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袖中乾坤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米)
微软公司这些年来凡是跟数码、电脑沾点关系的业务样样都想插一脚。这也就是大企业的通病了,好像1992年通用汽车公司跑去兼并导弹公司一样,到底导弹技术跟汽车有什么关系,还没有想清楚,兼并过来问题丛生,亏得一塌糊涂。
见到游戏产业风生水起,微软自然不甘落后,2000年也推出了自己的家用游戏主机Xbox。今年2月17日,微软公司大张旗鼓地宣布它将会为已经在全球销售的1410万台Xbox免费换电源线。自Xbox上市以来,世界范围内大约有一万台这种主机的电源线曾出过故障,其中有23宗烧了地毯或者墙纸,真正对人身造成损害的,比如灼伤了玩家皮肤,只有7起,绝大部分损害只是对主机或者线路本身造成一些损害。
1400多万台主机才出了这么点故障,远低于手机伤人的比率,且造成人体伤害比率还不到万分之一,故障率在任何行业都属可接受的范围。问题是这个大张旗鼓的回收活动本身的蹊跷:微软真不怕这种大规模回收会吓坏玩家,吓跑买家吗?
其实微软算盘打得精得很:Xbox的第二代今年年底就要面市了。由于第一代的销售并不理想,上市4年一直亏损,微软想在新Xbox2上市之前,借此表示自己对玩家的负责到底,争取人心,为Xbox2提前造势。负面影响肯定有,权衡利弊,这样做好像利大于弊。与其说是亡羊补牢,不如说是为新机铺垫入市大道,这招也真够辣的了。
记得当初Xbox上市前,好多人认为凭微软雄厚的实力和资金,简直是所向无敌,可以打入、霸占任何它想取得的市场。好多专家甚至认为Xbox将一举击溃索尼和任天堂的阵营,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家用游戏机。想想看,微软银行账户中可以动用的资金就有560亿美元,不说没有公司可以望其项背,简直就是富可敌国了。想要哪个市场不就是一句话吗?
可市场的情况与预测几乎完全相反。Xbox的技术和性能并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而随同它上市的配套游戏水准却又普遍不高,买了Xbox的人直叫上当。广告做过头的最大弊病就在于令人期望过高,一旦失望,对该产品就会弃之如敝屣。四年来,Xbox作为一款美国的家用游戏机,不仅始终没有能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即便在本国也仅仅排行第二,在全球的销量只占索尼PS2的不足1/4,离霸主梦就更远了。
市面上的主机互不兼容,每款主机都需要大量的优质游戏来支持。在美国,Xbox的主要问题是得不到日本游戏开发公司的垂青,许多日本的热门游戏(如《最终幻想》系列)都没有给Xbox用的版本。相反,Xbox的主要竞争对手PS2则由于用户群庞大,不但大部分优质日本游戏可以玩,连绝大部分的美国游戏开发公司都会为PS2设计游戏。甚至连一些原来号称只在Xbox上玩的游戏(如《分裂细胞》系列),最终也被移植到PS2上。同样是花钱买机器,能玩的游戏却比别人少,这当然会影响Xbox的销售。
如果说Xbox在欧美市场只是失利的话,那它在亚洲市场就是大灾难了。2003年圣诞节期间它在日本的销售情况,甚至比不上那款已经退出家用机市场快两年的世嘉Dreamcast。究其原因,Xbox在日本遇到的问题并不是硬件技术上的,而是外形设计和人体工程上的。日本人对设计向来挑剔,Xbox那个粗糙笨重的黑色塑料盒太难看,日本人说太不“Kawaii”(可爱);随机配置的控制手柄又太大太重,按键之间的距离太宽,完全不符合亚洲人的手形。虽然微软马上改正这个问题,半年不到就推出了新款小号的控制手柄,但这个“不适合亚洲人”的印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日本玩家们的心目中。加上日本与美国生产的游戏因为文化背景不同而区别甚大,一直缺乏日本游戏公司支持的Xbox始终无法在日本生根。
今年已经到了家用机更新换代的时候,微软也已经不再对Xbox抱什么幻想,但是,对庞大的亚洲市场,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它大力支持一些比较容易在亚洲市场生根的游戏,尽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为Xbox2的出世铺路。例如,美式RPG著名厂家拜瓦尔公司(Bioware)的新作《翡翠帝国》(Jade Empire)即将上市,这款单人RPG最大的特色就是游戏场景充满中国风味。在刚刚结束的台北电玩展上,微软更是宣布会推出中文版本。不过由于这款游戏的基础是2003年的《旧共和国武士》,骨子里还是一款美式RPG,与亚洲市场的口味有所出入。微软的算盘还不一定能成功。恐怕微软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将这次电源线回收闹得风风雨雨的,也是微软在Xbox 2上市以前希望能打下好的口碑的一种另类营销伎俩吧。至于能否收效,我们拭目以待,不过我总觉得,微软的营销策略太过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的规矩,在游戏市场一样。■
(作者为美国最大的电子游戏公司EA(Electronic Art)产品研发部的设计主管) 乾坤xbox袖中家用游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