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大论战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清明时节雨纷纷,万千股民欲断魂。”“杜鹃啼血猿哀鸣”犹在耳际,愚人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即在市场平地春雷。春天的确是一个骚动不安的季节,沉静平稳,最应该有理有节的资本市场,竟在一个稍有理性就能辨别真伪的消息面前“盲动”起来。

市场传闻称,国务院在3月30日常务会议结束后,有关领导专门召集金融、证券、财政、国资等部门开了碰头会,作出了重大决定。其主要内容包括目前已上市公司中的非流通股,作为优先股,30年内不在国内证券交易市场交易流通。下午,上证指数从1180点平地拔起,武钢股份等钢铁股的率先反弹,基金重仓股集体启动,金融股如宏源证券、中信证券等也出现涨停,一时间,指数瞬间大涨55点。最终,市场以3.58%的涨幅封盘。可谓这个彻底被边缘化的、岌岌可危的市场的一次少有的冲动。

愚人大论战0

既然有冲动,自然有一个蕴积的过程。“股权分置”或者“股权分裂”是近来管理层、学界和投资者间争论最多的问题。双方剑拔弩张,各有说法,于是在市场里制造出股权问题摆上台面,马上要解决的表象。股权分置问题,论证的一方认为是“绕不过去的坎”,吴敬琏就曾表示:“这个问题不能拖,拖得越久越复杂,越不好办。应该说2005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好时机,但是需要政府下决心。03月19日在上海举办的“迎接全流通时代——机构投资者与股权分置高峰论坛”也传出消息,“第一批全流通试点企业名单很可能在今年五六月份就会确定”。依据这个消息在今年至少有3家企业将在5月份获得试点资格,这还只是第一批试点企业名单。

不管消息是否确切,这一思路是和管理层公开表述的解决股权问题的思路一致的。因为股权问题有复杂的历史背景,每家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不同的利益,1400家股票1400个个案,一刀切的解决方案显然不现实也不符合科学执政的理念。但恰在此时,市场却逆潮泛起,“搁置论”一时成为主流。所谓“搁置论”,乃一些看到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复杂性、感受到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难度的经济学家的提法,他们认为,不如无限期搁置,让这个问题自然解决。按照他们的说法,现在的股价走势,也许今后2~3年,在官员、学者和股民仍然争执不休中,A股H股价格已经自然接轨,至少A股和H股的股权分置便戏剧性地成为多余的问题了。再等上几十年,在下一代的手里,国家股法人股和A股也平稳结合了。

“搁置论”的肇始源于某领导的提法,实质是高层委婉公布“新股新办法、老股老办法”思路,全国舆论曾沉默了一段时间。数月后,终于出现了专家学者群起“论证”的大好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先有人论证解决股权分置的“不可能性”,有学者说,“现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已经复杂化为已上市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流通股股东以及隐藏在国有企业背后的国资委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四方博弈,如果说在牛市中以政府让利的形态解决这个问题还存在可能性,那么在目前的状况下,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几乎不具备可能性。”

既然不可能解决,不妨再证明解决了也没有意义。一位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经常在电视上做股评的学者竟耸人听闻,抛出了十三问,大讲解决了也于事无补。该人举了大量例子,比如上海最早发行的延中实业和飞乐音响等股票,上来就是全流通,也没有解决公司治理的大问题,而佛山照明股权分置了,从1993年到现在,累计分红13亿元。可见,全流通和业绩没有直接关系。该人又进一步质疑,如果股票全流通了,一股独大就不存在了,大股东就不圈钱了:因为“只要控股股东不卖掉股票,结果还是一股独大”。如此等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一个例子打倒一片的例子充斥通篇。

正是有了头脑简单的专家才有了非流通股干脆变成优先股,50年不流通的建议。如此的建议自然毫无科学性和学术性,但却胡萝卜加大棒。他们恐吓股民,解决股权分置肯定以市场大跌,损害现有投资者为代价,而无限搁置,至少有生之年不必担心了。他们甚至抛出阴谋论,号称解决股权问题是境外投机势力的阴谋,旨在打压市场,获得廉价股票。专家们不惜抛出各种经过公证的统计数字,证明他们讲学的学生,也就是投资者同意他们的观点。

这点上,他们说得不错,一个优先股的愚人节传言就能使市场大涨,自然佐证了投资者切盼回避历史的心态。但一味地回避,难道要我们的下一代还经历一遍我们这样惶恐不安的政策市?发展证券市场,面临的问题何止股权分置一个,如果遇到问题就回避,市场不如就地关张。退一步说,优先股只有优先分红权而无表决权,将国有股东排斥在企业的经营之外,更何谈企业的发展?市场在这样一个充满荒诞的消息前反弹,与其说民心所向,不如说是跌到了底部,投资者心理脆弱而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望风而动。在一个上下找不到空间的市场,上蹿下跳正是维系人气的方式之一种。 股票股权分置优先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