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小车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王受之)

​福特小车0

当初亨利·福特(Henry Ford)推出世界第一款大众车——福特T型车(Ford Model T)的时候,那“T型车”简直就是“汽车”的同义词,横扫千军,所向无敌,搞得全世界的汽车公司人人自危,都在想对策,美国五家大公司合并为通用汽车,以大集团来竞争,欧洲汽车厂则设法从设计上突破,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有所作为,出了德国大众的“甲壳虫”、法国雪铁龙的2CV、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的菲亚特500型,勉强顶住市场。福特是好长一个时期美国汽车中最杰出的代表。战后初年,福特、通用各占半壁河山,雄踞世界汽车产量的榜首。有谁敢问鼎它的地位?

不过美国汽车行业在战后居功自傲,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两个十年表现平庸,车越出越差,到80年代接近崩溃边缘,连白宫都要出面帮忙,是美国汽车史上奇耻大辱的时代。原来日本跑到美国学习福特汽车生产经验,日本学生跑到美国学习汽车设计,到80年代,美国人反而要跑去日本学习生产和设计,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格不再,不怨别人,只怨自己不争气,错过了发展的良机。

日本车进入美国的一个大法宝就是小型化,美国人一向不喜欢东西太小,你看他们的洗衣机和干衣机组合,需要一间我们国内叫“保姆房”那样大的小房间来放,叫洗衣房(laundry room),他们的电冰箱大得可以走进去;我的叔叔从香港来看我,在家里住了一个礼拜,香港人喜欢冲凉,我叫他自己在我的三间浴室中选一间喜欢的去天天泡澡,他选了最大的一间,躺在里面半个钟头,出来感叹地说:美国的浴室比香港一般人家的客厅还大!如此说来,汽车哪有小的道理,你看美国在整个战后设计生产的所有汽车,有小的吗?设计家雷蒙德·罗维(Raymond Loewy)为斯图特贝克公司设计的小车,其实开创了美国小型车的先河,在市场上却表现不好,一句话:美国佬不喜欢小东西。

1973年能源危机,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禁油,美国一下慌了手脚,日本小车乘虚而入,斩将掠城,大获全胜,从此日本小车就在美国牢牢站住脚跟了。丰田、本田为老大,之后还有类似三菱、马自达之类,多了。

美国在当时毫无策略应付,就与日本汽车公司合作生产小车,记得我在80年代最早用的一部小车是克莱斯勒的,叫Plymouth Champ,其实是辆日本车,不过打了克莱斯勒的普利茅斯招牌而已。这当然不是长久之计。到90年代,美国汽车产业在欧洲扩展,通用买下了德国奥宝,福特也成立福特欧洲公司,欧洲人不喜欢美国的高头大马型的汽车,和日本人一样也喜欢小型车,因此,80年代中期,美国佬是内忧外患,不得不接受严峻事实,面对小车开发的挑战。这样一做,十年来,略见成效,其中福特在欧洲开发的若干小车,或者超小型车,有些真是可圈可点。

​福特小车1

今年福特推出一种很好玩的小车,叫“街车”(Ford Streetka),名字是把英语的“街”和英语“车”的谐音合并而成,望文生义,就知道是一辆入门级的小车。设计上走了目前流行的超小车的潮流,四个车轮尽量朝四角挤,车型好像个圆圆的蛋一样,为了拉开与大众的新甲壳虫的形式距离,车头设计得比较纤细,车身也比甲壳虫长少许。长3.6米,宽才1.6米,只有两个座位,座位后有两个圆弧形的钢圈,与非常流行的奥迪TT简直一模一样。

“街车”是一般人通勤工具,不是拿来炫耀的。但是做得很时尚,却是平凡中见神奇的做法。这车在美国买不到,因为是在意大利生产的,除了60年代福特曾经试图在意大利装配过一款叫Ford Anglia 105E的车之外,这款“街车”可以算是福特在意大利生产的第一部汽车了。

意大利人喜欢小车,菲亚特500、600型在那里用了差不多半个世纪,意大利人也不厌。意大利汽车工业现在问题大大,连菲亚特这样的巨头公司也面临给德国人收购的危机,其他一些小而高级的品牌,好像兰博基尼、布加提也都不姓“意”了。美国佬这个时候插入市场,自然是有道理的。只是希望这款“街车”表现不要太令人失望,站稳脚跟,美国小车就还有戏可以唱了。■

(作者为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 福特小车街车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