毕业,很多来自哈佛大学的喜剧社,现在几乎所有的美国喜剧明星,都是“星期六夜生活”节目的毕业生。
连战回大陆皆大欢喜,就是从此在台湾由战哥升级为连爷爷,这按传统辈分好像是自然的,可是在民主政治里,国家领导跟选民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什么父母官,所以在台湾的中国人虽然摆脱不了中国人一切关系要弄成家庭关系的情结,但也是叫他战哥,这起码跟选民是个平辈,不是上下辈的关系。就像当年北大的学生,喊了一句小平您好,其实也是民主意识的一种体现。好么,西安小学生一声连爷爷,一下子比父母官还高了,成了爷爷奶奶官了,不是搞笑么?民主选举是成年人的事情,所以在公众场合,政治家跟民众的关系只可能是成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小学生见到连战,没关系的叫一声连主席,有校友关系的叫声连学长就够了。就算叫爷爷,要真是亲的,谁会那样说话。
对于祖国统一这样严肃的大事,喜剧节目也可以就某些素材讽刺一下是不是就算不爱国,我想没人能做答,所以我知道我不能做什么“星期六夜生活”。当然海峡两岸的公众生活提供的素材是取之不尽,台湾民主政治的种种怪相也会让喜剧小品作者乐开怀,无论是陈水扁、吕秀莲还是小马哥,都是不用添油加醋就是现成的喜剧。
( 喜剧演员克里斯·洛克是能拿种族问题开玩笑且聪明大胆的人 )
不能拿大人物和大事开涮,只能拿小事和小人物开涮,这有点不地道。所以我不爱看春晚的喜剧小品。不是说不能拿小事和小人物开涮,而是说什么事什么人都应该可以开涮,这也是一种社会公平。越严肃的事,越高大的人,反而应该更经得住开涮。西方领导比较懂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都是不等别人拿自己开涮,先发制人,自己先幽自己一默。除非是像英国皇室,是老掉牙的传统,所以他们比较矜持,可是更成了喜剧节目的好材料。美国每年有个媒体人晚餐会,是个媒体和政府领导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场合,届时总统和夫人都要出席,发表一番演讲。平常是媒体修理他们,这次是他们自己修理自己。此时谁爆笑的本事越大,谁越压得住场。所以历届总统都很重视这个搞笑演讲,请高手准备素材。今年是布什总统夫人的发言让全场笑成一团,而且大跌眼镜。因为人们眼中的布什夫人恪守妇道,保守本分,可是劳拉讲演自我颠覆的这种形象,说总统先生每天9点就上床睡觉,她成了“绝望的家庭主妇”(美国最火的电视剧集名,里面的女人离婚婚外恋的故事全有),自从她和副总统夫人一起去看过“Chippendale”表演秀(是男舞者跳给女人看的脱衣舞表演)以后,副总统夫人的秘密保安代号就变成了“Dollar Bill”(一美元钞票,看脱衣舞表演时塞给舞者的小费)。在“Chippendale”表演秀上,她们还遇到了最高法院的两位女法官奥康纳和金斯伯格。这不可能的场景,让全场媒体人士笑得前仰后合,事后当然要琢磨白宫为什么要来这么一手,因为政治人物在这种媒体场合故意搞笑肯定是有名堂的。很明显,白宫是想在这个开明派媒体人士占多数的场合以此矫正一下自己的极右形象,因为他们选票的一个基础就是极右基督徒,不是反堕胎,就是要在学校加强宗教教育取消性教育等等。但是白宫又不想让人认为共和党就是一群整天高唱道德高调的极右基督徒,所以把夫人请出来,扮演共和党开明派的形象。
其实美国人比起英国人来,讽刺领导的本领还算小的。英国是英语文化之根,巧舌如簧生花妙笔还是英国人厉害。英国小报的热闹就不用说了,英国的喜剧小品节目也是经常让人瞠目结舌。像头发蓬蓬一丝不乱的撒切尔夫人就长期是喜剧节目最受欢迎的讽刺对象,其当政时关于唐宁街的喜剧集可以常年地演。“星期六夜生活”也是受了60年代牛津剑桥出身的蒙蒂派桑喜剧小品节目的影响。蒙蒂派桑的六个成员都算得人精,可是却自己糟践自己,是典型的“聪明人装聋弄傻”。其实好的幽默都是聪明人装傻,或者傻人装聪明。他们当年拿好多正经事开玩笑,也是激怒了不少人的。在西方拿政治开玩笑不算什么禁区,拿宗教开玩笑就要比较小心,因为宗教不管是哪门哪宗都有一帮原教旨,动不动跟你脸红脖子粗,甚至玩命。当年蒙蒂派桑拿圣经故事开玩笑的喜剧电影《布莱恩的生活》,就遭到好多教徒的抵制,今天看来仍然好笑而大胆,但是对宗教体系荒诞的一面也是切中要害。这样聪明有文化内涵但是又粗俗搞笑的喜剧在我们这里的时代可以说还没有到来。
在美国,种族也是个禁区。白人演员不敢讲关于黑人的笑话,因为会被认为是种族歧视,只能黑人自己自嘲。今天主持奥斯卡奖的喜剧演员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就是能拿种族问题开玩笑且聪明大胆的人。黑人能拿自己开涮了,而不是整天悲情了,这正是他们社会权利上升的一种体现。其实我们中国人也一样。如果我们自己的喜剧节目先自我讽刺一番,这种难为情的感觉也就在哈哈一笑中化解了。最神圣的事情也可能有喜剧的一面,呈现喜剧的一面并不等于抹杀神圣,而是呈现了事物的丰富性。生活到处都有神圣,也永远有渺小,永远有悲剧,也永远有喜剧,在不同的场合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呈现罢了。 开涮小品什么夜生活喜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