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99亿美元储备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 更灵活的汇率制度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 )
据人行统计,2004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达到了6099亿美元,比2003年底多出了2067亿美元。一年中从4000亿到6000亿,大基数上神奇地增加了一半,国际上少有。1990年和1994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曾出现过翻倍的情况,但那是百亿数量级上的变动。上了千亿数量级,储备仍能在大的基数上暴涨,带给人的感受已不是过去的欣喜了。
如果是美元贬值了,我们储备的欧元日元澳元升值了,以美元计价的储备因而暴涨,自然皆大欢喜。去年12月底,美元与欧元的比价降到1.35∶1,正是一轮下跌的低点,也是历史性的低点。对日元,美元破的是4.5年的低点纪录;对加拿大元,破的是12年的纪录;对新西兰元,破的是16年的纪录。此时,黄金则达到了16年来的最高点每盎司455美元。此时持有美国之外的资产,都只得庆幸。
美元去年11、12月下跌的起因,有一种说法是我国调整了储备的结构,减持了美元资产。外管局随后予以辟谣,称并没有减持美元外汇储备。这个传言基于的数据是截至2004年9月末,我国外国储备达到了515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1.5%,但外管局持有的美国国债只增加了11.3%。比例上的不对称提示世界美元在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比例在缩小。但外管局局长郭树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外汇储备中币种结构不可能跟着市场频繁变动,因为变动会损失手续费,得不偿失。他还表示,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所谓“其他方法”,指的应该是金融衍生品种的对冲和保值功能。
我国外币储备的结构是保密的,专业人士普遍的估计是,在中国的外汇储备中,有一半以上可能是以美元计价或相当于美元计价的资产。揣测其中各币种比例只能通过一些公开的数据。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各国所拥有的美国国债数额可以看出,从2003年年初到2004年9月份,我国大约增持了560亿美元美国国债,购买了大约416亿美元的美政府机构债券和大约124亿美元公司债券,总计约1100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外汇储备新增了2281亿美元,这意味着,只有48%是用来购买美元资产。从另一个角度,2003年6月,美元占我国外汇储备的72%;而2004年9月,美元占外汇储备的60%,一年间,美元储备比例迅速下降。
外汇储备的迅猛增势发生在去年11、12月间,2004年10月末的外汇储备为5424亿美元。后两个月新增了675亿美元,新增额之高为近年来罕见。当时,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涨到了顶点,大量的居民出现了恐慌性结汇情况,再加上10月人民币利率首次上升,都刺激了外汇储备的上升。如果是这样几个原因叠加在一起,不难想象外管局新接纳的外汇多以美元的面目出现。
大量的外汇储备占用了央行资金,使央行面临巨大的压力。今年1月11日,央行破天荒地一次发行了900亿元的票据,从商业银行那里回笼资金。现行的外汇体制,为稳定汇率,央行对要求兑换的外币有多少买多少,从而被动地增加人民币的投放量,此时的人民币投放,并无实物财富的对应,等于是流通领域凭空多出了若干货币,于是又对物价形成压力,带累物价上升。央行的票据,目的就是“对冲”外汇占款的压力。但发行票据,央行的成本惊人,每年,央行都要为票据支付将近200亿元的利息,并且,票据的期限多在一年以下,解决的是一时之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指出了对冲的问题,但我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央行只有这一个办法可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药方”是增强汇率制度的弹性,但目前,我国还没有更弹性的政策出台。
6099亿美元外汇储备,称得上是央行不向境外投机势力屈服的产物。据测算,2000亿新增外汇储备中,出于投机目的进入国内的外汇大约在1200亿左右。随着美联储不断按照加息的既定方针走下去,投机商在人民币与美元间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看来央行很可能像1997年的人民币保卫战一样,赢得胜利。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新加坡等没有贬值根源的国家也屈服于投机商的压力贬值。我国没有贬值,因而获得了平稳发展。但事易时移,7年后,当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翻番地放大后,是否应该变通看来已经不是问题,因为高层已经承认我们将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制度,只不过制度出台的时间还要选择时机。
2004年9月日本外汇储备8309亿美元,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我国5145亿美元,处于第二位。到年底,日本没什么变化,我们却奋起直追了。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大国几乎没有悬念,惟愿到那个时候我们有了更灵活的汇率机制,使外汇储备不至于无限膨胀下去。 加息银行宏观经济外汇储备票据亿美元储备外汇6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