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媒体女青年上课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大仙)

当新闻变成媒体,新闻的从业人员骤然庞大,一大批生机勃勃的媒体青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拿起笔,作记者,拼头条,抢时效,把独家新闻变成“毒家新闻”,在绯红色的晚霞照耀下,炮制绯闻。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还只会车钳铣刨,可他们小小年纪,已会起承转合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体育新闻杀出一片新天地,率先走向市场化,体育新闻的龙头足球新闻更是集万千宠爱、外加腻爱于一身,在汹涌的扩张之中达成话语霸权,这一现象在2001年李响成功VS米卢之际,推到“响遏行云”的极致。

某次,一位刚出道的女足记求我给她引见米卢。我说:我跟米卢也就点头之交,甚至有时光点头不交,我们属于吃冰棍拉冰棍——没话(化)那种。女足记还不死心:你跟米卢不是特熟吗?你不是写过一篇《最熟悉的陌生人》吗?李响在她的《零距离》里还夸这篇文章呢。我说:我就是把萧亚轩的歌搁在米卢身上,搁在你身上不也一样。女足记说:我就喜欢你用歌词写足球,那叫一时尚,仙哥,晚饭小妹请你吃大闸蟹,你教教我怎么能把足球写出彩儿来。

女人请客,向来不辞,这是我做人的准则。我问女足记:是阳澄湖大闸蟹,还是昆明湖大闸蟹?女足记反问:你们昆明湖有大闸蟹吗?我心想:看来北京也不是什么都有。

华灯初上,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我和女足记喝着古越龙山,吃着大闸蟹。女足记说:我特喜欢你写的《在雨中》。我一愣:我没写过《在雨中》呀。女足记说:仙哥写过,你说裁判太黑我没有异议,你说比赛放水我不言语。我说:这可早了。女足记说:你写的不少足球评论我都剪贴下来了,估计比《零距离》还要厚。

当时还不知道什么叫“粉丝”,更不知道那种贴身崇拜日后就叫“宽粉儿”。我说:你晕了我半天,咱谈点儿朴实的话题吧。女足记说:我就很朴实,你尽管说。我说:你知道什么叫新闻六要素吗?“宽粉儿”说:学过,不过一喝酒想不起来了。我又问:记叙文六要素你知道吗?“宽粉儿”说:上学时写作文老写记叙文,好像有个时间人物地点来着。我说:我不能让你白请我大闸蟹,我要让你从此牢记新闻六要素。“宽粉儿”说:不忘,你请指教。

我说:回去就听郑中基的那首粤语歌,“时间和人物地点,愿一起发现,一起去探险;傍晚和长夜白天,愿像往年重演”。“宽粉儿”说:记住了,那另外三要素呢?我说:事件原因和结果。事件就是“经过了许多事,你是不是觉得累”;原因就是“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结果就是“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宽粉儿”说:可是刘若英上来就后来。我说:你也可以上来就后来,然后把人生倒着展开。 上课足球媒体青年

上一篇: 醒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