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的天堂味道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殳俏)

BreadTalk刚刚登陆北京之时,有朋友欢呼鼓舞了一番,之后每次走过东方新天地那家小小的店面,我都会仔细搜索托着面包排队付账的人群中是否有她的身影,看来为BreadTalk所疯狂的人还不止她一个。

这个新加坡最著名的面包品牌初来乍到上海的时候,也同样制造了铺天盖地的面包热潮。据说他们美化传统面包的杀手锏即是各种各样的东南亚调料——“辣松”是调上了南洋辣酱的肉松面包,“蕉点”则利用了热带风情的香蕉泥,更有“虾米袋子”这样吃上去更像一道菜的海鲜面包。但是忽然有一天,当人们发觉面包的美好仍然来自于那些火候深厚的烘焙,来自于面粉、黄油、糖、盐、鸡蛋那些朴素的原材料的时候,BreadTalk便作为一种面包状的馅饼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海作为一个有着面包传统的城市,几乎每个街区都有着无数家小小的面包房。尽管阔气的BreadTalk制作了全透明的玻璃面包车间,满足买家倾慕时尚又想要猎奇的心理,但老式的面包房里,除了一个到两个呵欠连天、戴着白色头巾、腰系白色围裙的服务妈妈,很难看到头顶高帽的面包师傅四处活动的情景。

“我们卖的是味道,不是英俊小生做面包。”一位经营了30年面包房的老先生曾经如此对我说道:“很多事情你可以注重过程,不问结果,但面包只是结果,你不需要知道过程。”

申申面包房是上海有些年份的法式面包房,以前他们在复兴路淮海路口的总店还附带餐厅,可以在中午去那里要上一份蒜香面包配上红烩牛肉吃,价格不超过20块钱。美国人的Planet Shanghai搬来之后,申申只剩下了面包房,但老人们依然有到那里去买核桃长棍和拿破仑的习惯。年轻人也许会觉得申申太油,那里出售的面包是一层油酥叠着一层油酥,中间还夹带数层奶油,但是老人们会说,做法国式面包,起酥是最费时费功夫做的,也最值得一尝。所以吃丹麦面包,一定要去申申面包房,那是非常专横而有趣的说法。

而另一种法国面包的特产别司忌,指的是烘焙得很硬的面包干,则要到静安面包房去吃。那几乎是静安面包房历经几十年的老牌子,黄油烘焙的甜味别司忌和蒜蓉烘焙的咸味别司忌陪伴着每一代孩子的长大。牛油酥口味醇厚,也是静安面包房的拿手好戏;传说当年名气响彻上海滩时,北面杨浦区的市民要托付住在西面静安区的同事朋友大批量排队采购别司忌和其他种类的面包。直到今天,静安面包房的分店在市区北部仍然难以觅到踪影,想要一尝浓郁面包香的人还是要跨越几个区到总店买上一堆法式面包。

1987年,有位姓过的英国籍上海人回家乡开了名叫“红宝石”的英式面包房,这也是上海为数很少,也许是仅有的一家纯英式面包房。过老先生是早年的圣约翰大学毕业生,他坦言此面包房别无他图,只是供白发苍苍、快要忘记英国土司是何滋味的上海老人们及时行乐一用。

“他们会希望在死前再吃一次英国面包,”过老先生说,“所以这个店是为他们开的,其实我一点也不在乎现在那些年轻人是不是知道英国面包或者英国蛋糕的好处。”红格子桌布的小圆桌至今仍是每家红宝石面包房都遵守的传统布置,这里出售让一般中国人觉得奇怪的英式面包,供应红茶作为搭配。甚至有人说,这里是惟一的能够供应High Tea的面包房。而红宝石的鲜奶小方,其味道几乎已经成了所有品尝过它的人口中的一个传奇——当看到那一个方方正正,除了软蛋糕底就是鲜奶油加一粒稍显过时的红樱桃点缀的白色物体时,孩子或者年轻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屑或者拒绝,但所有那些带着不情愿的神情尝下第一口的人,只要还会写几笔文章的,之后,他的生命里都留下了毫不吝惜赞叹鲜奶小方的一页。

他们不约而同地说,那些普通的面包和糕点,却有着来自天堂的味道。 天堂美食味道面包甜品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活圆桌(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