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世纪前“遗落”的科幻电影
作者:陈赛(文 / 陈赛)
《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剧照
关于《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有种颇为刻薄的怀疑是,莫非编剧是台电脑,而导演是个机器人?
指责故事的空洞和俗套几乎已经成为影评者的俗套。事实上,无论被斥为编导白痴,还是被捧为技术天才,《天》的导演Kerry Conran——一个现代唐·吉诃德式的人物都令人好奇。如果不是走运遇到制片人Avnet,他可能要在他的小屋子里再奋斗上十年,也许真的会单枪匹马把他的电影搬上大屏幕。而之前他花整整4年时间在一台苹果电脑上做一部6分钟短片(CG机器人雄赳赳地踏过纽约城,这部短片在实际意义上成了后来《天》的预告片,其中尝试了几乎所有可能涉及的拍摄和制作手法)的故事早已在数字电影迷中传为美谈,激励了一批立志做新一代卢卡斯的理想青年们卧薪尝胆,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他们的短片也能被某位伯乐相中,从此飞向好莱坞大屏幕。
除了大明星裘德·洛、格温妮斯·帕特洛之外,《天》被提及最多的就是,全蓝幕拍摄和全数字背景——除了演员和他们实际接触的道具之外,所有背景,包括环境、生物、机器完全由计算机软件生成并合成(是的,只有裘德·洛的牛奶瓶是真的,而他的宝贝P40战斗机其实只塞得下一只脚趾)。有人认为它创造了影史上的新纪录(之前的记录由卢卡斯保持,他的《星战前传》中超过70%的场景使用蓝幕拍摄),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技术的过分炫耀,讥讽这种“完全由字节搭建出来的环境令演员的表演显得尴尬可笑”。但对于Cornan来说,这种拍摄方式却有着现实的考虑:“对于不大好意思花别人太多钱,却又梦想到尼泊尔或者巴黎拍外景,或者坐时光机器回30年代拍片的人来说,这种工作模式实在令人兴奋。”
钱,当然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一个精明的好莱坞老牌制片人(发现汤姆·克鲁斯的伯乐),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Jon Avnet是不会冒险自己掏腰包的。但在他看到Conran的短片之后,立即慷慨提供了100万美元的开拍资金,并在Van Nuys组建了一百多人的特效工作室,取名“明日世界”。然后,他说服裘德·洛加盟(不仅亲自主演,而且成了该片的制片人之一),不久,派拉蒙也加入了,资金增加到7000万美元,在好莱坞来说,这已经属于“炸弹”级的了。
《纽约时报杂志》的记者这样描述他在明日世界工作室看到的东西,“他(Cornan)领着我走过几个巨大的房间,里面都是成排成排的电脑,前面坐着模型师、动画师、灯光师、合成师,他们有人正在屏幕前修改厚厚的云层和地平线,有人正在用数位板画纽约那场不祥的‘大雪’,有人正在调机器人身上的反射光强度,同时往嘴里小心翼翼地塞一块面包。我看到有一个镜头中格温妮斯的手被裁掉了,他们立刻复制了一个新的,翻转(Flip)一下,原样装回去。所有的光线都是在电脑里‘涂’上去的,所以他们可以随意加上浓淡不一的阴影,或者擦掉,重来。”
其实,无论蓝幕拍摄、抠像、还是三维模型、虚拟环境、后期合成,都是数字技术中的常规技巧,而Conran只是在这部影片中力图将这些常规技巧的潜力都发挥到极致而已。如果说影片中还有更颠覆性的内容的话,我想应该是劳伦斯·奥利佛的复生——在40年代BBC影像资料的基础上,Conran利用数字技术(包括动作捕捉、三维建模等技术)令这位15年前去世的好莱坞巨星复生,饰演片中的反一号人物——科学狂人托滕可夫,说着他从未说过的台词,做着他从未做过的手势动作。诡异之处不在于劳伦斯重现舞台,而是他可以被作为数字演员在动画师手下进行全新的表演,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海报
《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忧虑地称这是对巴赞电影本体论的又一次颠覆,更多的人就此质问,我们是否在滥用技术?
虽然一再被人指责在故事方面的弱智,Conran依然坚信,“好电影只存在于好故事中。CG能够让你实现所有你想到的东西,如果有一场反CG的运动,那只能说明你没有很好的运用它”。
“我想在院子里搭一个蓝幕,自己拍一部《天空上校》。”裘德·洛在说自己未来十年内的梦想时说。可见,《天空上校》的魅力。
一夜成名的背后
一夜成名的故事背后往往有着十年的辛酸。在英国小镇长大的Conran,和许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喜欢看星期天的环球怪物电影,为星球大战疯狂,热衷于超人游戏。在南加州大学(这个大学以名动画师闻名)学导演课程的时候,却天天跟那些动画师混在一起,因为他们在创造世界——无论你想要什么,画出来就可以了。他并不想做一个动画师,但他却希望拥有动画师的自由。做学生的时候,他尝试过拍一部电影,希望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将传统的拍摄手法与传统的动画技术结合起来,做出一些以前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东西。但《谁陷害了兔子罗杰》以他不敢想象的规模实现了他预想中的影像革命,他因此而深感英雄气短,那部拍摄了三年的短片最后也不了了之。1993年,《侏罗纪公园》上映,CG终于被搬上大屏幕,同时,足够强大到可以用来做特效的家用电脑出现了,他开始在Macintosh llci上实践他的电影梦。按今天的标准,那实在太“老爷机”了,机器人的每个零件都要预先分别渲染,每条腿要渲染12个小时,每个机器人都两条腿,那部短片里一共有20个机器人……回忆起那段时间,Conran觉得自己像是美国南部庄园里的奴隶。但是就是这些机器人,在踏过纽约城第六大街的同时,也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英国人最终走向好莱坞。
导演Conran(左)和女主角
复活的劳伦斯·奥利佛
劳伦斯·奥利佛还魂并非新鲜事。早在1982年的《大侦探对大明星》中,史蒂夫,马丁饰演一名私家侦探,他追查的嫌疑犯大部分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大明星,包括早已去世的汉弗莱·博加特和James Cagney。影片利用巧妙的剪接和导演技巧,把这些好莱坞大明星们集体搬上银幕,加以戏谑逗笑,对影迷而言实在是一种无上的娱乐。但那时候的技术只限于剪辑,并不能对角色本身进行处理。
《大侦探对大明星》海报
蓝幕拍摄
由于演员只有26天的拍摄档期,几乎不容在拍摄中出现任何错误。所以,在英国Elstree摄影棚进行实际拍摄之前,摄制组在加利福尼亚的Van Nuys工作室里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做了充分的技术预演,为每一个镜头作了预先设计,包括摄像机的机位、演员的位置等。Elstree摄影棚共有三块大蓝幕,摄制组平均每天要在三个蓝幕前捕捉37个镜头,每12.5分钟就要捕捉一个镜头。在实际镜头的拍摄过程中,他们几乎复制了技术预演过程中设计好的所有细节,包括演员的动作、摄影机的镜头、机位、跟踪轨道、灯光.甚至服装。演员在拍摄每一个镜头之前都必须熟读这些故事板,以便于在蓝幕的海洋中找到感觉和方向。
再现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明星风情
影片在光影的设置上力图营造30年代好莱坞影片的经典韵味,不仅整体色调进行了“漂洗”处理,而且故意加重老胶片式的颗粒感,强烈的光线明暗对比使整个画面呈现一种离奇的、绘画的、庄严的画面效果。格温妮丝充满古典韵味的脸在这种光影之下显得尤其光彩照人,别有韵味。
复古色调处理
Conran原计划将《天空上校与明日世界》拍摄成黑白影片,但出于票房的考虑,在蓝幕拍摄的色彩基础上,将CG元素与黑白合成在一起,“漂洗”成风格化的棕色调,以此营造怀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