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宏生疑案
作者:谢九(文 / 谢九)
2004年12月2日,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的创维数码主席黄宏生获保释。图为黄宏生(右一)乘坐廉政公署的车离开香港东区法院
代号“虎山行”
11月30日,香港廉政公署网站上发布了一条题为《廉署拘上市公司主席涉嫌贪污诈骗及挪用资金》的新闻,称拘捕了该公司十名人士,包括其主席、三名执行董事、一名财务总监。当天下午17时,香港《明报》指出该公司为内地“彩电大王”黄宏生的创维数码。记者当晚试图和创维的相关人士联系,电话已是无人接听。
在这场代号“虎山行”的行动中,香港廉政公署的新闻稿称“廉署的调查涉及多项贪污指控。其中一项指涉案的上市公司主席涉嫌行贿一名曾受雇于执业会计师楼的前会计师,以伪造会计记录,协助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另外,被捕的主席以及一名执行董事涉嫌行贿公司的财务总监,以容许两人以顾问费或服务佣金挪用巨额公司资金。”
12月1日,香港廉署再次发布新闻通稿,称创维数码的主席黄宏生以及执行董事黄培升(黄宏生胞弟)被控涉嫌盗取公司资金4800万元,控罪指两名被告涉嫌于2000年11月至去年4月期间,与另一名人士串谋盗窃共九张从“创维”的银行户口签发的支票,涉款总额为4837万元。同时,廉署当日再次拘捕5名涉嫌和案件有关的人士。
12月2日,黄宏生以及黄培升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提堂,被告暂时毋需答辩,法官简达仁将案件押后至明年3月2日再提堂。两位被告获准以现金一百元保释外出,但受命交出所有旅游证件,不准离开香港,以及不得骚扰控方证人。
在外界对创维议论纷纷之际,创维没有一味回避。12月1日下午,创维集团高层紧急召开一个短暂的记者见面会,集团副主席张学斌带领部分高层集体亮相。张学斌表示,董事集团亮相,就是为了向大家表明目前的风波没有对日常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由于香港媒体的炒作,风波的确给创维带来了一定的舆论冲击。创维对此表明了三个观点:尊重香港联所的执法程序和调查结论。创维是一个公众股份有限公司,即大股东拥有一定的权益,同时这个公司也为全体员工所有,为深圳所有,为国家所有,希望社会各界对于创维对社会的重大贡献给予公正评价。创维数码只是创维集团的控股上市公司。目前所引发的问题是香港上市公司层面,应与整个创维集团加以区别,因为创维的主体是在大陆,生产、科研、管理、销售中心均在深圳和东莞。
黄宏生,生于1957年,祖籍海南,现居香港,1989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创维遥控器厂,2000年4月,带领创维数码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0亿港元。现任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及深圳市政协常委。身处逆境之时,黄宏生常以保尔·柯察金名言自勉。
创维数码的命运将会怎样?
一段江湖往事
香港廉政公署曾表示此次创维事件是遭人举报所致,究竟创维遭何人举报?市场有传言指向创维旧将陆强华。
陆强华,创维集团前中国区销售总经理,有“家电第一职业经理人”之称,在创维任职四年期间,创维彩电的销售额从8亿元上升至40多亿元,可算一员销售猛将。因为和老板黄宏生不和,两人矛盾迅速上升,2000年8月,陆强华离开创维。
2000年9月,陆强华向深圳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诉讼,要求创维赔偿因解除其职务而造成的各种违约金和赔偿金共计达1100万元。2001年5月21日,劳动仲裁裁定创维应付因其个人原因未来领取的8万多元工资,陆强华的其它要求悉数被驳回,同时,陆强华还需要退还他占用的创维在上海为其购置的价值80万元的房产。陆强华不服,随后向深圳福田区法院起诉,并提出260万元索赔要求。3个月后,陆强华被判败诉。陆强华向深圳中院再度上诉,于2002年1月被判败诉。
不过,陆强华并未在一个月的执行期内执行判决,2002年1月29日,创维集团及其委托律师向法院递交了对陆强华进行强制执行的申请。据深圳中级法院民事判决书称,该判决为此案的终审判决,陆强华要归还1997年创维引进他时花了80万元为他在上海购置的房产,该房产是陆强华承诺在创维服务10年的保证。深圳中院的判决书称,上诉人擅自离开被上诉人公司去其他企业任职的行为违反了双方的约定和法律规定,属违约行为,应承担违约责任。
陆强华在离开创维三个月之后,于2000年11月发表了《致创维销售系统全体员工公开信》,将自己在创维四年来的恩怨彻底公开,随后率创维集团150多名销售人员投入另外一名富豪黄仕灵帐下。
黄仕灵,广东江门高路华电器创始人,1997年将东宁高路华运作至香港上市,股票市值一度超过300亿港元,黄仕灵也成为当时人所瞩目的“百亿富翁”。在经过几年短暂辉煌之后,高路华已是日薄西山。
陆强华和黄宏生的反目让黄仕灵大喜过望,特意注册成立了东菱电器集团迎接销售强人陆强华的到来,陆强华任总裁兼中国销售总部总经理。陆强华并没有辜负黄仕灵的厚望,很快就让高路华彩电重振旗鼓。但是如同当初在创维一样,陆强华和自己的老板在度过短暂蜜月期之后,双方很快爆发出矛盾。2002年4月5日,东菱董事会暂停陆强华行使总裁的职权,4月7日,陆强华被免去东菱中国区销售总部总经理一职。东菱董事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账目审计后,在媒体上声称陆强华造成了公司3亿元的财务黑洞,陆强华对此愤而反驳。陆强华离开东菱之后,黄仕灵很快滑落。上海永新彩管、东杰电气、东杰科技等供应商纷纷起诉东菱偿还拖欠巨额货款,共计4亿多元。上海市中院在审理案件中发现黄仕灵及其下属公司存在巨额合同诈骗行为,遂将案件移送上海市公安局,2002年7月,黄仕灵被捕。
陆强华离开高路华之后,结束了职业经理人的生涯,自己创办了上海人众电器集团公司。但是,陆强华和创维的故事并没有就此完结。2002年7月24日,创维在香港召开业绩公报会,当天香港一些媒体收到了署名曾任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的传真,指控创维深圳总部走私漏税人民币100亿元,并须接受国家税务总局深圳稽查分局的调查,创维正在被追交税款人民币20亿元。受此影响,创维股价当天大跌13%。7月27日,陆强华及其律师发表了一份澄清文件,声明与此事无关。
因为陆强华和黄宏生曾有的江湖恩怨,在黄宏生遭遇香港廉署突袭之后,即有传言指向陆强华。记者曾致电陆强华创办的上海人众电器集团公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陆在外出差,暂时不回上海。随后,陆强华通过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转达了他对此事的意见,“我离开创维已经四五年了,对于创维的现在不发表任何言论,我们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至于有一些关于我的传闻,我相信国家的法律会秉公办理”。
在某种意义上,究竟是陆强华还是其他人举报了黄宏生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香港廉署对黄宏生的指控是否属实。
黄宏生
创维造假上市?
香港廉政公署此次对创维数码的指控主要有两项,一是黄宏生及其胞弟黄培升涉嫌盗取公司4800万元,二是创维数码当初涉嫌造假上市。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具杀伤力。
在廉政公署的新闻稿中,指出黄宏生涉嫌行贿受雇于执业会计师楼的前会计师,以伪造会计记录,协助公司在联交所上市。而创维从上市至今,一直聘请香港的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关黄陈方,1997年由德勤和香港的关黄陈方会计师事务所合并而成。如果香港廉署的指控属实,对于四大会计师行之一的德勤而言,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记者于12月1日向德勤·关黄陈方询问此事,德勤给记者发来一份声明称,“本行就对其某一前合伙人的指控感到非常不安。我们深信通过廉政公署对事件的调查及采取适当行动,将会真相大白。但很重要且必须清楚地指出的是,这些仅是现时的指控,并未得到证实。作为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的专业服务提供者及一家受职业操守及保密义务所约束的专业服务机构,我们不适宜评论或与其他方讨论我们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我们可以肯定本行已适当地执行对该客户应有的职责。”
德勤·关黄陈方是否曾有会计师任职于创维?记者查阅创维数码的资料发现,2004年8月5日,创维数码发布股东周年大会公告,提议委任郑建中为公司执行董事。9月1日,郑建中正式获得委任,在创维数码当日的公告中,对郑建中做如下介绍:郑建中,42岁,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授专业会计硕士学位。2004年7月加盟本公司出任首席财务官之前,郑先生为一家国际会计师行之合伙人,亦为该会计师行企业财务部之业务发展主管。
对于郑建中具体为哪一家国际会计师行之合伙人,创维数码的公告显然有些含糊其辞,据记者了解,郑建中之前任职的会计师行正是德勤·关黄陈方,而郑建中在创维每年可获酬金总额为250万港元,并可获得酌情花红及其他福利,还拥有2000万份购股权之权益。而郑建中加入创维不到半年时间,香港廉署即采取行动,足见有备而来。
而创维数码当年是否真如香港廉署所说,涉嫌“行贿受雇于执业会计师楼的前会计师,以伪造会计记录,协助公司在联交所上市”?记者查阅了创维数码上市前两年的财务数据,1999年,其营业额为30亿港元,净利润为2.4亿港元,2000年营业额为38亿港元,净利润为3.2港元,由此计算1999年和2000年其净利率分别为8%和8.4%。记者同时计算了当年其他一些彩电企业的净利率,四川长虹的净利率分别为3.9%和1.1%,深康佳的净利率分别为4.9%和2.4%,厦华的净利率分别为1.9%和-12%。和同行相比,创维数码当年的利润率水平明显高出许多。同时,也有分析师质疑创维数码的应收款项过高,2004年,创维数码营业额比2003年增长14.6%,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之和相比2003年增长了47%,应收款的增长幅度如此大,究竟是谁欠了创维数码的款项?
创维数码早在上市不久就在香港资本市场有过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2001年6月,创维数码发布公告称,由于旗下子公司创维-RGB的税务问题,该公司被香港税务局追收由1995年至2000年5年间约1.73亿港元的税项。2001年7月,创维缴付了5930万元税项,其中大部分由董事承担,约400万由公司负责。2003年5月,创维与香港税务局达成和解,创维负责清偿和解款项中约1761万元,这部分费用通过公司储税券及内部资金拨付的方式来完成,而包括现任及离任执行董事在内的7名赔偿人,负责清偿款项余额4663万元。
在前几次香港的民企风波稍有平息之后,创维事件再次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黄宏生被拘次日,香港上市的超大农业、大成生化等内地民企股均大幅下挫。香港一位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他们对内地的民企股态度很矛盾,一方面经历过超大农业、特种纤维等风波之后,投资者对内地民企股有些心有余悸,另外一方面,很多来港上市的民企股在行业内属于龙头地位,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又不可能对他们视而不见,如果不认真研究而错过了建仓机会,也属于研究人员的失职。
从11月30日开始至记者截稿,创维数码还在停牌之中,有消息称如果停牌超过两周,创维数码的债权人将会采取相应的行动,而即便创维数码复牌;是否会像去年的特种纤维一样,数天之内市值烟消云散?创维数码的命运将会如何?黄宏生的命运又将怎样?一切还是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