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动画“大跃进”?
作者:陈赛(文 / 陈赛)
(
玩具、动画片是伴着孩子们成长的产品,但动画片的片源却是一个瓶颈
)
2004年12月26日,号称中国首家“全年龄、全卡通”的上海炫动卡通正式开通,至此,中国三个卡通卫星频道以惊人的速度相继开播,成为中国动画播映的主力平台。此外,2004年底前已经有18个少儿频道开播,31家省级电视以及258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少儿栏目,“整个动画播映平台已经成立”。
上海卡通频道负责人陈文告诉记者,他们从2003年7月份就已经开始进行卡通频道的筹划了。“上海电视台从2000年开始投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动画片,连续3年投入9000万元,却没有得到任何市场回报。作为投资者,要么坏账,要么继续想办法做下去,因此我们从去年开始考虑发展动画产业。经过市场调查,发现观众对于动画有巨大的需求量,但问题在于没有作为销售终端的平台,所以我们从2003年7月份开始向广电总局申请开设卡通频道。当时政府也在考虑国产动画对于未成年人的重要影响,因此一拍即合,半年内就开始考虑批频道了。”
政府大力促成卡通频道的诞生显然是要通过增加播出平台和播出量刺激国产动画片的生产。然而,政策的意志不可能一下子改变动画制片业长期积弱的现实。卡通频道开播之后,首先摆在桌面上的就是片源问题。目前北京卡通频道比刚开播的时候增加了8个小时的播出量,但节目内容并没有增加,《神探威威猫》、《中华上下五千年》等几个片子播了又播,重播率高达1∶6。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和上海卡通频道也同样面临高重播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片源问题,各个卡通频道可谓使尽全身解数。北京卡通台表示会在寒假期间争取达到首播4小时,并且已经有总时长14000多分钟的16部动画片的立项项目正在进行;金鹰卡通频道也表示,已经与专业制作公司共同投资动画片制作,春节前后将有一批“质量尚且可以”的动画片出来;上海卡通频道也在着手投资制作新的动画片。然而,“3年之内,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动画是一种慢热的片种,迪斯尼花了几十年培育动画市场,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手冢治虫开始制作电视动画片到90年代真正发达,也用了30多年,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金鹰卡通的雷瑛则表示:“2005年对于中国动画行业比较关键,无论资本、制作、销售渠道以及生产链,必须争取早日兴旺起来,否则卡通频道的片源确实很危险。”
“最开始听到要办卡通频道的消息,大家都特兴奋,但现在热情开始冷却下来了。对制片业来说,这三个卡通频道顶多是多了几个平台,频道的收购价格仍然没有上去,顶多比原来多几块钱,制作公司仍然不可能从播映平台收回应有的成本。中国动画制片业仍然处在冬天。”阿凡提国际动画公司的总经理曲建方对于目前动画业舆论过火的现象表示忧虑。这位在中国动画行业耕耘了几十年的老导演指出,播映平台与制片业之间利益共存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也表示,“开通三个卡通频道,对于制片行业无疑有着重要的刺激作用,但是目前来看,拉动的作用并不大,不宜太过乐观。”
据了解,目前中央台少儿频道的收购价格在全国范围内是最高的,能够达到500~1000元/分钟,上海卡通频道的价格基本处于150元/分钟的状态,而北京与金鹰两个卡通频道价格则相对较低,其他省级市级台甚至只有10元20元。相比于动画片投入的成本之高,制片方从播映平台回收相应成本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曲建方表示,根据他多年的发行经验,“目前在中国投资动画片,1万元/分钟的成本在电视平台只能收回20%,音像产品与其他周边产品占80%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其他的赢利方式,制片方的风险极大,基本上没有赢利的可能。”如果不是因为进入了国际市场,他的公司也根本不可能生存,但目前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本土动画制作公司又属凤毛麟角。
据广电总局统计,2004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题材规划共收到全国52家动画制作单位报送的申请立项剧目共163部、11981集,长度为159014分钟。经审查,批准立项的剧目158部、11814集、长度为155520分钟。
和此前流传的动画行业“25万分钟”产量缺口一样,“15万分钟”的数据很快在各大报刊网络媒体上流传,但这个数据令不少业内人士感到不解和不安。据了解,全球的年动画产量才20多万分钟,日本作为全球最大的动画出口大国,年动画产量能够达到12万分钟。根据不久前结束的中国动画学会年会的数据统计,2004年实际完成总量只有2万多分钟,比2003年甚至有所下降。动画的性质决定其产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如此巨大的提升,那么“15万分钟”的立项能够完成多少很让人怀疑。■ 大跃进动漫中国卡通动画金鹰卡通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