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辛加坡)
《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章中,有“那雪下得正紧”。鲁迅看好此句,认为写出了神韵。金圣叹更有评论,“一个‘紧’字,境界全出。”语文考试题中,曾有试卷列出过四种分析,供考生选其一:A.一个“紧”字,写出了风狂雪骤,写出了大雪的气势;B.一个“紧”字,一语双关,象征着黑暗势力对林冲的迫害加紧了;C.作者通过通感手法,把视觉转化为触觉来写;D.“紧”既写出了大雪的气势,也衬托了林冲这个落难英雄的处境。
丝缠结为紧,见说文。博雅,纠也。玉篇,纫也。有坚固、结实的意思。
紧通常的状态,受外部压力和拉力的作用:缩。压紧、握紧、抱紧、捏紧、拉紧、捂紧、勒紧、拴紧、塞紧,既有实际的授力和受力过程,也有具体的感触和感动在里面:紧,紧了一下,再紧一下。对紧体会最深的是号称齐天大圣的老孙,孙悟空头间的金箍帽,乍一看金光闪闪,唐师傅一念紧箍咒,那头箍是要紧的,行者也是要大喊头疼的。师傅把握行者的要义,就一个字:紧。纵然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虽有七十二变,躲不过师傅的一个紧字。天宇无限,气象万千,惟紧惟实。
紧有空间和方向性。于上下左右宽窄长短中,紧的调整是有度的。常用的紧张,张即是对紧的调整。紧而后张,张而后紧,一张一弛。紧也与松相对,紧本为丝缠结,松则为发散乱。松紧带的发明,使每个人对松紧的操作随时随地,有了量化的可能和感官的认知。紧,加紧,紧紧,紧着,是因为在紧张、松紧之间有具体和抽象的松紧度、紧张度可感知把握。有松有紧、前紧后松、外松内紧,包含了思想、生理、心理、情绪、现象等的松或紧。紧有急迫、急促、急切的意思,所以要不要紧,要紧。要环环紧扣,从严从紧,紧三火四,前方吃紧,后方紧吃,都是为了赶紧。赶紧的后续,也为了赶紧松,松才是紧的目的和结果。民间有如厕的对联:进去三步紧,出来一身轻。此紧与张也有源,《左传》:将食,张,如厕。胀,本又作张。紧张、赶紧与放松、轻松,在对立中自成一体和一家。
紧的过度是紧绷、紧巴、紧紧张张,又紧绷绷、紧巴巴。脸紧巴巴,不是风吹日晒,就是多日没洗;日子紧巴巴,钱包被洗。又脸紧绷绷,多为心情和表情紧张。都是过紧。过松则有松垮垮、松塌塌、松松垮垮。松紧过度,共同的是变形:紧不拉几,松不拉几。紧的受欢迎是紧俏,因为短缺,如俏货俏佳丽,受万众仰慕,来头很紧。
紧,紧跟,紧贴,跟进,有亦步亦趋的势态;也有合伙、和睦、和谋的默契,跟的另外一个意思有和、与的一致:我和(跟)你有意,你和(跟)我紧。所以“跟贴”原本也有紧的意思在里面,跟一把,紧一把,和一把,都是为了糊一把。糊的结果不常得,但紧是必需的。
紧的状态还有紧密,粘连很紧,密不可分。贴身是一种紧密,牵手是一种紧密,合作可以紧密,联系也可以紧密。紧的进一步发展,是连续连绵不断,枪声紧密,雨点紧密,紧在时间上有了连动的延续。作为长远长久的紧,紧密的补充和强调是团结,团结回到紧的早期义,如丝丝相连又纠缠、纠结、缠绕在一起。但紧字义的回归,并非直接的返回,而是由简单的丝的缠结,步入到普遍的关系。紧由单方面的出力,最终发展到彼此和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有意紧密,需要大家一起都来紧,你紧我,我紧他,他紧你,紧密团结。
紧最曼妙生动的是正在、渐渐、逐渐进行的过程,紧ING。前所记的“那雪下的正紧”,还有相类的白居易凉州诗: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紧在态势上有紧锣密鼓的布局和造势,有氛围上已经烈烈启动的局势,有心理上紧张紧迫的感受,有生理物理上的切身体会。虽然没有要运用紧的多个义项,但不同的体会道不尽其中丰富的色彩。相关的语言态势,多有相通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有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有紧;琴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有紧;山雨欲来风满楼,有紧;春风得意马蹄疾,有紧。紧的张力和戏剧性的变化过程,在于铺排演绎的过程,也在于接下来的紧要处。紧无所不在,但紧要处无非启承转合。紧提醒提升着一种压力,紧张紧迫紧急,也调动调整着某种转机,松弛放松轻松。松和紧的抗衡,因个体承受度的不同,感觉和表情是不一样的。如常言,婚姻和感情如鞋,合适与否,舒服与否,紧还是不紧,只有双方知道,尚好,那就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