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三月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市场重上1300点,与此同时,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初级原材料铜和铁的价格也大幅度上升。两个市场似乎有关,也似乎无关,一片涨声背后,则隐含着有关春季攻势这样一个既有道理,似乎又很神秘的现象。
历史一再验证着春季上涨的神话。过去10年中,每年春季都会有一波或大或中尺度的行情。以3月初为时间中点,其前后市场走高的几率是100%,并且行情一般有20%以上的上涨,持续时间也在2个月以上。从近年的走势上,市场存在一个以一年为期的周期,这个周期的启动都发生在1月,在上半年完成上升和高位盘整,下半年则是整理或下跌。几乎所有的低点都发生在11、12月份,屡验不爽。其实这个现象不难解释,年终是公司回笼现金盘点账目的时候,市场资金偏紧。过了年,一年之计扩张伊始,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会拿出资金考虑投资升值。加之3月人大开会,市场更会锦上添花。
今年的行情就起于1月21日的1189点,底部形态是典型的双底(W底)形态。技术分析理论认为,双底形态的量度升幅应该是底部到颈线,也就是W的上缘的两倍。2月25日,市场刚好摸高到1328点这个计算出的量度升幅的位置并产生了回落,可见市场上的确有很多人是按照技术走势炒作。这个量度升幅之后,一个短期目标达到,市场将会进入相对复杂的状态,所谓复杂,并非宏观形势有变,乃是技术人士没有了明确的短期目标,市场因此会陷入短暂的迷茫。
行情的发起,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市场的止跌就来自于管理层调整印花税,随后又是节前企业年金投资证券市场的4个配套文件获得通过,节后则是公布了保险资金入市细则,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也一道出台。这些都是在资金的供应上拓开了渠道,至于市场治理的实质问题,据传管理层认可了对公众股股东进行补偿,以解决股权分置。这种传言在人大会议前流传,给投资者的想象空间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样广有争议而且重大的决策,似乎只有在人大会上才能解决。过去,管理层也是频频吹暖风,但时机不对,现在天时地利结合在一起,行情也就不可避免地展开了。
行情的另一个现实的动力,则在于市场的确到了不可能再下跌的价值区域。上证指数1200点的价格水平,除去新股带动指数的拉动因素,只有950点的价格。这时深沪A股的市盈率水平是21倍,非但比2000年时五六十倍的水平折价大半,与日本股市日经225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的市盈率基本相当。1月初,市场流传着国际游资要将上证指数沽空到1000点的传言,但市场再也看不到1994年那样不计代价的恐慌性下跌,而是走走停停的阴跌,实际上,1994年以后,低迷的市场已经很少出现非理性的抛售。相对成熟的市场中,已经没有了动辄“把市场打到某某点位的空间”,有的只是在一个相对的价值区域里磨合的走走停停。跌无可跌的一个证明是在W底的第一个底部,招商银行、宝钢股份等大盘绩优股发力启动,随后再也没随着W底的第二个底部探底。
虽然行情只有100点,但个别股票已经积累了可观的涨幅,国际股份从不到4元已经涨到了2月25日的6.6元,12个交易日上涨75%。士兰微也是2月初启动,到现在涨幅近40%。几乎所有涨幅高的股票都是从2月初W底的第二个底部启动的,并且多是价格偏低,5元甚至两三元价位的股票,说明深藏其中的大股东利用上涨时机先下手为强。巨大的财富效应势必吸引更多的外围炒家,使行情延展下去。
行情的另一个动力来自国际市场基础材料价格的上涨,2月16日,春节长假后首个交易日,上海期铜骤然单边上扬。期铜各主要合约全线涨停,价格纷纷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此后一周内,铜仍保持着持续上涨的态势。各合约价格均高达30000余元,更有32000的高价出现,而在4个月前,铜价还维持在26000元左右。上海、芝加哥和伦敦几家交易所的库存达到了历史低点,海外纷纷预测,今年我国的铜用量将增加8%,进口量将大幅增加。作为基础材料的铜的吃紧言犹在耳,市场又传来了铁矿石价格上涨71%的信息,加之石油价格又回到了50美元上方,一轮大耗资源的经济扩张似乎又不可避免了。宏观调控所带来的阴影再次被新的价格讯号抛在脑后。
1300点以下,一年前还被形容为一片狼藉的点位,现在成了我们快乐的理由。快乐是要分享的,于是上涨的趋势还将延续下去,但“红三月”后,这个理由是否能继续?恐怕不是我们看到的所谓利好还是在不着痛痒的阶段,而1300点上方又变成重重压力区。市场只能不断向上磨合,难有一次性的解决方案。而现在配合上涨的种种传言,到头来又成了下跌时的“拖延”。 股票投资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