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说事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老照片说事0

3月19日周六,阳光好,潘家园市场人就满当当了。卖老照片的这个小店在路尾拐角,隔壁接连几家卖的油画或者玉器古玩,看过去色彩都很醒目,只有它这屋里挂的、摞的基本是黑白两色,反而就在这些店面里跳了出来,招来最多的客人。门口两个大筐,里面扔满了照片,一个外国女孩正蹲在旁边仔细翻拣。店里挤得转不开身,也是老外多。有个女孩,店主说是德国人,正用利索的北京话为她两个朋友讲价,他们挑了两张12寸大小的照片,一张黑白,画面是两个北京小女孩蹲在四合院门口;另一张是彩色,京剧大师袁世海上台前勾脸的特写,是他最后一场告别演出时拍的——店主的介绍,这正是卖得最好的两张照片:北京胡同四合院,京剧,“年纪再大一点的,就愿意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了”。东西两面墙上挂的照片基本是前两类,他们自己拍或者收购别人底片翻印,价格在150〜200元。正对门的墙上挂了几张有老时代背景的照片,代表这个小店的最高价格:有一张是过去民兵训练的场面,叫价1500元;还有一张同等价位的,拍70年代国营菜市场的,价签上写的那些菜价几角几分看得特别清楚。这些都是店主淘的老照片,独此一份,“有时还真盼着别卖出去了”。

这店开张一年多。一年多前,也正是中国内地照片市场开始受到关注的时候,创作照片和老照片的价格就是从那段时期突然上升。店是几个专业摄影人合伙的,他们玩照片收藏其实很早,大约在上个世纪80年代,搜罗圈子里人的作品,或者到各个报社、图片社去买用过的片子,“那时候太便宜了,5块钱就能给你一大篮子带回家”。现在5块钱连一张最普通的照片都买不到了。几年前,一张民国时期拍摄的12×8厘米小尺寸的老照片几十元就能买到,现在要百元以上。有一个数据是所有照片市场分析文章都喜欢引用的:著名杂志《照片收藏家》总裁伯特·彼斯凯统计过,自1975年以来,拍卖市场中图片价格指数上升675%,而道-琼斯指数只上升了48%——但这是指国外市场而言。潘家园这个老照片店的创办者们属于敏感前行的一拨了,在他们眼里,国内照片市价和国外根本就没法相比,说初具规模实在为时过早,包括最近两年热闹起来的老照片拍卖。

在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老照片数量不多,往往放在古籍善本或者邮品专场里夹带拍卖,卖好卖坏没有太多期待值。中国嘉德2002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一套20张清末老照片,上有著名学者邓之诚题识,以人民币6600元成交已称顺利。另一组196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大型精美图片集,收有梅兰芳舞台剧照20幅,最后只以人民币1430元成交。到了2004年,嘉德的老照片却连连在拍卖场上爆出冷门,同是清末民国照片,成交价从几千元蹿高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

到底什么老照片的收藏价值才更高呢?能够说事的老照片。值钱的是“事”,年代和摄影师名气还在其次。题材越重大,或者社会呈现越生动,价值越高。中国书店1998年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上,一册记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江浙两省送粮食进京、朝阳门外太平仓验米的照片。一共8幅,并配有撒金纸楷书文字说明,是难得的史料,估价达到8000〜10000元,而一张摄于1923年的西藏班禅额尔德尼人像照片,标价只有400〜500元。另外尺寸对于老照片也很重要。由于早期照相技术的限制,大尺寸的照片在清末和民国都相当少见,加上大照片不易存留和保持品相,所以完好的大尺寸照片就比同时期甚至更早期的照片珍贵。民国时期10寸左右的照片价位在300〜500元之间,20寸以上的照片每张在1000〜2000元之间,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老照片,售价不会超过100元。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办过一个“百年老照片精品回顾展”,全国3000多家档案馆为它提供了照片,一共5000幅。这里面像1908年慈禧太后的葬礼组照,詹天佑验收京张铁路时留影,八国联军在圆明园洗澡等照片,都是历史进程最忠实的记录,假若有原版拍卖,肯定会是创纪录的价格。■

近年老照片拍卖重要记录

​老照片说事1

(货币单位:人民币)

1996年:中国书店在该年9月举办的历代书刊资料拍卖会,第一次将老照片送进拍场。这张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名人合影照片估价900元,成交价10000元。

​老照片说事2

2002年:还是中国书店春季书刊资料拍卖会,清宣统二年(1910年)拍摄的《北洋大学堂摄影集》以3.6万元成交,一组28张,每张26.6×35.5厘米。

200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上海外滩景色长卷和英美舰船行驶在黄浦江上两张老照片以14.85万元成交,此前估价仅1000元。

​老照片说事3

2004年:北京翰海春季拍卖,一册《清代瓷器旧照片》,估价3万〜4万元,成交价为3.74万元。

2004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民国时期天津大资本家王文典的一组生活照创下中国内地照片拍卖最高价19.8万元。另一组拍摄和制作于1870年前后的36张照片集,记录了19世纪上海和武汉等地风情,估价8000〜9000元,成交价93500元。

​老照片说事4

中国的第一张照片

被大多数摄影史专家和档案专家认定为中国现存最早照片的是清大臣耆英的一张正面脱冠像。拍照的是法国人于勒·埃及尔,他在1844年以法国海关总检察长的身份来到中国,当受到清廷官员接见时,他提出要为朝廷大员拍照。当时离法国人发明照相技术不到20年,清朝官员里从没有人见过照相机,自然都踟蹰胆怯,惟有常跟洋人打交道的耆英接受了邀请。照片距今161年,人的面部却还能看得清楚。

​老照片说事5

1842〜1848年间耆英是办理西方外交的钦差大臣。第一次钦差大臣任内,他负责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任内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第三次则与美法两国分别签订了《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作为清廷与西方国家谈判的最高官员,耆英几乎参与了战后奠基中西关系的全部条约谈判,可谓是时世造出的最大卖国贼。1858年已经70多岁的耆英在天津谈判受到洋人羞辱,擅自离开,后被朝臣弹劾,咸丰帝“赐”其自尽。

他这张照片目前在法国摄影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照片档案馆都有收藏。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