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行员》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现在,国内。在作《2046》报道时,一位资深影片发行人算来算去,说现在投资电影挣的钱并不多。但为何还有人愿意呢?他笑:这还不简单,哪个行业像投资娱乐业这样能出风头?电影,有时候活脱脱就是一个形象工程,顺带满足个人虚荣心。这是自电影被大众接受以来就有的一个游戏。
邵逸夫全盛期时,邵氏一脚踏在一辆牌照“78”的黑色劳斯莱斯上,跟所有麾下男女明星共同合影。平日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密密匝匝挤在一起,惟独邵逸夫独占一块宽敞的空间,成为中心的中心。
在好莱坞,几十年前路易斯·梅耶也拍过一幅类似的照片,那时他掌管着全盛期的米高梅公司。
霍华德·休斯也知道这些,尤其在当时,好莱坞正处于黄金期。林白也是知名的飞行员,但除了社会名流和至今仍是世界级悬案的“林白之子绑架案”外,关于他的传说并不多。休斯简直是一个给大众提供传说的永动机,这得益于他与好莱坞,以及好莱坞男女明星复杂的关系。
电影的魅力,可以用当时的一件事作例证。1929年泛美航空运输公司使用了“林白航线”(林白担任技术顾问),从纽约到洛杉矶单程收费在337美元到403美元之间。这趟飞行并不那么舒服,花费的时间比广告上说的要多48小时,而且让乘客不适还要承担风险。但是公司另有办法,强调飞行的其他迷人之处——比如,用影星的名字命名飞机。霍华德最后让这家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
马丁·西科塞斯一开始并不太愿意拍摄这部休斯的传记片,他看了剧本封面上《飞行员》这个名字,还以为是一部跟飞机有关系的电影。但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说服了他。迪卡普里奥还未名声大噪时,就看中了休斯的一生。休斯富有传奇性,还有老派风流作风,以及迷人的个性:1938年7月14日,他驾驶“洛克希德号”花了39天19小时17分钟完成环球飞行后在纽约着陆,2.5万名飞行迷等候着他。这居然是历险中最让他痛苦的经历,他嘀咕了几句就走了。有人说这是飞机飞行能够激动人心的最后一次。但事后休斯自己说:“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飞行员都能做同样的事情。”
休斯在飞机旁有张留影,他身高近两米,头戴风帽风镜,皱眉微笑着,严肃又拘谨。从外表看,他与迪卡普里奥一点都不像。但这没有关系,这部电影仍然成功了,《新闻周刊》把《飞行员》评为2004年十大佳片:“这是今年传记片皇冠上的明珠。”这部电影真的就那么好,比如好过西班牙电影传记电影《出海》吗?无法有人能干脆地量化电影之间差异,其中有很多主观因素,例如希望马丁·西科塞斯与迪卡普里奥明年奥斯卡上运气好转,扳回《纽约黑帮》的失败。
根据《飞行员》制作笔记,迪卡普里奥非常年轻的时候读了休斯的传记,就打算把这位独一无二的美国人搬上银幕,编剧则是《角斗士》的作者约翰·罗根。经过协商,这部最后长达169分钟的电影只记录下那位传奇人物的巅峰时刻。约翰·罗根不仅读了休斯各个版本的传记,还找来休斯感兴趣的航空技术材料。
休斯称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只会喜欢那些最美的女人。跟他纠缠在一起的,最著名的两位影星,分别是凯瑟琳·赫本与珍·哈露。《飞行员》将重点放在凯瑟琳·赫本身上——霍华德·休斯一生的最爱。优雅高贵的凯特·布兰切特扮演赫本,她与赫本最相似的地方是都有一些冷感气质,在凯特看来赫本与休斯都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
这部电影演员阵容极其豪华,《珍珠港》女主演凯特·贝金赛尔扮演艾娃·嘉德纳,朱迪·劳扮演艾洛尔·弗林。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群现在的明星们去对应当时的明星们。
《飞行员》毋宁是对好莱坞黄金时期的致敬和缅怀,热闹,但也有些伤感。■ 好莱坞林白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