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辛加坡)

​闪0

图◎谢峰

闪,按《说文》的解释是:人在门中,窥出头来。后来引申是,出门貌,动态。古诗:寒鸦闪闪前山去。释文引声类:窥,小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小视(窥)与进出(头入门中),其动也快,倏忽间的事。闪后来的一个主要义项指亮光突然显现,或忽隐忽现,闪现、闪过。也引申为形影的突然出现。《三国演义》:为首闪出一将,身七尺,细眼长髯。

闪常用的一个主要义项为闪避、闪开。不同于溜,悄悄的行为;不同于躲,被动的、无奈的、无时间概念的作为。闪一闪,让一让,不同于躲一躲。闪有主动的成分,《水浒传》中著名的一扑、一掀、一剪和三闪: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岗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与同类动作语词比,闪突出的还有速度和灵活。武术经典中常用的术语有闪展腾挪,要义在闪。《螳螂拳谱》:闪者,如灯炸目瞬,见像而化,杳无可寻。闪展腾挪最初为闪赚腾挪,闪赚本义为诱骗,用迅速的变化出其不意闪击。

电脑游戏流行后,出现了专用的系列新词,有闪狙、甩狙、追狙、盲狙等。闪狙,其内涵首先在闪字,一是快,要求快如闪电;二是闪烁,要求时有时无;三是躲避的地点与方式。闪狙与传统武术的闪赚腾挪一样,都包含了主动、速度、变化、隐蔽、出击的过程。网上常用的闪,我闪,也取闪字主动、快速和闪避义,倏忽来去,动感十足,去意也决。闪字的形象色彩因递进变化,状貌着由来而去,由大到小,由实而虚,由形而无,有过程的生动,有结果的反动:此间有真正的离开,有掉头避开,也有闪击或反对。闪的不期而遇的结果是闪腰,速度急快中腰扭伤,没闪好,成病。又有闪腰岔气,其原因多是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身体中部的软组织受损。或曰闪是有技术的:用腰腿之功,步移边门,内里把气急升起,专用于闪展腾挪,蹿蹦跳跃之变。闪字此义也可以闪别的,如闪手,引申后成过失或挫折:闪失、失闪。《水浒传》:不想又吃这一闪。《红楼梦》:惟恐有个失闪,难见贾母。闪的另一个引申义是抛弃、抛撇、甩下,歇后语:麻秆搭桥——把人跌闪得好苦。元曲《琵琶记》:教孩儿往帝都,把媳妇闪得苦又孤,婆婆遂入黄泉路。

闪烁、闪耀、闪亮、闪光,光闪烁动摇不定,有突然显现,从暗淡寂寞到明亮灿烂的进行,为闪动作快速的另类描写。闪烁后来借其变化不定喻遮掩,闪烁其词。清《平书·物宜上》:眼光闪烁者,多险恶小人。专用词闪客译自flash,闪耀发光,也有喻从事者闪现灵性,挥洒智慧光芒的祝愿,可视为闪字的发扬光大。因为有与光、亮、电的结构和想象,闪的发光义常常被强化,电闪雷鸣,声色俱厉,强。闪电、闪亮、闪光与电光、亮光、发光的区别,在于附加了闪本义的急骤速度。因为闪的主动性,闪现、闪露、闪开、闪射、闪动、闪击在力量和效果上也得以进步,有骤然、突出的进行态,有对客体感受带来的强迫感。当网络上应用闪、我闪的时候,闪在回避、躲避义上的离、退、休而去,是光亮的、光彩的,自然也是主动闪让闪身的。所以网络上的闪、我闪,或可释为:闪,主动迅速光荣地离、退、休。

闪用于思想,有闪念,应用频率出现最高的一个句子,是“文革”当年的“狠斗私字一闪念”。因为是闪念,来势快来量频,与之对应的是狠和斗,狠斗与闪念,其力量对比也还相称,其对仗也还工整。但有一个词比狠斗形象:闪罐,来自民间,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同一部位,进行反复吸拔。取大或中号火罐,一手执罐,一手执缚有棉团之铁丝,以闪火法,拔上即取下,又复拔上取下,可连续进行十数次乃至数十次,直至皮肤出现红晕或淤斑,内火或病消退。若此,为形象生动,“狠斗私字一闪念”可修改为:闪罐私字一闪念。闪念的另一个专业说法,在蒙太奇中,闪回,突然以短暂的画面插入某一场景,用以表现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和感情起伏。一种解释是,闪回的内容一般为过去和已经发生的事情;表现人物对未来或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想象和预感则称为前闪,两者统称为“闪念”。■

上一篇: ​冯亦代先生
下一篇: ​心里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