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志强:不要让所有老百姓都买房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地产大腕任志强再次成为焦点人物。在“2005宏观经济引导力论坛”上,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说:“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任志强的言论立即引来一片哗然。
有人问,“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任志强答,“我应该算是富人,而且是很富的人。”有人再问,“你既然是很富的人,花多少心思考虑穷人?”任志强说:“如果我定位是一个商人,我就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去年我交了4笔基金,包括扶贫基金、生态多样化基金、阿拉善的治沙基金等等,剩下的是政府的事了。”
任志强关于“穷人”“富人”买房的言论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三联生活周刊:你怎么看待对你的批评?
任志强:我觉得人们并不都是批评我的,很多人赞同我的观点。
那些在网上批评我的人其实并不是穷人,因为穷人是没办法上网的,能有大量时间上网的,都不是穷人,但他们都把自己作为穷人,我觉得真正的穷人都会赞同我的观点。我承认我是一个富人,但是和那些榜上有名的地产富人相比,我穷极了。反过来说,我做了20多年的老总,还不应该成为富人吗,我要不是富人,这个社会也太不公平了。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不应让穷人购买商品房,有人认为你说出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简单道理,也有人认为你作为房地产公司的老总,有为房价上涨推波助澜之嫌。你自己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说出这些言论的?
任志强:商品房市场就是一个富人的市场,穷人的住房问题,应该靠社会保障来实现,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美国的社会福利占GDP的比重为30%,欧洲为40%,而我国的比率低很多,穷人的住房就应该靠社会福利来保障,而不是我们这些房地产开发商来解决。
低收入家庭除非大幅度提高他们的家庭收入,否则他们永远无法靠商品房市场购买解决住房问题。任何国家都一定会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无法用购买市场商品房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这就是我所坚持“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购买商品房”的原因所在。如果中国的住房政策和社会舆论都认为应该让所有的城镇百姓都掏自己的口袋、凭劳动的收入去购买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一定是一种错误,一定是对低收入家庭的一种不公平,对“穷人”的不负责任。
任何国家都无法保证让所有的家庭收入都可以自行解决市场商品房的住房问题,中国更不应将所有人推向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是政府的责任,而不是市场的责任。
解决穷人住房,我仍然和始终坚持“不要让所有的百姓都买房子”,一定要建立社会住房保障制度由政府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并且不仅仅是建更多的经济适用住房让低收入家庭购买,而是建更多的廉租房用租赁方式解决住房问题。此次北京市第十届三次政协会议中我的提案之一就是希望用立法的方式规定将政府每年从土地出让中获得的收入,按一定的比例,比如说10%~20%,拿出来专门用于建立廉租房,解决旧城保护区中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观点之所以引起很多争议,是不是因为“穷人”太多,很多人都把自己划入了你所说的“穷人”之列?你能不能为你的“穷人”和“富人”下一个定义,如果不按照国际通行的房价收入比这些专业标准来划分,只用更直观的数据,比如在你看来,在北京市收入多少为“穷人”,收入多少为“富人”?
任志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中位数,比如在北京市一个人年收入2.4万元,家庭年收入4.8万元,远高于北京200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8元的水平,自然是中收入家庭了。如果按个人月收入2000元,家庭月收入4000元计算,买60平方米左右40万元的房子很正常。但是如果2000元的收入想买一个100平方米的房子,那就有点过分了。我在1995年第一批做的回龙观的房子只卖1500多元,是商品房不是经济适用房,但这也不是“穷人”能买的房子。
根据我国1998~2003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房价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平均收入约6~7年翻一番,而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最长贷款期为30年,按银监会监管的要求个人月还贷不得超过月收入50%的标准,50%必须用于保障正常生活与消费,这意味着家庭可用于购房的支出月还贷款应为30%~50%之间。如预期收入增长速度不变则在30年还贷期中收入增长4~5倍,约等于居民按家庭可用于住房消费全额的20倍标准选择住房总价的消费(当然要先储备20%的首付款),在收入15年之内翻两番的计算中,该住房贷款约等于在10年之前可以提前还清,并可以再次选择更换住房条件。我们做过统计,买我们华远房子的,80%的人都选择了提前还款,大概是在买房5年之后。
我所说的不应该让所有人购房中,首先包括低收入家庭应由政府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也包括从中等偏低收入向中等或高收入发展阶段中的一大批人多年不能购房,而应该先租房而后向购房过渡。从购旧房逐步向购新房过渡,从小面积低水平向大面积高水平过渡。有旧房的通过旧房的转换改善和扩大住房,无房的从小到大过渡,从租到购过渡,这就是逐步递次消费过程。很多人都在谈中国人“居者有其屋”的理想,其实租房也是“有其屋”啊,不一定购买了才是自己的,美国有好多人都是一辈子租房。
在我们家最穷的是我的父母,干了一辈子革命,80多岁了,退休金加起来2000多元,连刚毕业的孙子辈的小孩都比他们的工资多,单位给他们分的房子要花十多万元,如果没有子女的赞助,他们一辈子的积蓄都买不起。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的父母算富人还是穷人?
任志强:如果只按工资收入来计算,他们是穷人,但是他们作为老干部享受一些国家待遇,不应该是穷人。
三联生活周刊:你一直认为土地协议转让方式终止之后,“招拍挂”的交易方式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上涨,从而导致房价继续上涨,这也是你不能让穷人买房的一个判断前提,但是这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观点。比如我曾经采访潘石屹,他就认为交易方式不可能引起价格上涨,真正影响价格的还是供求关系。你判断房价继续上涨的前提是否严谨?
任志强:我和小潘的意思其实一样,只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招拍挂”最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垄断和限制了土地的供应量,不仅仅是一个交易方式问题。因为有“招拍挂”的交易方式,土地供应量才会减少。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2005年土地供应量会变少,从而引起房价上涨,但是和2004年相比,农用地市场已经在慢慢放开,2005年的土地供应量不是更充裕吗?
任志强: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政府没有能力干这样的事。因为每一块土地都需要事先规划,何谓农用地,何谓商业地,政府没有这样的人力物力。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还是坚持土地价格会继续上涨,从而房子价格还会继续上涨?
任志强:对,我还是坚持。不过我觉得土地价格应该上涨,但不应该通过“招拍挂”这种交易方式。
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认为土地价格上涨的合理理由应该是什么?
任志强:人员和土地的配置问题。北京的土地价格和东京、纽约相比,差距非常大,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我国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过高,和世界范围相比,北京平均每平方公里600多人,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平均为2000多人,所以这样看来,北京的土地价格还会越来越高。
三联生活周刊:你认为“穷人”的住房只能靠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商有没有参与的责任?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还是开发商只为“富人”和投资者负责?
任志强:我作为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责任就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我上交的利润给国家,政府再拿这些钱去做该做的事情。我作为企业家,可以去做一些慈善基金,但这和企业家的经营责任不是一回事。■ 所有任志强老百姓买房不要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