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辛加坡)
网上流行的灌水一词,来源于英文add water,原意是指在网上发表空洞无内容的文字。灌水一词的流行,据说与美国前总统里根有很大关系。里根就任总统期间,常用“addwater”的网名在网上微服行走,发表个人言论。许多网友都知道有一个网民网名“addwater”,但没人知道他是总统。后来里根卸任,按捺不住自曝内幕,从此“addwater”名扬四海,aadwater一步步渐渐地变成在网上发表文章和言论的统称。灌水虽然是addwater的直译,其中也不无意趣。
现在论坛为招揽欢迎灌水,也算广开言路,但裸灌是不大受欢迎的。所谓裸灌一般单开一个空泛的主题,其例有:我来了,我走了,我吃了,我睡了。裸字与差一点,而与灌字倒是出自同门。灌同音。说文:,灌祭也。论语:子曰:“自祭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杨伯峻先生译注说,灌:本作“”,祭祀中的一个节目。古代祭祀,用活人代替被祭的人,这活人便叫“尸”。尸一般由幼小的男女担任。第一次献酒于尸,使他(她)闻到一种香料酒的香气,叫做。
广雅释诂:灌,渍也。广韵:灌,浇也,渍也。《庄子·天地》:“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网络灌水,不同于那位老者一瓮一瓢之力,有万众一心,兴风作浪,载舟覆舟的玄机和热闹。灌不同于撒,撒有时用于人类于小处的放松;也不同于呲,呲或用于犬类对着墙脚的放纵;不同于喷,可以唾沫星子四溅;不同于吐,一地而已,皆非英雄所为。灌的广受欢迎,还有灌篮,突出自上而下的作为,由上而下,由高而低,由外而内,进去了,大灌篮!佛家的事有灌顶,醍醐灌顶,常有人戏写成提壶灌顶,都是冲着头沐浴在液体的冲动中,当不为过。醍醐灌顶的俗家解释是纯酥油浇到头上,清凉舒适。《辞海》引顾况诗《行路难》:“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耕者有其田,灌者有其水。灌辣椒水是敌人所为,灌黄汤是自己亲力而为。牌子曲《五毒传》[南城调](小江洋儿):“有酒鬼游手好闲,整天打晃,终日里无所用心,就知道灌黄汤。本来是沾酒就醉,并没有酒量,他愣说:二锅头能喝上一小缸。”另有灌米汤,也有麻醉与迷糊作用。《九尾龟》:“秋谷又道:‘我家里虽然现有正室,我待他却很平常,没有和你这般熨帖。……’陈文仙‘嗤’的一笑道:‘算了罢,不用灌米汤了。’”还有灌孟婆汤灌洗脚水的,不常用。
灌溉之外,灌通常的目的是为了倒进去或装进去(多指液体、气体、颗粒状物体,现今还有灌音灌碟),它的延伸在于施受过程,高处灌水低处流,快意流泻。飞流直下三千尺,遥看瀑布挂前川,属于天灌,畅快畅然在于绵绵不绝的流动中。灌字词义本身的演变和延伸相对单纯。一种特殊的灌是灌钢,当为灌炼的意思。灌钢发明时间较早,可查的见于汉代。东汉末年《刀铭》中说:“灌襞已数,质象已呈。”西晋《七命》中说:“乃炼乃烁,万辟千灌。”《天工开物》:“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置其上,又用破草覆盖其上,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之中,两情投合。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生钢与熟铁,你化我,我化你,两相交融,灌得密不可分,有灌有炼有连,为灌的极致。后人的一大发明是灌肠,英国已故王妃戴安娜,生前每年都会去灌肠。《美丽与哀愁》一书记,蒋夫人宋美龄数十年如一日,临睡前定时灌肠。灌钢为发展生产力,灌肠则是劳动人民不大能消受的,还是灌水比较大众化,老少均可,痛快淋漓。
灌有祭礼之源,现今灌洒酒水在地上祭典先人,就算对灌字本义的一点纪念和保留吧。台湾中山大学有古礼大会考,其中“投壶礼”,仿古人行射,胜者请不胜者喝酒,胜者说“敬养”,不胜者說“赐灌”,接着喝下一碗酒。场面源自《礼记·投壶》: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圣经》中记载,神耶和华对人类绝望后,将世界灌满了水,只留下诺亚一家人和众动物公的母的各一对,呆坐在方舟上。他应该是灌水者最大的师。中国的神仙白素贞娘子,为了救丈夫许仙灌水淹了江苏浙江一带,也算一个灌水师。一个为了人类,一个为了爱情;一个灌意已久,一个灌意陡生,都是神仙灌。常人灌水,应该是本能,不灌不出不畅,幼时于门前撒尿和泥,于地间撒尿灌蚁,长大识字后在电脑上冲浪灌水,都是快活。——小二,上好的牛肉切两斤,大碗倒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