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人杂志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鲁花)
一份美国报告说,70年代洛杉矶到纽约的航班头等舱中,空中小姐为他们的贵客提供的是《生活》杂志;80年代是《福布斯》;90年代是《名利场》;最近则是《Absolute》或者《Robb Report》。全是贴近富人生活的精英杂志。而在我们从北京到上海的头等舱里,只能看到《航空日报》。为了填补这项空白,我打算办一本富人杂志。
我国一名年轻有为的传媒人说:“首先建造一份有内核精神的产品,然后才是实现商业利益及更大成功。”这个看似理想主义的口号可以通俗为:卖什么都要卖个说法。我的富人杂志的内核精神就是:富人也需要学习,这个说法索尔斯坦的《有闲阶级论》已有论述。
名字也是关键。现在流行的做法是:英文+中文,像《ELLE世界时装之苑》,《FHM男人帮》,就连有个清洁、洗涤杂志都叫《Clean清洗世界》。我的杂志就是——《FRM精英》。实际上后面这个中文很重要,不但要显示杂志哲学,还要有时尚劲儿。
版式就相对简单多了,纸要厚,图要大,翻起来嘎啦响。像一位IT专家对IBM的评价那样:“IBM笔记本电脑具有科技和军事双重用途,就是从飞机上空投电脑,砸下面的人。”这里的“IMB笔记本电脑”可以换成“富人杂志”。封面人物的选择可以套用美国杂志“封面人物八大法则”:年轻的比老的好;漂亮的比丑的好;富人比穷人好;电视的比电影的好;电影的比音乐的好;音乐的比运动的好;任何东西都比政治的好;没有任何一个比名人死去好。对我这样的杂志来说,没什么比这个法则好。内容上从世界八大私人海岛到维多利亚秘密内裤,能想到的奢侈玩意儿一应俱全,但不能搞成广告堆砌,重要的是有指导意义。比如可以抄录索尔斯坦的《有闲阶级论》,书里说女性服饰的设计目的不在于体现女性美,而在于使女性行动不便和看似残废,以此来表明不用工作不用做家务。这样在一个穿通勤装和一个穿着八寸高跟总像提不起鞋的女性之间,富人很快就知道后者是有钱又有闲的阶层。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迅速找到自己人。
还有一个细节不能遗漏,就是塑造一位合乎目标读者想象的主编。这要向《福布斯》的主编斯蒂夫·福布斯学习。他这辈子第一次体验过地铁后,对记者说:“哇!我没想到地铁里竟这么挤,就像鱼子酱一样。”这话就很“福布斯”,美国普通老百姓形容“挤”肯定不会用昂贵的鱼子酱,只会说“像沙丁鱼罐头一样”。这样的主编我们国内也有,我见到一位女性时尚杂志的主编在卷首语里说:“清晨,用高露洁刷过牙的清晨,是那么清新⋯⋯”因此,我要在我的富人杂志卷首语上写:“清晨,抽过1997年产的LANCERO雪茄的清晨,是那么浓而不呛,燃烧均匀⋯⋯”■ 富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