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意外的“迪斯尼掌门选秀”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嘎湄)

​没有意外的“迪斯尼掌门选秀”0( 迪斯尼公司的赢利主要来自四大产业 )

在一片“轰”声中,执掌了迪斯尼21年的迈克尔·艾斯纳提前结束了他在娱乐帝国的使命。从2005年10月1日,也就是2006财年起,迪斯尼CEO的接力棒将传给54岁的罗伯特·伊格尔,他目前担任公司的首席运营官。从现在开始,艾斯纳将辅佐伊格尔向帝国的首席执行官角色一职转变。

艾斯纳的离去是人心所向,伊格尔的到来却没有让人欢心雀跃,虽然迪斯尼股票的价格受这次事件的影响,也上涨了一些。更准确地说,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高层变动。人选一确定,艾斯纳的反对者,罗伊·迪斯尼和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斯坦利·高德就在《洛杉矶时报》上开火:指责现任CEO艾斯纳遴选接班人时,操纵董事会,来自公司之外的候选人没有机会得到实质性的考虑。

eBay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惠特曼,便是这场选秀的“装饰品”。当媒体在去年追问这位当红的“网络女杰”是否有意迪斯尼的CEO一职时,惠特曼意味深长地说,迪斯尼公司的职位并不会空缺。不过,董事会一而再地邀请,让她改变了主意。但她发现迪斯尼公司对她“及时做出决定”的合理要求不予考虑时,便萌生了退意,这并非一些媒体所讲的伊格尔战胜了惠特曼。在这之前,华尔街上更多“金牌经理人”对这一职位毫无兴趣,他们担心即使入主迪斯尼,也无法撼动艾斯纳20多年来在董事会盘踞的势力。“正直”、“透明”和“独立”的公司管理是否是迪斯尼的时髦“装饰品”,是迪斯尼家族和现任董事会争吵的焦点,也成了艾斯纳的反对派“拯救迪斯尼”,驱逐艾斯纳势力的另一个话柄。《福布斯》评论道:艾斯纳的提前离职,不像人们所预期的,在迪斯尼的历史上有一个清晰的权力了断。

不过,伊格尔的支持者们说,这个即将上任的CEO的管理风格和艾斯纳完全不同。他一定懂得他曾经的上司的管理方式让大批有才能的人从迪斯尼公司流失。他必须决定谁将接替他担任公司的总裁。对于择人的能力,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对他充满怀疑。

在这风口浪尖上,《华尔街日报》过去的编辑,詹姆斯·斯图尔特出版了《迪斯尼战争》一书,“公司政治”成了迪斯尼备受诟病的历史问题。在书的最后,作者给了艾斯纳一个评定,在很多方面,他是值得钦佩的强势CEO,但是,他的很多主张几乎把迪斯尼带向坟墓。“我们没有义务创造艺术⋯⋯我们没有义务做出任何声明。”照此推测,艾斯纳所理解的迪斯尼品牌监管者惟一的义务就是:赚钱。这意味着即便点燃谷仓,让“米奇老鼠”无处可逃,也在所不辞。

​没有意外的“迪斯尼掌门选秀”1( 罗伯特·伊格尔 )

其实,就在前几年,艾斯纳还一直是被当作卓越CEO来看待的,他对迪斯尼的发展功不可没。他让迪斯尼公司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8倍,带领迪斯尼实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兴,并让迪斯尼成功转型。可随后一系列经营决策的失误,经济大环境的衰退,让迪斯尼公司的影响力大不如前。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他完全肢解了迪斯尼的旧有文化,驱赶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早在2004年3月,45%的股东就对当时还兼任公司董事长的他投了“不信任票”。艾斯纳被迫放弃董事长一职。外界则把他和索尼的出井伸之等列为“最该辞职的CEO”人选。

迪斯尼的创始人华特·迪斯尼是个强硬的“玩家”,他有效地削减了自己兄弟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将自己的名字“租”给公司,赚取了数百万美元。斯图尔特认为,这一切都比不上1984年来到迪斯尼的艾斯纳玩弄权术的水平。在书中,作者也详细描写了艾斯纳和伊格尔之间的矛盾。这对怀疑两人狼狈为奸的人来说,或许倒是个宽慰。

​没有意外的“迪斯尼掌门选秀”2( 迈克尔·艾斯纳 )

在过去的时间里,迪斯尼一直呈现颓势,但伊格尔继承的并不是一个太滥的摊子。2002年以来,公司的收益一直在恢复;美国广播公司的收视率也开始反弹;2005年9月12日,位于中国香港的主题公园将正式开放;美国广播公司虽然境况不佳,ESPN有线网却经营得生机勃勃。对这位CEO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修复曾被艾斯纳损害的关系,这包括与美国国家职业橄榄球联盟(NFL)谈判广播权问题、把迪斯尼扩展到中国和印度、保护公司新科技的版权、应付反对派的挑战等等。

这些任务并不简单。伊格尔早年在ABC电视台担任天气预报播音员,通过个人奋斗,一步步爬上母公司大都会ABC公司(Capital Cities/ABC)的管理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被任命为ABC公司的首席执行官。1995年迪斯尼公司以196亿美元收购了大都会ABC公司,伊格尔从此也进入了另一条“食物链”。■ 迪斯尼选秀ceo掌门

上一篇: ​大师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