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含量

作者:王小峰

(文 / 王小峰)

​技术含量0

大概搞音乐的人见到玩朋克的浑小子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我最瞧不起你们这帮玩朋克的了,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朋克摇滚到现在还被人瞧不起,比如格莱美奖就因为其技术含量太低而将其拒之门外,另外,朋克从一露面就被看成了混混,不管评论家们怎么去包装它的文化含量,都不能改变朋克音乐在公众心目中技术含量低下的恶劣形象。而且,三个和弦、简单的旋律和一成不变的节奏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其他音乐平起平坐,两百多年前音乐家费尽心思摸透的和声乐理学,就让你们三个和弦给解决了,这明摆着是对和声学的不敬。所以,朋克只有在他们煽动社会骚乱的时候才能体现出点价值。

当肖恩·麦金(Sean Mackin)6岁起开始拉小提琴的时候,歌坛流行的是乔治·迈克尔和惠特尼·休斯顿这样的歌星,或许他跟很多学小提琴的人一样,成为未来的帕格尼尼。但是随着他的成长,他对朋克乐队“碰撞”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帕格尼尼或莫扎特,他不明白,小提琴这么好的乐器为什么不能用在摇滚乐当中去,凭什么摇滚乐就是吉他、贝司、鼓。他的父母不知道,古典音乐照样可以熏陶出一个叛种。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黄牌”(Yellowcard)乐队,传统的朋克乐队配置外加一把小提琴,麦金也顺其自然地成为第一位朋克小提琴手兼主唱。“黄牌”从2001年开始,连续出版了3张专辑。和现在很多朋克乐队不同,这支乐队不是用吵闹的音乐宣泄愤怒,而是传达一种快乐。麦金的小提琴无疑给朋克音乐增添了不少技术含量。

在摇滚乐中加入弦乐是很常见的事情,比较著名的就是“披头士”的《昨天》完全是弦乐四重奏。但后来,摇滚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拒绝了弦乐。有时,我们能看到,一个摇滚歌星后面跟着一支庞大的交响乐队,但这并不是弦乐在摇滚乐中该扮演的角色。或者,偶尔摇滚乐队需要一把提琴来润色,临时请来一个人。比如“涅”在纽约搞的那场“不插电音乐会”,就请来了劳里·戈德斯滕来演奏大提琴,戈德斯滕经常与一些摇滚乐队合作,比如“树丛”和“美国总统”乐队。小提琴家简·库克也经常和一些摇滚乐队演出录音,现在,在一支乐队中加入弦乐已经是很常见的事情了。但是在朋克音乐中加入小提琴,确实有点滑稽。

有时候,一种音乐潮流的出现,可能就是跟某些人的做法有关,虽说摇滚乐的传统乐器跟弦乐的关系不大,但二者之间并不冲突。如果你看了“黄牌”乐队的现场演出,会发现,麦金手里的小提琴一点都不碍事,他留着莫希干头,小提琴是蓝色的,他可以和任何一个台上的乐手一样又蹦又跳。其实帕格尼尼在当年就挺朋克的,只不过他没有留着莫希干头而已。

当然,在美国之外,小提琴在流行音乐中是再常见不过的乐器了,几乎所有克尔特音乐中都有弦乐成分,从北欧的民间音乐到东欧的吉卜赛音乐,都能听到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声音。但在美国不是,美国人比较无知,那些看摇滚乐演出的人,会对舞台上放着一把大提琴感到困惑,“那个该死的大家伙是什么玩意儿?”所以,很多摇滚乐队不太喜欢用提琴这类静态的乐器。

贝克在早些年曾经有一首歌,叫《废物》,在美国流行就像现在的《老鼠爱大米》一样,他在这首歌里就把小提琴跟朋克音乐混在一起,把音乐弄得非常古怪。而像“黄牌”这样的乐队——而且是一支朋克乐队在里面加入一把小提琴还是头一遭。

非传统摇滚乐乐器进入摇滚乐的配置之中,是不是这样就会成了一个潮流了呢?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是有可能的,比如“拱廊之火”(Arcade Fire)和“复调狂欢”(the Polyphonic Spree)早就做这样的尝试了,现在惟一遇到的麻烦就是乐队在现场演出的时候,弦乐的声音被摇滚乐器淹没了,很多要表现出来的效果达不到。于是,到底该不该把弦乐通上电就成了一些乐队面临的选择,有些人干脆去改良提琴,让它能发出更大的声响,一些乐器厂商Yamaha、Zeta和Jordan公司也在研究,如何让这些乐器在发声方面更适合摇滚乐队,或许,这么一折腾,一场音乐革命就出现了。

有时候不要小瞧这样的异想天开,对麦金来说,他喜欢用小提琴演奏朋克音乐,是因为他喜欢这件乐器,但对整个摇滚乐来说,其实早就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了,传统的摇滚乐器已经玩不出新花样了,让其他乐器成为摇滚乐的“常规武器”,说不定能带来创意。■

麦金的小提琴无疑给朋克音乐增添了不少技术含量 摇滚乐队音乐小提琴技术含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