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雏凤清于老凤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布丁)
图◎谢峰
以前在收音机里听董行佶朗诵的《骆驼祥子》感动的热泪盈眶,现在想听,就到网上去找。书店里的有声读物有刘兰芳的《杨家将》,单田芳的《乱世枭雄》,但没有几个长篇小说或中篇小说,我记得以前收音机里还经常播小说,比如王蒙的《说客盈门》,我就是在电台里反复收听,这个小说比较适合改编成电视小品。
有一天深夜坐车回家,收音机里传出一阵阴森的音乐,一个男声:“现在是尘封档案时间,继续播送长篇纪实文学——北京东郊打击盗墓贼的故事。”故事是50年代发生的,作者是《北京公安报》的一位记者,朗诵者的声音深沉冷静,寒风之中,我这辆孤独的出租车向着北京东郊疾进。
现在收音机全是流行歌曲,每人兜里都有个“随身听”,声音产品非常廉价,香港历年来的十大金曲,200多兆,免费,鬼故事大全,900多兆,免费。网上有一个“搜音机”,孙道临的《王子复仇记》,1个多小时的录音,下载要1块钱,《荷塘月色》是两毛钱,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7分钟7毛钱。与那些免费的东西相比,这些文学的东西还是很有价值的。
有声读物的市场不够发达,有些销路好点儿的产品还是往朗诵上靠拢,我买过几张盘,天天听他们朗诵《再别康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实在单调。据说徐静蕾看完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感动的热泪盈眶,然后就把它改编成电影,我看了那电影之后又想起有声读物,如果徐静蕾看了小说感动,她完全可以朗诵一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如果还有劲儿,她再朗诵一遍《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在电台里播,制成MP3和CD在商店里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也不用老听冯宪珍的声音了。
据说,居住在缅因州的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厌烦当地电台总是播放他讨厌的音乐,就花钱买下了那家电台,专门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这家伙的小说读着有意思,要是播出来,未必比张震讲的鬼故事更吓人。最近北京电台改版,要推出一个“北京城市管理台”,“城管”都有自己的电台,文学读物居然没有自己的电台,我要是像斯蒂芬·金那样有钱,就买下一个电台,天天播《战争与和平》、《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 文学小说收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