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天络:做中国的投资银行家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谢衡)

温天络:做中国的投资银行家0

温天络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做个第一,做第二都没有用,只会给第一做宣传和陪衬”,温天络这样对记者解释为什么自己在过去几年间,做成了那么多项目。

在投资银行这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温天络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

1993年,温顺利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主修信息及商业管理,并获得硕士学位。回香港后,温进入英国历史最悠久的一家著名国际投资银行,洛希尔父子(N M Rothschild)投资银行工作,主要负责内地的B股公司上市、跨国收购兼并、重组等业务。

“我算是香港投资银行界,最早一批进入内地市场开拓业务的人了。参与了很多早期B股项目的运作,比如上海的氯碱化、上海的永生执笔、永久自行车等。后面还做了中国石油(香港)等上市国际协调人的工作。”温天络说,“很多时候我是需要在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参考的情况之下去完成工作,这是很困难的事情。”

温天络坦言早期进入内地市场时,的确遇到了很多极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市场上见不到的现象,但正是这种具开拓性的工作,使他深入了解了国内政治经济以及人脉关系网络和操作模式,也奠定了他日后全心发展内地市场的意向。

“我虽然在香港出生成长,但我父亲来自内地,对内地情况比较了解,我和弟弟从小就在家里说普通话,所以现在说普通话比较标准,这对开发内地市场有非常大的帮助,容易拉近与客户和朋友之间的距离。”温天络认为,他甚至比那些“海归”更了解内地的企业文化和人情世故。

一个细节是,由于工作关系,记者与多家国际投资银行保持联系,在所有华裔投资银行家中,只有温天络用中文回复电子邮件。他说这样的沟通更便于互相理解,提高效率。

在深入内地市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的各种资源是令温天络深有成就感的重要方面。在相当多大规模国企有意改制上市的过程中,与国企的大股东政府的关系正是投行家们需要努力的。

正是对内地企业与香港资本市场都有深入的了解,使年轻的温天络敢于为业界之先。

1999年6月25日,中国石化冠德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香港上市的首只红筹股。这个案例就是温天络当年的得意之作。当时内地的业务基本上没有国际投行参与,虽然该项目融资金额只有2550万港元,但对于刚刚起步的内地资本市场来说,已经是很大一笔数额。

“当时,香港市场在亚洲金融风暴还没有全面复苏的情况之下,我们完成了这项工作,也奠定了日后国内客户对我的信心,这可以说是我的一项突破,当然这也很感谢当时一个好团队的支持。”温说。

“今天和当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温天络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现在内地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并吸引了众多大型投行的目光。”目前美国的高盛、摩根士丹利,欧洲的法巴百富勤、德意志银行均已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舞台,而澳大利亚最大的投资银行麦格里也已经整装待发。

麦格理集团是世界最著名的投资银行之一,2003年至2004年的上半年,麦格理位居亚太地区五大投资银行之一,这期间,麦格理在亚太区主承销大型项目68个,融资金额近62亿美元,分别位列亚太区股票发行(不包括日本)数量和融资额的第二和第五位。但相比近年在韩国、新加坡及香港地区其他市场的业务扩张,麦格理集团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一直局限在与中国建设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房地产证券化等相对小领域内的合作。

温天络甫一上任,便一举打破多年来麦格理在中国大陆的沉寂局面。短短几个月时间,温天络领导的团队主导了招商局集团在基建业务方面通过香港和新加坡上市公司的40亿元重组财务顾问工作;替北京政府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兴建担任财务顾问工作;以及在多项大型企业上市融资,如中国网通项目中,出任国际配售经办人角色。这样的业绩,让温天络有信心放言“两年之后,麦格理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上顶尖投资银行的前五名”。

“我的信心来自我过去的经历,凡事努力是一定会有成果的。我绝对相信我们把定位做得好的话,在我们专注的领域,不要说在五名之内,进入三甲也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温天络说。

虽然温天络并没有在内地投资银行工作的经历,但他相信,从中长期看,世界一流投资银行“中国造”的机会相当大。

所谓“中国造”就是指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投资银行,融合境内境外华人的智慧和经验。内地就是“中国造”投资银行的腹地,有这个庞大市场的潜力,从中长期角度看,“中国造”的品牌单在国内已经可以发展成庞大的规模。所有成功企业均有它们发源的本土市场,在本土市场成功之后再往境外发展。

“目前,世界一流投行绝大多数集中在美国,是因为美国本土的经济实力与资本市场规模大,而日本投行业的发展依赖的也是这个。”他说,“我相信成功‘中国造’的投资银行有一天也会在国际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为此,温天络将未来的目标直指整个内地市场。在他40岁的时候,他想做中国的投资银行家,而不止是香港投资银行家。

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大陆受风暴冲击很小,随着香港回归,内地企业对国际化的监管制度逐渐熟悉,加上内地大企业重组兼并项目日益增多,中国大陆市场正在成为亚洲地区最有成长潜力及最具规模的地方。

“中国投资银行家就是以‘神州大地’为家和大本营,香港投资银行家目前还是以香港资本市场为核心点考虑业务和未来。作为中国投资银行家就会以整体国家市场为中心点,香港市场只是国家资本市场的其中一部分。但毫无疑问,目前香港资本市场正在扮演着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的国际窗口。当内地市场发展起来以后,国际窗口和内地庞大的经济整合起来,加起来的协同效应将会是非常惊人的!”温天络这样描述一个“中国投资银行家”的前景。

温天络:做中国的投资银行家1

温天纳、温天络和唐英年合影

我能点评

与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等外资投资银行不同,多年来,温天络更是靠个人力量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上打拼,他没有过分倚重某个品牌的平台,更多是让业界通过他,认识他背后的团队。

资本市场达成巨额交易于无形,投资银行家在买卖双方之间协调周旋,找出千万种不可能之中的可能,需要高超的智慧与勇气。在投资银行这个淘汰率很高的行业,温天络始终保持乐观态度,“不轻易放弃”、有耐心和责任心踏踏实实做事情,身上带着一种典型的香港人所特有的“冷的执著”。而这也正是香港历经亚洲金融风暴、经济衰退之后,依然保持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全球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之一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