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斯·曾斯特姆和他的颠覆电话运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尚进)

尼古拉斯·曾斯特姆和他的颠覆电话运动0

Skype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尼古拉斯·曾斯特姆

在网络音乐交换软件受到法律围追堵截的年代,曾经开发过第二代音乐交换软件KaZaA的尼古拉斯·曾斯特姆(Niklas Zennstrom)决定突围了。这个身高近2米的38岁瑞典人,决定拿电话开刀。他和自己的丹麦搭档基纳·弗莱斯,将他们从自己的KaZaA在法律诉讼中获得的经验转移到电信领域。于是真正的全球性免费电话Skype出炉了。

如同全球办公室中流行的即时传呼软件一样,Skype也以软件的形式出现,乍一看与微软的MSN颇为神似,但是Skype却并不需要敲击键盘来实现交流,就如同普通打电话一样,点击你要呼叫的对象,然后神侃就可以了。从技术原理上Skype依旧延续点对点的P2P精髓,人与人的语音交流被以数据包的形势相互交换。也正是P2P的架构,让Skype与历史上任何网络电话系统都不相同,通话质量出奇的好,更为诱人的是Skype所坚持的免费与共享,测试推出短短半年就吸引了全球1600万用户。

《红鲱鱼》杂志将Skype评价为无线电话的翅膀,因为全球化所带来国际电话成本一夜之间在Skype面前归零了。当尼古拉斯·曾斯特姆在欧洲与西门子合资推广Skype,在内地与TOM网合作时,全球的电信人士都开始对Skype虎视眈眈了,因为Skype已经不仅仅局限在电脑对电脑的电话层面了,在欧洲部分型号的西门子无线电话就可以免费拨打或者接收经Skype传送的电话,条件是双方都是Skype的用户,这被《明镜》周刊报道为一桩了不起的交易,甚至可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交易。

不过已经没有多少人还记得1998年广东韶关的两个兄弟了,他们被当时的中国电信送上了法庭,因为他们私人利用互联网展开IP电话业务。可现在电信巨头们各自的IP电话早已经是满天飞了,却没有多少人为那两个兄弟喊冤。这种压力依旧没有在Skype面前消失,尽管像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伦斯·莱斯格这样的互联网自由论者面对Skype总是高呼:“国际长途可以彻底自杀了。”但是尼古拉斯·曾斯特姆却并不敢轻易得罪电信巨头们,他在7月份的一次演讲中故作谦虚地说:“我不是故意要跟电信业作对”,台下的听众们面面相觑,之后大笑不已。实际上Skype确实是一桩大生意,波士顿的市场研究机构估计,2005年仅美国就有480万条IP语音电话线业务,这将是17亿美元的生意。AT&T的发言人拒绝对此事发表评论,但是没有人敢再像5年前互联网IP 电话出现的时候叫嚣封杀了。

“谁坚信互联网精神,谁将拥有未来”,这是当下最红的未来派学者劳伦斯·莱斯格反复念叨的格言。实际上互联网正在面临创新匮乏的局面,而商业因素所追求的市场平衡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遏制创新的黑手。目前国内的Skype用户还只能通过他们的电脑呼叫其他人,正在测试的新版本将允许普通Skype用户直接给传统电话拨打,花费要比传统电话低廉得多,在北美地区每分钟仅仅一美分左右。不过这位瑞典人似乎并不满足,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仅仅将传统电话网络与基于互联网的电话系统结合起来还只是一种粗糙的过渡产物。未来所有的通话都将移入互联网中,不管你用的是3G还是4G,或者传统电话。”

ZD专栏作家德沃尔夏克已经不止一次的写道:“我在等着看Skype闹革命了,作为一个旁观者你会发现谁是保守主义者,西门子这类电话泰斗可以大方地启动自己的互联网电话运动,可更多的人依旧固守在他们垄断经营的思维习惯之下。”尼古拉斯·曾斯特姆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还曾经是瑞典电话公司的职员,他会是第二个Linux之父李纳斯·托沃兹,或者第二个浏览器之父马克·安德森吗?所有人都对Skype的颠覆能力抱有期望和怀疑,假如他是正确的话,传统的固定电话无疑将会萎缩消亡,今天电信巨头们的摇钱树只能靠经营出售宽带接入了。就如同90年代电子邮件颠覆邮局那样。

上一篇: 格物致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