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谁来颁电影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小于)

​这一夜,谁来颁电影奖0

3月20日晚,第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颁奖典礼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夜里过了12点,参加完庆功会吃完宵夜打车回酒店,出租司机问:“你刚在里面吃晚饭,看到刘德华了吗?他是在广州开演唱会吗?”这司机只对刘德华有概念,对传媒奖毫无概念。恐怕大部分人参加这次活动,都是来看刘德华等明星的。走红地毯时,刘德华、刘若英和邓翠雯(热门港剧《金枝欲孽》如妃扮演者)手挽手,被挤得歪歪斜斜。他们在桌边还没有坐定,平地里涌出很多人,笑意盈盈蹿到明星周围拍照。虽然这一切突如其来,但见惯各种场面的明星立时装扮成合格的微笑肉道具,任人拍摄。这些影迷歌迷中很多是以嘉宾的身份请来的,而此时,他们的身份给他们提供了最佳的便利条件,大部分没有请柬的铁杆FANS只能眼巴巴等在外头。

这样的局面,除了他们,恐怕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大会组织者严词喝退了他们,但还有更厉害的。冯小刚上台颁奖,与葛优、陈道明与陈可欣一一拥抱,一位小姑娘马上从自己的位子上站起来,家长给她拍了张与上述明星的合影。上述明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了别人的照片背景,那地位跟假山、屏风或者四株开花的树没有任何差别。

电影节上段子还多着呢,很多属于圈内的人可以随便说,但不能见诸媒体。嘉宾台前吃“鲜百合红枣西芹凤玉带”时,某个明星正在后台耍性子。许鞍华却是自己坐车过海关来的,不要人接送。

一排舞姿妙曼,歌喉婉转的姑娘哼起了《沧海一声笑》,早已专注香港电影研究的香港资深影评人罗卡看了一会儿说:“解构男权啊。”

华语电影传媒大奖的评委来自大陆港台各个媒体上的影评人,有趣的是,大陆的影评人最排斥大陆电影,香港的评委最不喜欢的是香港电影,台湾影评人也不待见本地影片。在大陆颇受欢迎的《麦兜菠萝油王子》,香港评委认为作为一部动画片,它显然信息“超载”了,娱乐片就要娱乐大众,不要讲那么多道理。所以这次奖的结果是两岸三地影评人眼光通过“三棱镜”会聚而成,有些结果出乎意料,比如方中信得了最佳男主角奖。方中信在台上哽咽了一下,下面有个评委说:“真是个好演员啊。”这话的意思听者自己去理解。

一开始就写了上述文字,希望不要造成误会,让大家误以为这次颁奖典礼不过是一场闹哄哄的过场。实际上,因为忝列评委,很知道主办方《南方都市报》工作人员的辛苦,一家报纸做起这样一个规模不小的奖项已经很不简单了。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到现在为止,也算一个颇有影响的活动了,从上面列出的人名就能看出。顾长卫导演说,这个奖跟美国金球奖类似。类似?有那么一点点吧,不过华语电影传媒大奖还要紧 脚走好久呢,多这么一个奖,就意味着更多人对电影有发言权。

写这些零碎,并不是要满足不在现场的观众的好奇心,不然可以写刘若英那天晚上吃了什么,或者黄建新导演讲了什么故事,而是想表达一丝不安的感觉。比如场面上的热闹、主办方的努力与电影节的接受度之间的落差。当很多人都说《孔雀》不错时,容易给人一种错觉,好像这部电影已经流传到街头巷尾了,但坐上出租车问司机知不知道这部电影时,司机反问这是不是一部关于孔雀的纪录片。国内很多电影节都已经混成这种命了,变成了范围大小不一的小群体活动,在此等情况下,电影节永远不会得到它希望拥有的影响力和独立性。不过,即使国内电影节影响力不够,仍然有人抱着“苍蝇腿也是肉”的看法,对“苍蝇腿”施以大力,过度开采了正在发育期的电影节,最后结果不言自明。

没有足够好的电影节,电影会感到寂寞,我们也只能看外面的热闹了。■

恐怕大部分人参加这次活动,都是来看刘德华等明星的 艺术电影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刘德华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