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0( 这是WSFF手机电影节主办方Bigdigit的口头禅。 )

“面对新媒体时代,一切都在被异化着,所有原生态的文化都被新技术方式赋予了新的解释。可以预见2010年的世界,随身CNN和共享的娱乐都会成真,惟一的疑问就是谁来砸碎美国主导的全球传媒商业模式。”德国的未来学者拉比塔尔斯基在反全球化媒体论坛上这样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实际上,针对目前互联网之后的文化变迁,传统的电影、音乐和游戏都被彻底改写了。好莱坞片商们依旧顽固不化地在考虑如何加密DVD,五大唱片公司则无时无刻不在抽取每首歌的版权佣金,网络游戏则像吸尘器一样,牢牢吸食着每个游戏少年的零花钱。就如同电影《异次元空间》中抱怨的那样,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依旧一成不变,尽管时不时冒出来一些新奇的发明,但是世界依旧掌握在一些老年人手中。

实际上所有的青年们都无时无刻不在抱怨自己被老年人控制着,这个问题似乎早已被社会学者归纳为人类社会基本规律之一。但在电影领域,却突然冒出一批反传统主义者。控制影院和商业摄影棚的权力,成为了他们反抗的对象。不仅因为他们拥有了电脑和数码摄像机,让他们可以实现家庭化的拍摄编辑,更为重要的是技术的改变,让电影这门商业艺术可以不再依靠电影院放映和DVD租赁。市场出现了摆脱传统商业传播模式束缚的机会,一夜之间,P2P和手机成了电影表现欲望的舞台,于是两场史无前例的电影节分别亮相了。

P2P电影节:电影极客的新长征

从3月2日至13日,被誉为“电影极客奥斯卡”的第15届Cinequest电影节在美国加州的圣荷西张扬登场,这里没有蜂拥而来的狗仔记者,也没有红地毯和身着晚礼服搔首弄姿的好莱坞明星。同样,来自全美大约6万名数码电影爱好者也不必频繁奔波于各放映场之间,因为电影节创办人哈尔夫丹·何塞从去年6月就开始筹备,为这个极客盛会的15周岁生日送上了一个特殊礼物:BT下载站点Cineonline。借助Kontiki公司的P2P技术,购买入场券或在线付费登录网站的观众可以在线观看或下载参展的全部1700部影片和颁奖典礼,而其他爱好电影的网虫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收看到部分影片和精彩预告。参展作品包括香港女同性恋题材作品《蝴蝶》,以及被誉为“独立电影中的《惊声尖笑》”,拿《天使爱美丽》与《罗拉快跑》等名作开涮的《我的巨型独立电影》。在短短11天里,大约有6万名电影爱好者聚集在圣荷西,而在线上参与影片评判与浏览下载的访问者则超过75万人。“多亏了P2P软件,否则我们的服务器与带宽肯定不堪重负。”创办人哈尔夫丹·何塞说,“甚至连现场投票都可以考虑免掉了,我们只要看看有多少人同时下载哪部作品,就可以轻松地评选出每个奖项。”

“在圣荷西,不用担心任何糟糕的大众趣味左右电影爱好者和评委的选择。”《爱情是狗娘》的墨西哥籍独立导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表示,他刚刚和曾经因扮演圣雄甘地而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本·金斯利一同获得Cinequest颁发的“最具创意特别奖”。无独有偶,就在圣荷西电影节开幕前一周,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每年都要举办的西南音乐节,也选择将P2P作为招揽注意力的噱头。每支参赛乐队都将自己的作品通过BT软件上传给评选委员会,然后在音乐节网站上让Fans免费下载。网站负责人大卫·罗斯日前宣布,在音乐节的BT站点中已经存储了容量达2.6G的750首作品。去年,西南音乐节就将所有参赛作品摆放在苹果公司的在线音乐商店iTunes上,而今年,他们在每首参赛作品的种子文件中绑定了转换程序,可以让下载者轻松地把这些MP3拷贝到自己的iPod随身听里,“每一部个人电脑都是音乐节的颁奖现场”成为P2P领导的音乐节口号。“我觉得这样太酷了”,参加音乐节的朋克乐队优皮士的马刺吉他手杜斯·霍林斯沃斯说:“没有弄虚作假的评委会和繁文缛节的登记,你更不用担心现场发挥的不好可能影响自己的票数,同时下载你作品的IP数量就证明了一切。”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1( 本·金斯利获得Cinequest颁发的“最具创意特别奖” )

的确,已经习惯于从网络冲浪中随心所欲地下载音乐和电影等娱乐产品的Y时代青年,已经开始尝试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优势变为一股重塑娱乐工业发展的现实力量。根据donwload.com的统计数字显示,截止2002年7月,全世界从donwload.com下载kazaa的次数超过了1亿人次,至2003年2月则已经超过2亿人次。在全美,估计有200万用户在利用kazaa等软件共享电影与电视节目,而每人每月至少下载一部电影全片和10首以上的MP3,这个数字比起Napster在被关掉之前的近7000万人次下载,足足多了两倍,也让kazaa继napster之后,稳居全球P2P网站的龙头地位。

为了对付全民皆兵的P2P下载狂热分子,好莱坞和全球七大唱片公司在祭出“版权保护”这一陈旧武器的同时,已经不得不考虑采取“招安”的措施。例如以在线提供黑客软件和P2P下载网站的Overpeer公司,最近摇身一变成了环球电影公司旗下的合作伙伴,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摩根斯坦说他的公司已经获得了将近8000首歌曲,以及上百部电影的授权。他们只为在线用户提供电影片花,游戏DEMO或者歌曲的音乐片断。另一家P2P下载网站BayTSP也于近日宣布“漂白”,要求每个注册用户提供自己固定的E-mail地址与IP,并按每月下载量缴费。

( 著名动画也将改编成手机动画 )

在市场咨询领域,也逐渐兴起了为P2P“平反”的呼声。著名美国调查公司NPD在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中说,在线P2P音像下载并非是一只蚕食片场和发行公司利润的猛兽,虽然2004年好莱坞已经装模作样地向美国最高法院提起了诉讼,但DVD等音像租赁与销售业的赢利增长了大约3%,而且赢利并非全部来自那些新近出炉的票房炸弹。在NPD统计的全美BT下载电影排行榜上,位居头两位的竟然是出品于上世纪80年代的科幻旧作《星舰迷航记》和稍晚一点的《独立日》,然后才轮到诸如《地狱男爵》、《哈利·波特》,以及《加菲猫》。报告争辩说,正是这些免费影像资源才使得BT狂可以完全不考虑价格与供应等问题,所以使从《卡萨布兰卡》到《金刚》等一系列压在贮藏室里的老古董拷贝仍然能激发观众的兴趣,从而最终为电影公司带来新的利润。换句话说,在2000年,新线影片公司在自己的站点上推出《指环王》第一集的预告片后,短短24小时之内就有370万用户下载,而在影片推出6个月后,就有超过600万用户经过各种P2P软件下载了全片。虽然这些非法传播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但它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市场推广模式。新线公司负责全球市场推广的副总裁戈登·帕迪森就很乐意谈P2P生意,从2001年开始,新线就尝试将《指环王》三部曲的片段作为RealNet的付费商品放置在网络上,他说:“全球大约有1.7亿Realplayer用户,他们并非都是一毛不拔的家伙。”

说到吝啬,好莱坞的片场老板肯定也有苦水倒不完,根据统计,截止2000年,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已经从1980年的900万美元上涨到了5400万美元。数码摄影所带来的盗版危害和“身份”的降低,使好莱坞导演们宁可忍受投资制片人的指手画脚,也要死死地抱住他们的35毫米胶片摄像机。在为数不多的“吃螃蟹者”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借助《杀出个黎明》而一炮打红的罗伯特·罗德里格斯。他的第一部电影,拍摄于1992年的《墨西哥人》仅花费7225美元;即便是那部耗资3500万美元的合家欢娱乐电影《非常小特务》,也是罗德里格斯利用价值仅4000美元的数码摄像机完成的。他说:“我不担心从我电脑工作室里偷走的资料会从影院里带走观众,除非我拍的是一部看过就可以扔的垃圾片。”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3( WSFF获奖作品《上帝相亲记》 )

具讽刺意味的是,对于热衷数码电影的独立导演而言,P2P却意味着给自己的作品带来观众。在本次电影节上,60%的影片都是长度在40分钟以内的短片,很明显是那些电影极客们一个人在PC工作站上完成从编辑、配音到特效设计等全部过程的。“以前找一个耐心观看的观众很困难。”以短片《技术狂作家》参加本次电影节的独立导演斯科特·桑德斯说,“每部数码电影转换成胶片的成本大约是6万美元,所以我们都企图在影院外找到一个能够让大家看到这些作品的办法,哪怕是免费的。”

在这些数码狂中间,更为激进的是一批被称为“影像博客”的家伙。在他们看来,图像、移动博客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提供影像种子下载与在线观看的Vlog成为他们传播自己艺术概念的新阵地。25岁的芝加哥独立电影编辑瑞安·哈德森拿到圣荷西的作品,就是她自己用DV拍摄,然后扔在自己Vlog上的纪录短片《沟通》。为了在这股Vlog风潮中抢占先机,Yahoo就与最先成名的影音博客站点Ourmedia合作,企图将这些草根制作的电影与MTV作品推向市场。去年12月,Yahoo更开始尝试推出了网络音像资源搜索引擎,可以使网络冲浪者方便地使用Kontiki或者RSS程序直接搜索下载他们感兴趣的电影资料。而在好莱坞,一家名为“CineSpace”的数码电影吧已经开设它的第一家分店,赞助者中就包括数字电影的痴情传播者,大名鼎鼎的乔治·卢卡斯。在这些在线直播的影片中,包括去年轰动世界的DV纪录片《美国皮条客》。纽约独立电影协会负责人米歇尔·伯德总结道:“每一个下载站点都是对这些不见容于好莱坞的电影新主张的激励,我认为数码摄影与网络下载可以为电影带来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4( 电影人、DV高手、MTV导演、动画师,准备好了吗?世界上有17亿部手机,正在寻找内容。 )

手机电影节:电影愤青的口袋联欢

上帝在云端,裁定人间晴雨,百无聊赖。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5( 普通的DV加上后期的电脑制作,或许就能成为一部“大片” )

帅哥耶稣提议:“你该到人间去找个对象了?”

上帝烦恼:“我不知道,自从玛丽亚之后,我就没有约会过女人了。”

( 《蝴 蝶》 由香港新锐独立女导演麦婉欣执导,改编自台湾女作家陈雪小说集《梦游1994》中的《蝴蝶的记号》。讲述生活平稳而淡泊的中学女教师蝶(何超仪)偶尔在超市邂逅了倔强而不羁的小叶,而由此唤醒了隐藏在内心深处多年的同性情感的故事。2000年,麦婉欣凭着自己第一部长片《哥哥》荣获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青年导演奖,而在《蝴蝶》中出演小叶的,就是大陆著名80后新生代作家、“跳房子”乐队主唱田原。 )

于是上帝来到著名的Peopel2People相亲介绍所,结果他遇到了⋯⋯

这是一部百无禁忌令人喷饭的手机短剧,只有两分钟长,名叫《上帝相亲记》,扮演上帝的是美国流行肥皂剧《我们的生活》中的黑人明星凯文·斯伯塔斯,而他的相亲对象撒旦夫人是“花花公子”旗下的性感模特。更特别之处在于,它是最早专门为手机拍摄的微型搞笑剧,大概在全球几十万人中间流传过,不仅令现实中的People2People相亲网站点击率飙升,片中上帝的一句“天堂里的软件——没有Bug的Windows”更是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就像几年前,短信笑话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你会像个热情过度的乡下人一样,同时给10个朋友发去同一条笑话,并回收到10条相同的笑话。只不过,现在笑话可以拍成电影了。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7

《上帝相亲记》是两年前拍的,按照手机的进化速度算,已是骨灰级作品,但就整蛊的水平和对手机媒体的把握程度而言,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杰作。制片人弗兰克是个专业的喜剧写手,曾经为喜剧中心、“花花公子”、PBS、CBS写过剧本做过节目。一次无意中看到WSFF的作品征集广告,十分心动,于是马不停蹄赶拍了这部手机短剧,一举拿下了当年WSFF的最佳喜剧片奖。

WSFF是由洛杉矶一家移动技术公司Bigdigit发起。当时移动技术已经发展到能够利用流媒体技术播放和接收短小的视频文件,尽管电池耗电量、视频流量、屏幕分辨率都是问题,但Bigdigit的创始人布克,一位长得很像罗宾·威廉姆斯的大叔认定视频内容将是下一代手机革命的最大动力,而电影是最富激情和创造力的媒介,二者的结合简直天造地设。因此,他多方奔走,极力促成这个世界上最小的电影节。果然,WSFF连作品带手机在2003年的美国奥尔良的CTIA无线年会上引起轰动,令全世界的手机发烧友为之疯狂。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8

由此看来,WSFF大概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比赛形式促生电影新生态的尝试了。在此之前,人们对手机电影还只停留在想象里,更没有人会专门为手机去拍一部片子或者动画。但WSFF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就收到了100部参赛作品,从故事片、情节剧、喜剧片、音乐录像带、教育片、实验片、动画片一应俱全。虽然上帝相亲、或者办公室的鸡毛蒜皮不可能有好莱坞那样的魅力,但对手机屏幕来说,却前所未有的生动起来。布克本人尤其看好教育片在手机上的应用前景,“想象一下,如果你有一个面试,你的手机突然响了,一个朋友给你发来一段一分钟的视频,提醒你面试时要注意的5件事情,是多么美好”。

WSFF明确规定,所有参赛作品长度都不能超过7分钟,但其实递交上来的作品基本没有超过3分钟的,因此所谓电影节其实应该叫作短片节。要参加这个电影节,首先要懂得如何往“小”处想,要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人眼球的本事。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9( 2005年1月,韩国三星电子尝试对手机用户通过卫星电视信号来收看电视节目 )

对于习惯了扛着炮筒一样摄像机满世界跑的电影人来说,面对一两英寸大小的手机屏幕,会有很晕的感觉——电影中密度不大的镜头剪辑,到了手机上会让人头昏眼花,而电影银幕上强烈的色彩对比到了手机屏上也许只是轻描淡写。不过,像屏幕尺寸、分辨率、帧速率、后台程序都只是技术上的小菜一碟,更重要的是,对着手机讲故事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手机是行走状态的娱乐工具,手机的主人随时随地都处于走神的诱惑中,创作者就得随时和观众的注意力捉迷藏。但除此之外,手机电影其实很简单,普通的DV拍摄加上电脑后期制作,然后转成手机专用的视频格式就可以了。现在转制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一个业余爱好者就能轻易将一部好莱坞大片转成手机电影。而且,随着手机拍摄技术的发展,以后DV都可以省了,一切都可以在手机上搞定。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电影节,WSFF最初吸引的是游离于主流之外的电影爱好者,他们中有处处碰壁的愤怒青年,有多愁善感的文艺诗人,也有古灵精怪的整蛊专家。他们之前可能从来没有拿起过摄像机,或者从来没有用过动画软件,只是喜欢看电影,另外口袋里有部手机,仅此而已。但WSFF让他们最终跨出“爱好者”的楚河汉界。爱德蒙多·罗曼就是这样一个狂热少年。这个绘画系的大学生从小就有拍短片的癖好,他拍的片子都在15秒到3分钟之间,“短片在创意方面更有挑战性,我就喜欢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罗曼从自己的作品中挑了4部参赛,其中《Fall》获得了实验组大奖。这部作品是用DV拍的,但融合了老胶片素材,加上罗曼在剪辑方面的才华,使影片的视觉效果十分独特尖锐,放在手机上观看,更是一种奇特的体验。这次参赛的经历也让他更认真思考手机这种全新的创作平台——手机是很私人的,个人对个人的交流,在艺术创作上也应该有它独特的属性。WSFF的奖杯让罗曼在圈内有了一定的名气,现在的他已经过上了独立电影人的生活,偶尔拍拍广告和音乐录像带,赚了点钱,就潜心创作新的手机短片。对他来说,能让那么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实在是很High的事情。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10( 《我的巨型独立电影》海报 《我的巨型独立电影》 这部让人联想起《低俗小说》与《惊声尖笑》的作品是著名独立电影导演菲利普·泽罗托林斯基耗时两年的杰作:达伦·基夫扮演的傻头傻脑,唠里唠叨的爵士乐手约翰尼·文斯,被两个职业劫匪山姆与哈维误认为老大派来的搭档,在抢劫了拉斯维加斯一家银行后,他们裹胁着文斯和漂亮性感的女收银员人质一起开始了他们漫长的流亡之旅,途中遇上了一连串妙趣横生的妙人妙事:虔诚的犹太传教士,健忘的流浪杀手,一堆女同性恋⋯⋯如果说《惊声尖笑》的靶子是智商低下的好莱坞大片,那么《我的巨型独立电影》则把讽刺的矛头瞄准了小资们宠爱的,矫揉造作的独立电影,又一轮颠覆开始了!! )

在美国,只要是电信巨头Sprint的用户,每天都能通过mFlix频道(Bigdigit在WSFF之后建立的视频内容提供公司)观看700多部短片,其中就包括WSFF上的获奖作品。Bigdigit还在继续物色更多的原创视频短片,除了一年一度的WSFF之外,还增加了月度最佳手机电影评选,以充实mFlix的视频库。“好莱坞的大娱乐公司已经开始注意这个苗头了。”布克说,“许多人意识到,这将是一个多么有潜力的事业,只要想想世界上有多少人拥有手机,就会让你热血沸腾。”WSFF的目标是,将来有一天,能够像戛纳电影节一样,成为手机平台上的年度影像节目交易市场。而我们的目标就是,存够钱,给自己买一个口袋里的电影院。■

口袋电影和DIY迷局

​从WAP到P2P:两场新时代电影节11

2002年,那个时代的拇指族们大概不会忘记第一次在手机上看到《英雄》的新奇感。尽管当时手机视频技术尚未成熟,大家看到的还只是基于图片的彩信、铃声、WAP游戏等,但这是国内手机与电影最早的联姻。虽然手机的版税在《英雄》的巨额票房中只占很小部分,但与《英雄》的合作,却使当时正苦于摸索新的赢利模式的空中网迅速成长为SP行业的翘楚,也第一次让人们看到了了手机与电影合作的商机。两年后,空中网在《功夫》正式上映之前便获权提供《功夫》的手机版本下载,一时洛阳纸贵。《功夫》中的精髓部分被拆分成十个视频片段,总长23分钟,不仅画面前所未有的流畅、清晰,电影音乐原声、配音等音效也极具震撼力。尽管空中网在其中有些赔本赚吆喝的意味,毕竟中国的手机上也算出现了电影。

事实上,随着视频下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各种大片的手机版本已经成为众SP激烈竞逐的对象,当然,手机也成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战场。手机版权,乐酷公司以百万巨资独家买断《十面埋伏》的手机版权,中广无线买断《蜘蛛侠2》,掌上灵通买断《2046》,空中网拿下《指环王》和《怪物史莱克》。甚至曾经以18万元收购第一部手机小说《城外》的华友世纪,居然会以百万元级别的价格购买《韩城攻略》的手机版权。对于手机版本电影的一掷千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

然而,当大部分影迷还处在手机电影带来的新奇感时,网络上已经有一群“DIY手机影音玩家”们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这群DIY手机影音玩家实际上就是一群热衷于将各种传统影像资源转制成手机格式的人。他们显然并不满足于只看看大片花絮,或者花冤枉钱买广告看,而是直接从传统影像的汪洋大海中取材,将其转成手机版本。小七就是一个狂热的DIY手机影音玩家,他的正职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策划,一年前买了NOKIA 3650之后,就迷上了在手机上看电影,进而痴狂地将各种视频文件转换到手机上来。从周星驰电影、新白娘子传奇、印度世界小姐歌舞、蜡笔小新,到最新的好莱坞大片,都被小七转制成视频或者视频片段,放到网上共欣赏。这些业余玩家们并没有商业目的,而且十分排斥“商业”一词,这种活雷锋行为让众多图谋手机电影的SP们十分头疼。奇怪的是,中国的手机电影DIY的热情只限于转制,似乎很少有人想过自己去拍一部手机电影。即便大把大把的电影学院学生们,以及民间DV爱好者,手中紧握DV,家中还有全套动画制作工具,但手机仍未进入他们的创作视野。

WSFF手机电影节之所以将参赛作品的规格定在7分钟之内,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人们不会有耐心在手机上看完一部《乱世佳人》那样的巨片,3分钟之内的短片才是手机媒体最适合的影像类型,而且手机使用视频功能的耗电量是惊人的,一小时的视频就能把目前最好的手机电池用光,但这些问题似乎都抵挡不了人们在手机上看电影的热情。尽管这种热情也许不会持续很久,不过在手机上炫一段视频,早已经成为手机时尚追逐者们显摆的经典课题。甚至有手机电影狂徒已经给出了解释,“《老友记》可以用来提高英语听力,《Q版十面埋伏》可以联络朋友感情”。■ WAP惊声尖笑我的巨型独立电影手机电影功夫时代两场喜剧片美国电影电影节P2P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