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郎平VS陈忠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金焱 王鸿谅)
中美女排对阵,郎平记忆深刻的有几次,1982年世锦赛中国在预赛中0∶3输给美国队,外电报道,“美国队打疯了,中国队打傻了”。当然记忆更深的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郎平在自己的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描述说,“在塞林格的‘军团’气氛中,每天坚持8小时的集体训练,12个球员,没有一个人结婚的,而在训练期间,她们谁都没有正式的工作,为了排球她们什么也不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们周游全球,打了近百场比赛,全队只有一个信念: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军!”但是这一年的冠军是中国女排。
中美女排再度对阵在雅典奥运会后成为更多人的关注,因为春节前后,郎平正式执教新一届美国国家女排主教练的消息正式公布,媒体随之将其称为由中国教练率领的两支世界女排强队“同室操戈”
郎平的天平——中国还是美国?
“如果大家所有人都一致反对的话,我肯定不接这个教练,我宁可把我女儿牺牲了,也不接这个教练”
三联生活周刊:今天陈忠和执教的国家队新女排阵容公布,你注意到这个消息了吗?
郎平:我不知道。现在接任美国国家女排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我已经很难受了,你们不要再说这个问题了。实际上,谁带美国队都不重要,现在最强大的女排是俄罗斯和古巴,不是美国。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你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话特别谨慎。如果更多的中国人不赞成你当美国队教练,你将放弃,这是为什么呢?
郎平:如果这是很可悲的事情,我郎平肯定不会去做。如果大家都不喜欢,我干吗要把这么多球迷伤透了心呢?但是话说回来,这不是可悲的事情,不是给中国人丢脸的事情。大家现在都讨论到这个分上了,包括姜英也是,姜英现在是澳大利亚女排的教练,那我也希望澳大利亚女排能进奥运会。你想,要是进入奥运会12个队,3个都是中国人带的,这应该不是丢脸的事。最基本的感情、立场和原则我们都可以掌握。
三联生活周刊:究竟是什么让你有这样重的心理负担?我们知道何智丽(小山智丽)的故事,我们不知道你如何看待她在中国人心里的印象?何智丽是不是你如此谨慎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郎平:我没有心理负担,我跟你说这事也就是它炒到网上去了。如果没炒到网上,我就只想征求一下朋友的意见,就决定了。但是既然炒到那儿了,我就必须要去面对。我也不知道你是从哪个途径知道我的电话的,但是每个记者打来电话我都要接。
三联生活周刊:换一个角度,你如何看待你在中国人心里的位置?你如何理解中国人对你的印象?从媒体的角度,你似乎从来都不是一个乐意去制造新闻的人,但从1984年开始,你一直是新闻关注的核心人物。你如何理解这一现状呢?为什么大家会如此关注你?
郎平: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以为,从1998年下来就没有人关注我了。我这么长时间离女儿这么远,现在有一个工作机会,我希望离我女儿近一点。可大家要去讨论啊,我非常不希望拿我的个人生活让大家来讨论。我在中国女排打了这么多年的球,从中国女排的位置上下来我就过我自己的生活,大家不是关注我,而是关注中国女排。话说回来,大家还是喜欢中国女排,是关心中国女排,不是关心我。
三联生活周刊:就是说女排始终不能是一项单纯的体育项目?你还是中国女排的一面旗帜?
郎平:对,大家还是对中国女排有感情。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也采访了一些先后在中美两国都打过球的运动员,他们比较说,美国队其实最希望你做教练,是因为美国本土并没有什么好教练。而且比较你跟吉田,你更为出色,你一直是美国队希望得到的那个人,是这样吗?
郎平:这个我不太清楚,反正我只知道2000年奥运会以后,他们就一直在跟我联系。2000年完了之后他们让我做教练,我很坚决地说,“不能,谢谢你们”,国家队教练太累了,我刚刚做完中国国家队4年的教练,我要休息一下。当然,我也很感谢他们这么热情的邀请。
三联生活周刊:那现在为什么又决定接受了呢?
郎平:去年11月他们又来找我,当时我也没太在意,我说考虑一下再说。因为女儿也大了,都13岁到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所以我觉得老在意大利不行。我现在打电话都要算着时差,到半夜一点,等她放学回来我才能打。毕竟是女孩子,爸爸照顾得很好,但妈妈不在身边还是不一样。这个工作如果不接,4年以后我再接,女儿都多大了?到那时候我也不会再接了,真的。女儿都那么大了,她也不会再要你了,人家也有自己的生活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我也跟媒体说了那么多遍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女儿。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方面对你有没有一个成绩的要求?具体到什么程度?你自己是否也有一个成绩的要求?
郎平:就是希望让我拿奥运会的入场券,他们问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说第一个就是拿奥运会入场券,其他的我不知道,我没法展望。我的队员我不知道,俄罗斯什么情况,古巴什么情况,中国什么情况,中国的还可以展望,因为我们中国的主要队员还在那儿,都很年轻,我可以展望。但是美国队这边你让我去展望,说我可以拿什么成绩,我不是吹牛吗,内行人应该都懂这个的。我可以说我经过3年或4年努力,起码奥运会入场券我要拿到。
三联生活周刊:体育包含了一个感情的投入,如果未来的时间里,有中美的比赛,如果真的是你带领美国队将中国队打败,你觉得会引起中国人的情绪吗?如果真的有这种情绪存在,大家接受不了,你怎么办?
郎平: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真的。我觉得这都是假设的问题。我跟陈导都是干体育的,合作这么多年了。体育就是体育,它不是政治,不管到哪,不管跟谁打比赛,你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绩只是最后的结果。不管是中国、古巴还是俄罗斯,不管对谁,你都要全力以赴,这里不掺杂着感情问题,因为体育就是竞争,奥运精神就是更高更快更强,大家比嘛,对不对?你要公平竞争,你的技术好发挥好就赢球,不好就输球,很正常的一个结果,我没把它看得那么政治。相信现在我们的球迷水平很高。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是不是也证实了这一点?
郎平:真的,我相信大家的水平非常高。那你说哈里斯(中国男篮主教练),或者中国女曲的韩国教练,你说他带中国女队打韩国女队的时候他想什么?肯定是想每场比赛尽自己最大努力。如果都要往政治那儿想,你干脆就不要干了,如果都要想得那么严肃那么可怕,还干什么呢?如果大家所有人都一致反对的话,我肯定不接这个教练,我宁可把我女儿牺牲了也不接这个教练。但我觉得不至于吧,包括我现在看到网上的东西,还有好多朋友给我打电话,好长时间没有联系的朋友都给我打电话,鼓励我,跟我说这是个好事情。大家都这么说,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可怕的,没有去想有什么后果,我觉得大家水平都很高,没有必要老做这种让自己难受的假设,你说是不是?最后你赢了,大家都恨你,都骂你,都往你脑袋上扔东西,我觉得中国人不至于这样吧。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比较带中国队与美国队,我们相信,从胜负的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样的,谁都想拿世界冠军啊。但如果从胜负之外来观察,在美国与中国,压力又有什么不同?
郎平:这么说吧,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你说每场比赛你能没有压力吗?不要说国家队,就是现在我这个队,每场比赛我都要想怎么准备得最好。这就是我的工作,比赛就是有胜有负。不管在哪当教练都有压力,我不可能一点压力都没有。但是我觉得我人为的压力没有,美国老百姓根本不在乎美国女排,大家看的都是NBA,美国女排我估计在电视上就没转播过,这种社会大环境是没有压力的。我当教练的消息在美国很平静,就是换了一个教练。我也没觉得怎么样,只能说咱们中国观众关注中国女排,我也希望这事完了就完了,让我平静一点。人在不同的角色上有不同的想法,对于教练来说就是打好比赛,我觉得我一直都没有这个压力,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在这个位置上就是金牌。其实1988年汉城奥运会我们只拿了铜牌,但是对于我们运动员来说,能够进入奥运会就有一个努力的过程,像赖亚文、陈导等都尽了他们的努力,这是重要的。我带中国队时有这个压力,但是现在绝对不会有人跟我说要我去拿什么,去给我什么压力。整个工作环境不一样,历史也不一样,整个美国女排最好成绩也就只拿过第二,真的,现在绝对是压力不一样。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我们从纯粹的体育与竞技的角度看,带任何国家的球队,目标可能都很单纯,就是拿世界冠军。未来至少4年时间里,相信美国队与中国队的比赛,都会是中国人最关注的比赛之一,作为其间的核心人物,相信美国队无论胜负,你都会面临压力。你现在考虑这些了吗?
郎平:现在去预测世界冠军为时太早。别说拿世界冠军,不是说我看不上美国队,中国有联赛,有什么样的球员我都知道,但是说美国女排情况,我一点都不知道,一年、一年半以后可以展望。现在俄罗斯和巴西也在调整,也在以旧换新,最稳定的是古巴,古巴也是年轻的一直在往上走,我觉得中国现在最强的对手应该是古巴。以前回国家队,我必须考虑我有没有能力把中国女排带起来,而这次,我觉得就是一个工作调动,没有人给我任何压力。
三联生活周刊:你现在还是中国国籍吗?
郎平:是中国护照没错,我现在去每个国家都要签证,除了中国。我没有想过入美国籍,你觉得我应该入美国籍吗?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中国排球史上第一个执教外国强队的人吗?
郎平:没有,在外执教的多了,我已经不稀罕了。不过我是个女的就是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自传里提到过有个中国官员让你很不喜欢,你后来走了许多国家,比较过中外官员之间的差别吗?
郎平:我没有比较过,我觉得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因为你不能这么比,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一样,体制不一样,怎么能那么比呢?
三联生活周刊:做意大利女排教练和做美国女排教练有什么区别?现在你大体上知道吗?
郎平:具体的工作时间我大概应该知道,性质我是知道的,因为我带过国家队,比赛时间跟他们这个比赛时间不一样。意大利的联赛时间长,我们一般9月份开始训练,一直要打到来年5月份,每个星期都有比赛。而且我们下一个星期比较特定,因为进了欧洲杯的半决赛以后,我们还要打意大利的联赛。我下一个星期要打4场比赛,我要把4个对手的情况全部掌握,所以非常累。但带美国队就是集中的一段比赛,比如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这三大赛,再加每年的大奖赛,其他的时间是没有什么比赛的,除非你自己安排。
三联生活周刊:这也是这个工作当时比较吸引你的一个方面,是吗?
郎平:对啊,我没有队员我就可以休息了嘛,就跟陈导他们一样,中国联赛3个月,他休息3个月。我们这边如果队员在国外打7个月,我休息7个月。休息时间长,我可以多跟女儿在一起。
三联生活周刊:有媒体分析说,美国排协选择你还是跟美国女排防守体系比较弱有关,中国队毕竟是世界冠军,是将要面对的对手,而你又是从中国队出来的,所以,你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郎平:媒体怎么分析我不管,大家愿怎么分析怎么分析,我觉得美国队请我去绝对不是为了对付中国女排,起码它要想办法自己先进入奥运会,能进入世界前几名,因为它现在青黄不接,要重新组队。怎么老想着中国女排对美国女排?我看古巴、俄罗斯、巴西,到目前美国都打不过,怎么能考虑中国女排呢?真是吃天鹅肉了。现在真的很有意思啊,大家就一定往上扯,老这么假设。那天他们也这么说,也是记者,我跟他们说,你不要老跟我这样假设,我现在真的不知道。
三联生活周刊:你反复谈到自己的女儿,这在中国体育界似乎并不多见,你作为母亲的一面在采访中成为最被注意的一点,除此之外,你在事业上最大的目标或者梦想是什么?
郎平:我现在已经没有梦想了,就是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你刚才说到一点,确实不是很多人都会谈自己的女儿,但是你不要忘了,有几个是女教练啊?我是女人,我是母亲!你注意一下,奥运代表团里,女的主教练我现在还没有看到过。男的当然无所谓了,孩子有妈妈照顾,他是做爸爸的,跟做母亲可不一样啊。别忘了我当时回中国执教女排的时候,当时的宣传是说什么我毅然决然地回来了,其实那也是国家体委跟我谈了3个月我才回来的,因为当时我女儿还不到两岁啊!
三联生活周刊:那就是说,其实你对国家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努力。
郎平:我是这么认为啊,国家困难的时候,该做的我做了,那现在国家也不是最困难的时候,也不需要我回来,这个时候我还不考虑我女儿吗?我可以说,我不考虑我女儿,无所谓,那不行,我就这么一个女儿都13岁了,我再不考虑什么时候考虑?
三联生活周刊:什么时候开始没有梦想的?
郎平:我觉得这个梦想真没用。我现在这么说,不是我没有梦想,而是梦想真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初我的梦想是我要打到国家队,我的梦想是要拿世界冠军……现在我在当教练,不光是我一个人要做梦啊,队员每一个人到底怎么样,能力怎么样,方方面面的东西多了,不做什么梦了,你该怎么干怎么干就完了,最后是什么就是什么。现在也是经验比较多了,这个工作也比较复杂,不是你一个人要做梦。教练员跟运动员不一样。
三联生活周刊:陈忠和写过一个对老女排的回忆,认为你无论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是十分卓越的,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郎平:我没看过,我不知道。反正我无论做什么事情,没有唱什么高调之类的,我那时候跟陈导说,我们一起努力,能把队员带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反正我们也是玩命了吧,玩命拼搏,所以我们当时就是按世界各国的能力分析,觉得我们能进前四就不错了。
三联生活周刊:10年前回国带中国女排,并将中国女排从低谷带进世界强国,从观众的角度看,大家最大的遗憾是你没有带到世界冠军,你会这样看吗?
郎平:我不这么想,我觉得拿世界冠军最好了,但是世界冠军只有一个,不可能人人都拿,只要尽力就足够了,对我自己而言我是没有遗憾的。我觉得我的队员们表现得已经是最好了,而陈忠和带的这批女排拿了冠军,这说明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说遗憾的话,只是我这个教练有让人遗憾之处,而我的队员没有。陈导都知道,当时我们商量研究了好多次,包括国外的预测、以往的战绩。所以我很为我们的队员骄傲,当时很多国家都没有想到我们能拿到银牌。大家说我失败没关系,不要说我们运动员失败。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女排和中国女排的差别,有人认为它面临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排球的支持率非常低,而体育商业化的程度又非常高,跟中国是鲜明对比。这种环境差异,对你会有影响吗?
郎平:我没考虑那么多,对这个工作我真的没有考虑太多它的环境与条件,我现在最实际的考虑,就是干这项工作。不像以前回国家队,我考虑得非常多,我必须考虑我有没有能力把中国女排带起来,因为中国女排是“众矢之的”,是所有中国观众的一个焦点。所以当时那种考虑,完全是从技术上看我能不能把队伍带起来。我考虑了3个月,而且当时我女儿那么小。而这次,我觉得就是一个工作调动,没那么复杂,你想得比我多。我劝你不要写了,真的,写会让我很难受的,你还是让我轻松一点。我觉得你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水平,但我都没想。你要采访我可以,你过两年来采访,等我对美国情况了解了再说。
三联生活周刊:有报道说比尔希望你能把美国的联赛搞起来?
郎平:他要我搞起来我也没这能力,他是希望我帮他培养一些种子选手,把她们放到这些联赛当中去。
三联生活周刊:美国排协跟你提过什么样具体的要求呢?
郎平:他们提过希望能有自己的全国联赛,我明白他们的意思,全国联赛就是要把他们大学生的水平在大学毕业以后提高到职业联赛的水平上。这当然对他们国家队好了,队员直接来就可以进入训练了,像现在这些大学生来,你要重新练她们啊,要给她们补很多课,才能把她们补到世界级水平上,不然你怎么进奥运会?奥运会全世界只能进12支球队。中间的工作得要有多少啊,然后等这批老的一下,又要重头来,又是从大学生开始。要想长远解决国家队人才的问题,必须要有自己的全国联赛。■
体制下的挑战
有双重身份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安格是资深的排球专家,他在1950年就成为新中国第一次出国参加比赛的排球运动员,同时是美国芝加哥大湖中心(Great Lake Center)排球俱乐部总教练。提及中国女排和美国女排的对阵,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前年我带天津队到美国,和吉田敏明带的美国女排打了5场球,结果我们赢了3场,一个中国女排的地方队赢了美国的国家队。”这样的结果却不能成为进一步推论的理由,李安格说,无论是陈忠和还是郎平,他们面对的挑战来自不同的排球体制
一个中国女排的地方队赢了美国的国家队的背景是,李安格说当时美国队的几个主力队员都不在美国,而是在意大利打球挣钱。更重要的因素在于,中国实行的是长年集训的体制,而信奉自由的美国不可能实行全年集中训练。
业内人士分析说,中国训练最大的特色是上量,而美国比赛和训练杠杆都不像中国那么有力。李安格的观点是:美国的问题是,大学之间的比赛毕竟不能成为一个产业。
李安格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美国你打开电视,永远有橄榄球,永远没有排球。如果要给球类热门程度排队的话,“那要属橄榄球、网球,排球根本排不上队”。美国排协被戏称为“清水衙门”,是个“穷”地方,美国的排球也是没人赞助,电视转播的费用也难以筹集,这就形成了一个两极对比,李安格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都有女排,很多大学有女排没有男排,因为在美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排球是女孩子的游戏,因而很盛行,而男的就应该打橄榄球,去挣钱,当英雄。”
李安格所在的大湖中心俱乐部是美国最大的,“里面有850个运动员,最小的12岁,中间年龄段的14~16岁,17~18岁的是又一组。这些18岁以下的孩子练三四年的排球,就可能被招到美国的大学,入选者就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一笔生意。”
从这个层面延伸下去,美国的国家排球队来源因而相当依靠大学,但因为美国的排球不很盛行,没有职业队,“大学生毕竟要学习,和职业选手当然不一样”,甚至有人分析当初郎平之所以开始没有选择美国而是到了意大利,就因为美国没有职业队,有统计数据甚至说意大利职业运动员达10万人之多,“这里郎平有用武之地”。
人才的输送不太系统是美国国家队的困境之一,李安格说:“前年我去的时候美国有一个职业队,当时他们有计划在去年搞4个职业队,结果去年惟一的一个也取消了,这事儿很让人悲哀。”
大学这个管道带来的优势是,球队整体文化素质高,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队的瓶颈。中国队的体制决定了队员文化素质不高,“中国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文化,有高的理解能力才会对新技术有领悟能力”。所以有业内人士甚至评论说,“郎平执教美国队,从能力上讲,能教中国队就能教美国队,因为文化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排球教练对比中美差异时说,在中国是国家教练逼着你打球,在美国是球员自己要打球,因为他们打球要自己花钱,“他们的自觉性令人惊奇”。
双方抗衡的砝码和关键是战术。因发明“单脚背飞”等新技术,为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发挥了作用而闻名的李安格说,美国队单从技术上讲没有问题,但是到了战术上,因为他们不能长年训练,只是赛前几个月的集中,就会差点,“有些战术长年配合才能打得好,战术说穿了就是把拦网的人晃开。比如说这届奥运会得分最多的人中一个是张萍,因为中国战术多,她打的时候别人都替她掩护。同样中国女排拿五连冠的时候,用我们术语讲,郎平的扣死率很高,这里有个前提是有很多人替她掩护”。
战术是中国排球的一大优势,李安格说,6个人打技术排球相当于去刀耕火种,而运用战术进攻就完全不一样了。“中国的战术郎平是知道的,不过让她发明新战术是不行的,我相信她在战术上不会有更大的突破。陈忠和面对的资源则丰富得多。”
比较起来,李安格说一个好的教练就是要最快地把每个人的特点长处发挥出来,配合好,把最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对陈忠和与郎平是一样的,不过郎平在美国国家队做主教练相对轻松,“在美国训练单纯多了,不像在中国又当爹又当妈,再那儿不需要你做思想工作”。■
郎平带来新时代
——访美国排球协会主席比尔(Doug Beal)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你刚刚当选为排协的CEO,随后就有消息证实郎平执教美国女排,选择郎平是不是你当选后做的第一个重要决定?
比尔:我出任排协CEO后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新一届美国国家女排主教练,同时确定男排主教练,在这些工作中我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三联生活周刊:4年前你们也向郎平发出过同样的邀请,上一次邀请同这一次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郎平当时为什么拒绝,你们怎么看待她的拒绝?
比尔:坐到CEO这个位置前,我没有参与国家队教练人选的选择工作,那时我在执教美国国家队男排,不了解情况。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知道你和郎平私交很好,这会对选郎平做教练的决定有什么影响吗?
比尔:我和郎平确实是好朋友,我们彼此的了解使双方沟通更简单,但这不是我们任用她的原因。对我个人而言,我们的私交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好的职业关系。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当选的是郎平而不是其他人?你能告诉我关于其他候选人的情况吗,是什么使郎平优于其他候选人?
比尔:我们很高兴做这个选择,同时我们坚信她将是美国国家女排出色而成功的主教练,我们兴奋地等待着由她开始我们女排的新时代。至于其他候选人,我只想说我很高兴有这么多杰出的人选对这个职位有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郎平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进展的压力有多大?
比尔:国际化的教练工作更主要的压力来自内部,对于他们自身和他们所教授的队伍,教练们有自己衡量的标准,而且是相当高的标准。美国排协和我都没有必要再施加额外的压力。
三联生活周刊:郎平是国际化的郎平更是中国的郎平,在你们任命时是否考虑过中国大众对此的反应?郎平曾说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你们之间对此是否有过交流?
比尔:我们当然谈过这个问题,不过在国际体育运动中,到其他国家去做教练工作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我希望其他人能有更成熟的心态面对这个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说过你有一个目标就是要使美国排联成为美国排球成长的催化剂和领导者,郎平在你要实现的目标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比尔:在美国国家女排中,郎平最重要的职位是女排主教练,同时我希望她在其他方面也是一个好搭档,尤其希望她在率领国家队时能使女排有更大的影响,在美国本土有一个更为大众化的变化。但是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我们任用郎平,她最首要的角色是教练美国国家女排。
三联生活周刊:郎平在接受这个职位时说“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进军奥运会”,但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她也强调排协希望她把职业联赛搞起来,选择郎平你希望达到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比尔:我们即时首要的目标是今年晚些时候获得2006年世锦赛在北美赛区小组出线权,在上一个4年的赛季里,我们获得了一系列的骄人战绩,我们的目标是每年都有高水平的发挥。
三联生活周刊:有了郎平的女排是否如同有了姚明的火箭队?中国人因此会更关注?你有过这样的想法?
比尔:我确信选择郎平已经在中国引起了相当的关注,但这不是我们选择她的目的,我们国家女排在近几年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强队水平,我们希望在下一个赛季保持或超越现有的水平。■
美国女排教练榜
塞林格:上世纪80年代最富传奇色彩的美国女排教练,他率领的以海曼为主攻手的美国队创下了美国排球史上一系列的辉煌战绩,使一支没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弱队,攀上了世界排坛的高位:1981年世界杯第四名,1982年世锦赛第三名和1984年的奥运会亚军。这也是历史上美国队离奥运金牌最近的一次,而让塞林格惜败于洛杉矶的,是袁伟民率领下的中国女排,当时的主攻手正是郎平。
吉田敏明:1976年担任美国女排助理教练,2000年12月正式入主美国女排。他将亚洲特点融进美国女排,经过4年的打造,美国女排东山再起,夺取了2002年世锦赛亚军和世界杯第三名。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他率领球队打败中国队,夺取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但雅典奥运会上却未入4强。赛后吉田辞职,出任日本成蹊体育大学教授。
郎平:中国女排“五连冠”辉煌的最重要缔造者之一,1994年临危受命回国执教中国女排,摘取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获得当年“世界最佳教练员”奖。2002年正式入选排球名人堂,是亚洲排球运动员中迄今获此殊荣的第一人,被赞誉为中国女排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排坛崛起的“驱动力”。比起吉田来,郎平的声望更高也会在带队上更为严格。■ 陈忠和女排奥运会排球郎平采访VS2008美国工作美国队教练技术中国国家队女子排球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联生活周刊郎平美国女排中国女排李安格女排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