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一场关于OTT的旅程

作者:钟和晏

(文 / 钟和晏)

时装:一场关于OTT的旅程0

时装:一场关于OTT的旅程1

时装:一场关于OTT的旅程2

时装:一场关于OTT的旅程3

时装:一场关于OTT的旅程4

OTT的2005春夏系列服装发布会如同一场在记忆与梦境中完成的旅行。

邀请函是一张当日单程车票,100名观者进入3辆被黑布包裹得异常严密的大巴士内,从杭州延安南路的印象画廊出发,开始了这一次被命名为“时间/旅程”的Travel。

如同被绑架一般,从巴士里望出去,看不见任何街景和行人,收音机里在播放“OTT音乐时间″节目,可以舒缓几分焦灼不安的心情。尽管如此,没有人知道这个走走停停的封闭四轮铁盒正在驶向何处。

当车厢里的灯光骤然变黑,黑布终于落下时,车窗外是一个大红色的站台,悬挂着的时钟指向12点。一个女孩——是吕燕——蓝色纯棉运动上衣搭配一条有东方味的紫色裤子,孤零零地坐在红色的长椅上。她拎起身边的大皮箱,上车,在挑衅和好奇中与观者交错着目光,又旁若无人地离去。

车继续开。下一站,还是同样率性的红色站台,10个女孩错落着等待在那里,纯色的尼龙包,黑色的男式皮鞋,身上的服装是无一例外地黑白灰。那些看似平淡的衬衣、背心和长裙中包含着一些解构和局部变形的因素。比如将一件经典的男式白衬衣解构成胸前打结的女式露肩短上衣或一条围裹式的长裙;依靠多层次和折叠剪裁,使服装线条在交叉重叠中传递出一种自由随性的气质。当然,在12月杭州郊外的夜晚,这样看似无拘无束的春夏装扮对模特们来说,是一种轻松背后的不轻松。

吕燕用“不是很多品牌敢这么玩”来评价这场发布会,她说:“这种有创意的时装秀可以标榜一个品牌的概念,因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精神,需要告诉别人它引导的什么。”

OTT的主设计师王海华最初像One、Two、Three数数一样简单地命名了这一品牌,她说:“越是做不到的你越是想去做。就好像你很想拎着这样一个皮箱旁若无人地去旅行,但是不可能,因为你和现实世界联系得太紧密了。如果是这样,也许你会喜欢我的衣服。”

无论对于OTT这个3年前诞生的服装品牌、策划并实现了这场服装秀的高度原创工作室还是吕燕等模特来说,这样的旅行已经不是第一次出发。去年的秋冬系列发布会,OTT以“One Way单程之旅”为题完成了一次想象中的旅行。1500平方米的大空间里设置了八块大屏幕,影像从各个方向包围着同样被禁锢在巴土里的观众。模特们在车辆之间穿行,自由地行走着。模特是自由的,衣服是自由的,旅行是自由的,而你只是看客。

如果将专心致志、不受打扰地看清楚每一件衣服作为一场时装秀的宗旨,那么这样的表演无论对于设计师还是观众来说,都不得不作出一些牺牲。高度原创工作室的艺术总监高军说:“我们一直试图把艺术落实,希望能创作一些融合戏剧、电影、多媒体等各种手段的时装发布。从去年OTT做完活动之后的销售业绩来看,它不仅是一场时装秀,也是一次成功的商业行为,这是我们没有意料到的。”

今年的旅程还在继续着,一站站地在躺在地上的人形模特、富有工业感的叉车装置以及欢快浪漫的蓝天大海之间变换着风景。在海边场景中,机械齿轮、航海图等象征性图案点缀在模特们的恤衫、裙摆和宽腿裤间,五彩透明硬塑胶制成的海豚、海马和小鱼儿挂坠缠绕在腕间颈上。然而,旅行中一切并不总是那么理想,诱人的时装背后总会存在工业化的冷漠无情,就像那些站在寒风中有体温的女模特们和随意被肢解的人形模特之间,也许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旅程已经接近尾声了,走走停停的巴士驶入了一个巨大的场馆,逆转的时钟又重新回到了12点。这一次,在大屏幕上飞速滑过的影像让你将整个过程重温了一遍。但你看不太清楚,就像生命尽处,也许仅仅是几个暗淡的画面、一些模糊的人影在头脑中一闪而过。

掌声过后,工人们已经在忙着撕开地毯,拆除T台,这一场昙花一现的时装发布会也就在震耳欲聋的敲打拆卸声中完成了它的生命之旅。

时装就是马上要过时的服装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OTT的服装发布一再地以旅程作为主题?

王海华:从一开始,OTT就有两个基本的概念——旅程和建筑。旅程更多是指精神上的,并不一定是旅游。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是一种旅程,我站在这里,你看到我,但我不知道你的脑子里在想什么,你也不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它仅仅是展开了某种旅程。我希望把这种旅程的概念和旅程上的相对轻松表达在OTT之中,另外还有建筑的概念,那就是OTT的服装一直强调线条感。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服装和建筑共通的地方在哪里?

王海华:里面都住了一个人。从技术上看,建筑要通过结构把想法表达出来,而服装是通过裁剪把理念表达出来。

三联生活周刊:你会把服装当作艺术品来做吗?

王海华:不会。艺术表达的是心灵,你的心灵跟旁人无关,但服装不是。如果我选择去表达我的心灵,那有可能一辈子只做一件衣服。但我每一季都要做很多衣服,我仅仅希望它们能够与众不同。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服装中有一些解构、拼贴和多层次裁剪的元素,是受到一些国外设计师的影响吗?

王海华:是的,我很喜欢Martin Margiela。以前知道国画中一直有留白,他就能够做到这样的留白,他用线条甚至用他的多来表达他的少。还有川久保玲,有一次曾把她和山本耀司相比较,我觉得如果拿中国武功来说,山本耀司是他有一招,然后把那一招练得炉火纯青。但是川久保玲是心中无招,出手有招,我感觉她比山本耀司更超越了。

三联生活周刊:你希望能像川久保玲那样在服装中表达出某些颠覆性吗?

王海华:这不是我自己能够说的,如果刻意去做,但我的力量达不到话,那会逼疯的。读书时都会喜欢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你必须要有那样的才华,才可以说那样的话。如果一个人有勇气去颠覆某些东西,给社会带来新的改变,那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情。

三联生活周刊:现在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周围的关系似乎变得调和了,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否已经不是一个需要反叛颠覆的时代?

王海华:也许这是因为有的时候我们贴得太近了,肯定还是有很多人置很多东西于不顾。

三联生活周刊:你希望穿OTT服装的女性是怎样的状态呢?

王海华:我一直希望在OTT里面有比较多的风貌产生,但总体上肯定是比较简单、基本上会很少化妆的人。希望她是走路有风的那种,有些强势的东西在心里,不管她是真的强势还是虚张声势;有时候,虚张声势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三联生活周刊:你对时间敏感吗?在你看来,时装和时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王海华:时间对每个人都有压迫感。时装是什么?时装就是马上要过时的服装。所以,我认为服装展示比永恒更珍贵,因为它有过生命,但马上就没有了。我们的生命是由很多展示组成的,时装肯定也是这样。

下一篇: 湖上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