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聪明和自作聪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 雅各布(A.J.Jacobs) )
《君子》杂志的高级编辑雅各布曾经是大人眼里的聪明孩子,三十来岁时候,他突然意识到每天琢磨着是拍女明星的乳沟还是臀部的他变得越来越愚钝。他可以自信地谈论吃炸面圈的荷马,但已经把写史诗的这位盲诗人忘了个一干二净。他的家族一些人渊博的知识也令他嫉妒:其父写了24本法学专著,跟萨达姆、列宁和罗伯斯庇尔一样都是律师出身;他表弟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能在电子邮件中引用拉丁文警句。看病排队等待的时候他开始翻阅《展望》杂志而不是《迷醉》,不仅如此,他决定效仿萧伯纳和弗罗斯特,通读《大英百科全书》。《大英百科全书》共32本,33000页,4400万字。他每天读6个小时,一年才读完,从a-ak(第一个辞条,东亚的一种音乐)读到zywiec(最后一个辞条,波兰南部的一个小镇)。随后他将自己的阅读经历写成了一本书,《无所不知:为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而谦恭地努力》。
书按字母顺序编排,就好像他在阅读的时候,发现好玩的东西时随时停下来跟读者分享。他还思考了生活中的其他个人问题:他跟他妻子想要个孩子,他跟他父亲的关系(“弗洛伊德那个词条在这里很有用”)。他参加了美国的“开心辞典”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和门萨智力测试。“人们对我说,一味地在脑袋里堆积知识并不能让你变得更聪明。但是一个令我与之共鸣的比喻是,大脑就像一个发动机,知识就像燃油。知识是梁和拱,聪明是它们组成的教堂。”
他知晓了千余条不那么有用的知识。“如果愿意的话,我还可以搜集更多,他们经常在我脑海中闪现。比如到了一个养猫的朋友家中,我就会想到古埃及人不仅给猫制作木乃伊,也给老鼠做,为的是让猫在来生有东西可吃。”达尔马提亚狗和人类是惟一有尿酸的动物;蜻蜓在半小时内能吃掉相当于它体重的食物;牡蛎的性别会随着水温变化;1836年,27岁的跟他13岁的表妹结了婚;笛卡儿偏爱斗鸡眼的女性……
读完《大英百科全书》,他得到三条人生教训:第一,贵在坚持。施乐复印机的发明人被20家公司谢绝后才卖出他的专利。第二,不可耽搁,有了主意之后要马上行动。1876年2月14日,伊利沙·格雷申请电话机的专利。不幸的是,当天一早贝尔刚刚申请过。第三,术业要有专攻。他最喜欢的例子是,在18世纪的法国,有一帮录制笑声的先驱,叫做喝彩者,剧作家会雇佣他们在喜剧演出时发出笑声。也有一些妇女专门在演悲剧时哭。
阅读风起云涌的人类历史能让你更加庆幸自己现在的生活。“这年头要过上好日子殊为不易,但看看我们比过去好了多少。300年前对寿命的平均期望值是28岁。我已经36了,这年头只要活着你就赚了。再拿雨伞来说吧,过去只有黑伞,现在你要什么颜色没有?”
( 2005版《君子》 )
《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的一篇书评也用以字母顺序排列的辞条的形式评论该书。其中一个辞条叫嫁接,准确地概括出了雅各布的手法:从《大英百科全书》拎出一个顺手的辞条,嫁接上一些俏皮话。布莱克娶了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我希望他们性生活美满,因为我想象不出他们之间会有生动的会话”。歌德“让达·芬奇看上去像一个懒惰的流浪汉”。
有人说雅各布这本书里的硬伤和拼写错误肯定要比《大英百科全书》多,读它不如去读原著,对此书评人的意见是:“它比《大英百科全书》短,比它有趣,读后过目不忘。而且,如果它从书架上滚落下来砸到你的头上,也砸不死你。”福楼拜有部没能写完的小说叫《布瓦尔与佩居谢》,两个主人公想掌握人类全部的知识,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纽约时报》上的书评有些过火:“雅各布想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连《君子》杂志最聪明的人都成不了。”的确,没有背景的事实只会放大自学者智力上的缺陷,一个没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辨别不出哪些事实是重要的。重要的不是无所不知,而是知道每件东西的价值,要重视我们已经学到的东西,编排我们已经知道的。老子就曾教导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 2005版《君子》 )
( 2005版《君子》 )
( 《无所不知:为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而谦恭地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