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操纵了铁矿石?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 铁矿正成为全球商品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商品,而“2005年铁矿石究竟上涨多少”也成为业界最大的疑问 )
铁矿石,原本只为钢铁业人士所关心的原材料,近日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空前关注。
新年伊始,世界各地的钢铁企业开始就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和生产商们谈判。在经过几轮艰苦的谈判之后,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新日铁传出一条让业界震惊的消息。2月22日,新日铁宣布和世界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公司达成协议,铁矿石价格较之去年上涨71.5%。
按照历年惯例,日本企业和铁矿石供应商达成的价格基本上就成为“亚洲价格”,今年代表中国钢铁公司和供应商们谈判的宝钢集团立即对此做出反应,认为这个涨幅超出了钢铁业能承受的范围,必将对全球钢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整个钢铁上下游产业链的长期健康发展。并表示将继续保持与各主要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并努力寻求一个双方可接受的价格方案。同时,也殷切希望各矿石供应商着眼长远,不要损害钢铁业与矿石业长期建立的战略友好关系。
但是过了不到一周时间,宝钢也宣布了谈判结果。2月28日,宝钢集团宣布与巴西的淡水河谷就2005年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价格上涨71.5%。同时,宝钢与另外一家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的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公司也达成一致,价格同样上涨71.5%。
新日铁确定的价格再次成为“亚洲价格”,宝钢在做出一番抗议之后,最终还是无奈接受了71.5%的天价涨幅。
71.5%,意味着从今年的4月1日到明年3月31日,铁矿石进口价格将从每吨46.65美元上升至80美元。
天价涨幅的背后
“其实宝钢的抗议只是做出一种姿态,最终接受新日铁的价格已经在意料之中”。在宝钢最终和淡水河谷和哈默斯利达成价格协议之后,业内人士向记者如此表述。
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和澳大利亚的力拓公司(Rio Tinto)、必和必拓公司(BHP Billiton)为实力最强的三大巨头,控制了将近80%的铁矿石市场。每年年初,世界各地的钢铁企业会与这三家公司进行谈判,确定未来一年的铁矿石价格,而第一个达成的价格一般成为其他企业的指导价格。
中国以往一直是铁矿石的净出口国,随着国内钢铁产能的扩大,对于铁矿石的需求日益增大,从2002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铁矿石数量分别为11149万吨、14813万吨、20805万吨,至今已是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并于去年首次参加了和国际铁矿石巨头们的谈判。国内钢铁企业在去年的谈判中各自为战,并没有形成合力,所以对供应商们基本上没有形成影响,当时业内人士认识到,中国钢铁业必须改变在国际市场上自相竞价的局面,要以整体力量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砝码,故而今年宝钢代表国内钢铁企业出战。不过遗憾的是宝钢没能给国内企业带回来好消息,对于此次谈判的结果,宝钢方面表示,“鉴于目前仍处于敏感时期,公司不便接受采访”。
在新日铁公司率先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协议后,立即在国际钢铁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最大的钢铁公司美钢联表示,历史上常把新年度的第一笔交易当作基准价格,但现在不一定了,现在就提出铁矿石价格将普涨71.5%还为时太早。其他公司也纷纷做出类似表述,但是这些声音最终逐渐微弱,韩国的浦项制铁、中国的宝钢等最终都无奈接受。
对于新日铁公司为何主动和铁矿石供应商达成如此高的价格协议,市场人士各有看法。新疆证券的钢铁分析师周德昕表示,他首先对新日铁和铁矿石供应商们达成的合同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不排除合同的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交易,据他所知,目前中国钢协已经着手对此事进行调查。同时,他也认为,在同样的高价之下,因为中国进口铁矿石量高达两亿多吨,为世界最大进口国,中国钢铁公司受到的冲击远远大于日本公司。
首钢股份的董秘章雁认为,“国际市场的铁矿石谈判体制是很多年就确认下来的,现在让宝钢一夜之间打破这种格局也不现实。如果纯粹从企业行为来判断,新日铁的做法对谁都没有好处”。
如果不考虑日本企业和铁矿石商之间可能的交易,铁矿石价格上涨也有其理由。业内人士其实对于2005年的铁矿石价格上涨并无异议,问题关键在于涨幅究竟有多大,市场一度传言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有意将价格提高90%以上,而国内钢铁公司普遍的预期是30%〜50%,而今价格涨幅最终确定为71.5%。在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诸多因素中,中国的需求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由于我国一跃而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也因此改变了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中国市场强烈需求的带动下,铁矿石价格节节攀升。其次,铁矿石供方的市场格局也是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由于巴西的淡水河谷和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三大巨头控制了将近80%的铁矿石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垄断市场,在和钢铁企业谈判的过程中处于强势地位。其次,美元汇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铁矿石涨价,由于世界铁矿石贸易是用美元结算,而最近几年美元连续贬值,供应商们也希望通过涨价弥补汇率变动的损失。
危机与自救
71.5%这样一个数字对国内企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新疆证券的周德昕认为:“最直接的冲击当然是钢铁企业,有些大的钢铁公司的部分钢材品种可能还能够维持盈利,但是对于很多小钢厂而言,这将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另外,尽管钢铁公司能够通过涨价将压力转移出去,但是下游的企业能否长期接受,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铁矿石价格猛涨,可以说将整个国民经济的链条都打乱了。”
记者采访的众多业内专家大都持类似观点,而遭受切肤之痛的钢铁企业又如何看待71.5%这样一个数字?
首钢股份的董秘章雁告诉记者,在宝钢和淡水河谷等公司谈定了价格之后,国内各钢铁公司都开始做评估,确认铁矿石上涨71.5%对公司的影响,但是出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公司都不会将实际影响程度予以公开。具体到首钢股份,章雁表示,首钢的铁矿石来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外进口,二是自己拥有的矿山资源,最后是在国内购买,其中进口铁矿石大概占30%〜40%。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1.5%之后,首钢会对铁矿石的三种来源进行比重调整,力争做到成本最小。
国内的钢铁企业已经开始对铁矿石涨价做出了反应,宝钢、武钢和新钢钒等几大钢铁公司已经宣布调高板材出厂价格,上涨幅度超出市场人士的预期。
在国内一片怨声载道之中,也不乏冷静的思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现在国内很多企业都在抱怨日本企业哄抬了铁矿石价格,其实今天这种局面的形成,国内企业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由于最近几年国内对铁矿石的需求急遽扩大,很多从未做过铁矿石贸易的公司纷纷加入进来,使得市场十分无序,而且很快就哄抬了矿价,使得国内矿价远远高于国际市场。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含税价约为每吨570元,而国内铁矿石的售价为每吨700 〜800元之间,据称在宝钢和国际矿石供应商的谈判中,对方就以此作为提价的理由。还有一些贸易商进口大量铁矿石之后,并不着急卖给钢厂,而是囤积居奇,使得各大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猛增。资料显示,2004年初,我国港口的铁矿石存储量为2200万吨,2004年年末存储量为3700万吨,说明去年我国至少有1500万吨铁矿石进口之后并没有在钢铁厂正常消耗,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将铁矿石价格炒高,而且使得本已脆弱的港口和运输系统不堪重负。
更有一些国内企业在全球市场抢购矿石,导致一些价高质低的矿石纷纷涌入国内市场,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印度铁矿石,印度在2004年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澳大利亚和巴西分列第一、第三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印度矿已占我国进口铁矿总量的22.09%,上升到我国进口矿石国家的第二位。进口印度矿以现货为主,中间环节多,合同执行难度大,这种状况是不合理的。”
一场关于行业自救的行动已经展开。2月28日,中国钢铁协会与中国五矿进出口商会共同主办了“落实铁矿石自动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的会议,国内众多铁矿石进口商和钢铁厂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了《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草案,对于进口铁矿石的公司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要求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须满足10个条件,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注册资本、进口数量、产品质量等都做出了较高要求,同时还要求符合资质标准的企业必须具备合法的外贸进出口经营权和独立的法人资格,而且符合钢铁行业准入标准及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企业进口铁矿石质量也应达到国家标准等。
3月1日,商务部颁发的《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法》也开始正式实施。该办法规定钢厂和贸易商需要提交货物进口合同和其他相关资料以申请许可证,有了许可证才可以到海关办理提货。对于那些资质不够的贸易商,将很难获得许可证,同时,也更便于管理部门对铁矿石的进口进行统计监测。■ 铁矿石操纵煤炭宝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