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里的收购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一天里的收购0

盛大收购新浪,真使互联网群情高涨。热闹程度,甚至波及到一向辛勤耕耘于深沪股市的国内证券业。

这次收购的确来得颇绝。2月8日是除夕日,新浪偏偏在这个时刻公布去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业绩。盈利上,新浪交出的答卷并不坏,甚至超出了预期。麻烦的是,新浪管理层用颇为保守的字眼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第四季度5690万美元的营业收入,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就降到了4300万~4700万美元之间;净利润则从1840万美元降低到1100万~1300万美元之间。新浪还提示,受2005年1月广电部通知和中国移动变更彩信服务收费流程等影响,财务预期的不确定性将远高于先前几个季度。

结果可想而知。在这个国人忙于过年,美国人或许还有些心思炒股票的日子,新浪股价从前一天的收盘27美元一下子开在2月8日的20美元,让有心或无心过年的股东吃了闷棍。但随后,奇迹出现了,整整一天,股价低开后步步回升,收盘比开盘大涨了20%。成交量破天荒地达到了4400万股,而在平时,它的成交只有两三百万股,有时还低到几十万股。就这么个特殊的日子,盛大需要控制新浪的筹码想必一下子拿足了。于是也就有了2月19日盛大就入股新浪向美国证监会备案的13D文件。好事者还披露,新浪的几大高管将手中股票都卖个一清二楚,用个比喻就是:19.5%就是新浪的“燕云十六州”,汪延及管理层就是石敬瑭,盛大是契丹。高管们以割让土地为代价,换取盛大的支持,俯首称臣,要做“儿皇帝”。

这样的说法未免刻毒。高管出售股票,显然不能触犯内线交易规则,要避开发布财务报告的期限。但看看盛大的购买明细,还是能感到双方都踩在了点上。广电部和中国电信的通知发布在1月初到1月中旬间,通知给各家无线服务提供商制定了统一的收费标准,禁止它们再向发送到手机邮箱的短信息收费。通知还要求限制通过手机来传递算命结果等信息服务。这就将使新浪的增值电信服务今年第一季度将比上一个季度减少20%到30%。面对如此大的打击,股票持有者自然要选择逃命,但对于收购者,却必定是再好不过的时机。盛大的收购记录显示,收购始于1月6日,止于2月10日。起初的收购平均成本是30美元每股,2月8日到2月9日间,得以以23美元的平均价格收购了728万股,此前和此后收购的股票相加,还不及百万股。

盛大能在如此短的时间拿到如此多的股份,既有人算,也有天时。两年来,新浪的股价只有极短的时间处于30美元以下,并且底部交易往往稀少,因此有了新浪CEO汪延无人能收新浪的豪言。的确,股票交易稀薄的时候,随便增加一点买票也会使价格升高,增加收购成本,但盛大居然在如此低的价位一天内做到了,不能不说神奇。要知道,最近即使在35美元以上的相对高的位置,新浪的成交量也就三四百万股,要从清淡的交易里一下收到近千万股也不是容易的事。

如此顺利的收购,除了主要得益于广电部和中国电信的神助,也有美国《证券法》的功劳。盛大收购如此高比例的股份,居然不用举牌。而我国《证券法》规定,二级市场收购中,机构持股5%以上,需在3个工作日之内公告举牌,以后每增减2%也须公告。这样,每一次公告必然会造成股价的飞扬,使得二级市场收购成本很高,完成收购的时间也较长。高昂的成本,也就抑制了此种并购的运用。美国《证券法》之所以宽松,在于它的股权全流通特性,我们之所有严苛,源于我们有大量的非流通股票存在,从流通股中收集到总股本的5%,已经是个翻江倒海的动作了。国内有数的几次举牌,如宝安收购延中,都是股价乱飞。基于这样的经验,这次盛大收购新浪,有些国内的分析师便抱着“不可能”的态度,以为这样做,很难达到控股的目的,给出的原因是这将大大增加收购的费用。有鉴于此,他们认为盛大存在着恶意收购的倾向。

新浪早晚被收购,在科技界早已不是秘密。新浪虽曾是互联网第一大市值公司,但股权结构却分散,第一大股东四通只持有不到10%,其余的净是些持股不足1%的小股东。理论上,只要从小股东手里集齐超过10%的股份,再用纵横捭阖的手段团结些小股东,即可控股。这点,习惯了斡旋于大股东间的国内市场的并购者恐怕不能理解,想不到小股东也有如此作用。盛大正是从小股东那里拿到了超过新浪前三大股东的持股份额,一日内形成自己的绝对话语权的,这点,不能不说陈天桥财技高超。

惟一美中不足的,乃是做游戏的将来要驾驭做新闻的,新闻人的心中,不免凄惶。 股票收购新浪新浪股价一天股东

下一篇: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