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位整固中的秋拍
作者:邢海洋(文 / 邢海洋)
傅抱石的《云中君和大司命》
吴冠中的风景代表作《北京雪》
八大山人的《鱼》
11月8日下午2点,嘉德秋季拍卖会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先是齐白石的几幅花卉,基本是几次叫价就成交,且以估计大致相仿的价格成交,市场似乎一时还找不到兴奋点。但不久,一幅马晋的《春郊阅骏图》活跃了气氛。活跃的方法颇令人称奇,这幅画估价也就是30万元,但无论如何,几个买家争执不下,到了五六十万以后,买家似乎开始比起了耐心,叫价越高,反而加价越缓,一万一万地往上抬价,谁也不拿出比富斗狠的气魄,结果,在这一点一滴间,价格居然加到了百万整数关口,另一方才肯罢手。一个叫价上的小插曲最终把价格抬到了这样的高位,在竞价者,或许有经验教训可总结,对大多数旁观者,却是再好不过的兴奋剂,市场于是高潮迭起。
马晋和祁昆作的《春郊阅骏图》,临摹的是朗世宁的画,画中的骑马者显然是乾隆皇帝。原画本藏于清宗室惠均手中,惠均视为至爱,请友人临摹。因为这个关系,临品的确精致工整,加之绘皇帝试马——宫中场景,藏家最爱——可能正是争夺激烈的原因。接下来的场景,再一次令人体会到了去年屡次打破纪录的册页热的疯狂。钱松喦的5幅小画,每幅不过1.7平方尺,不过一本翻看的杂志大小,估价在5~6万元,结果,成交价格全在40万元左右。最初的一幅,叫价还中规中矩,但一步步叫价的结果是价格高达30余万元,到了后两幅,藏家显然意识到价格不可能停在30万之下,底价刚喊出来,就有人以30万元的价格应价。钱松喦的这5幅绘画是他1965年第一次赴香港展览展出作品,均是他盛年的写生之作,画幅虽小,笔笔精致,用色上也是润朗又不失鲜活。按拍卖图录上的说法,展览期间香港藏家费尽周折买到了几幅作品,收藏至今。钱松喦的画作近来涨势强劲,但每平方尺二三十万元的价格还是少有,这也说明书画收藏,重在精品。接下来,同样的笔法和题材,尺幅却大得多的作品也只买到这些小画的价格,对于精品,尺幅已经毫无意义。
小画之美,在于需在方寸之间拿出精细的工夫。传统书画,虽重在写意,但书画大师比起真功夫,往往如齐白石的花卉间偶然出现的草虫,越小越要毫发俱现,让人知道做画的境界在于极端,粗则能一笔代过千山万壑,细则昆虫腿上的毫毛也要一根根画出。在写意充斥的拍卖场上,精细的东西反而因为体现出画家的心思而受到追捧。此次古画拍卖中有一清初四王之一的王鉴的《仿古山水册页》,是王鉴为当朝重臣所画,巴掌大的纸页上山川河流的笔画比他大幅山水也少不了多少,经过40余轮竞价,最终以1265万元成交,创下王鉴个人书画作品的拍卖最高价。业内人士分析,王鉴的这本青绿山水册页,浑厚透亮,表现力强,充分反映了王鉴的绘画特色,所以吸引了众多藏家的注意。民国十七、十八年,这本册页曾连续刊载于《湖社月刊》,属于当时就非常有影响的私人藏品。
嘉德这次秋拍,近现代书画中推出的几大重头拍品包括几种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和陈少梅等大家的精品,都是典型的稀缺品。其中,徐悲鸿的《十二生肖册》可谓海内外孤本,徐悲鸿的一生仅画过此本生肖图。这本生肖册的来历也颇为传奇,乃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按离婚协议,徐悲鸿要为蒋碧薇画100幅画,十二生肖正是100幅画的一部分。12幅画中,无论猴猪牛马,表情多有悲苦流露,在徐悲鸿的画中也少见,尤其画动物,能以笔墨画出表情,更让人称绝。最终,这本册页以880万元的价格成交。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册》则是陈少梅有关传统题材的最后画作,一生中他曾绘有两个二十四孝图,这套图笔法纯熟,构图讲究,且最近两年多次出版,算得上知名度相当高的作品,估价是450万到550万元,最后的成交价是495万元。徐悲鸿和陈少梅的作品都没有超出估价,之所以如此,恐怕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有关。二十四孝里的故事,多是悲苦故事,让人看了心酸,有些甚至和现代人的价值观南辕北辙,比如为母葬儿的故事,家里养不活孩子和母亲,于是抱了小孩去埋,画面上孝子在那里挖坑,妻子一边抱着小孩,虽然线描画难画出表情,以现代人的心智去想见当时的情景,还是要冒一身冷汗,而古人却坦然去做,树林里掘坑的这对夫妇显得极其自然。
最近市场上流传上海一拍卖公司拍出潘天寿一幅绘画是假画,专门研究潘天寿绘画的专家称市场上一多半潘先生的画是假画,广州等地还出现了专门仿制的作假高手。这无疑给大幅精品提高了身价,因为众人熟知的精品是没人敢做假的,做了也没人敢买。潘先生的《江天新霁》尺幅巨大,画两只雄鹰立于江边,江边树枝上的叶子用青蓝的颜色画出,清新而硬挺,仿佛刚被雨水冲洗一般。这幅估计500万到600万元的画作最后以748万元成交。
整场拍卖中最有分量的画作当推傅抱石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今年也正好是他诞辰100周年。这幅大作,高2.33米,宽1.33米,是傅抱石为数不多的以屈原《九歌》为题做的画,且幅面最大,乃他盛年代表作之一,多种傅抱石画册中都有选录。但要比起《丽人行》或者以《兰亭序》为题做的画,人物又少,故而估价是1500万到1800万元,最后,叫价停在1700万元,拍卖师以极大的耐心等待半天,价格仍旧停留在此。加上10%的佣金,买家要支付1870万。去年打破近现代纪录的《毛主席诗意画册》成交价是1980万元,这次虽有所不及,也是傅抱石拍卖的第二高位成交价。遍查过去的拍卖记录,发现1995年这幅画曾在市场流通过一次,在瀚海拍卖,那次的价格是396万元,至今,价格上涨近4倍,在这个奇迹辈出的年代,当然算不得奇迹,却也反映了国画这几年来的总体上涨趋势。
说国画进入高位整固状态,是因为通盘看,高价位的画作中,并没有去年连破纪录的现象出现,绝大多数画作都在估价的范围内成交。这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估价标准已经是去年井喷以来的估价体系,基础本身就高;二是投资者认同了去年以来的市价,却不愿意在此基础上继续追高,在破纪录上做文章,而是脚踏实地地精耕细作。表现在古画拍卖上,唐云珍藏的,仅仅0.6平方尺的八大山人的《鱼》以484万元成交,超出估价4倍,而邓拓所藏的《太真上马图》竟然流标。八大山人的《鱼》精妙在鱼的背鳍和鱼尾部分,全靠晕染天成,和墨线勾出的鱼头部分融为一体,该画著录于《石渠宝笈》,本是以一当十的重量级大作,但小小尺幅拍出高价,且画法纯是信手而来的逸笔,的确显示出在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熏陶下,收藏家的普遍学养和对艺术层次的认知。《太真上马图》,旧传五代周文矩之作,属博物馆藏品级的珍品。此画历经千年,保存完好,古风盎然,亦有完整丰富的故事人物,有专家评价其堪与国宝级的《簪花仕女图》和《韩熙载夜宴图》相媲美。《太真上马图卷》也曾在清宫收藏,经《石渠宝笈》著录,是三百余件清宫散失文物中的高古作品,具有极其珍贵的收藏价值。
中国书画各专场总成交3.5亿余元。其中,“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总成交1.9亿元,成交比率85%。“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总成交1.0031亿元,成交率为77.5%,这是嘉德古代书画专场拍卖的最高纪录,显示出书画市场强势依旧。但书画中最高的成交率却出现在油画和雕塑专场,90%的总成交率,总成交3700余万元,大幅刷新了国内油画专场拍卖的最高纪录。除了那些连外行人都能看出来既无装饰效用,又没有创新价值的绘画或雕塑无人应价外,其余悉数成交,显示出西画越聚越足的人气。吴冠中的风景代表作《北京雪》以363万元成交,创吴冠中油画作品在国内拍卖的最高价。预展中,吴冠中的这幅油画未设估价,据说是因为近段时间,藏家间的交易中,吴冠中的绘画窜升很快,使专家都难以给出一个估价范围。在当今的绘画界,在世画家中吴冠中无疑是一面旗帜,其绘画的价位必定和徐悲鸿、林风眠同在一个档次,以现在的市价,就是进入500万的级别。以现在的窜升势头,这个价位很快将到来。这次嘉德拍卖前,香港嘉士德德秋拍中吴冠中的一幅《春笋》以398港元成交,创下吴冠中油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油画专场中有几组老画家的写生素描作品也颇受关注,叶浅予的几幅素描传神生动,场内竞投激烈,本来估价2.5~3万元,结果拍到近24万元,叶浅予的另一组彩色风景人物估价虽高些,反有不及,可见藏家对传神作品的追求。这几幅速写,寥寥数笔,擦染结合,把人物的神态刻画得颇到位,有大家风范。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的素描和着彩稿也以高达35万元易手。油画家中几位价位窜升较快的画家是曾梵志、何大桥和宋永红,曾梵志的两幅画《飞了》和《协和医院》,宋永红的《慰藉之浴》系列,都是近来展览上的常客,色彩形象都颇有冲击力,所以受到追捧。何大桥常年静物创作,这次画出一幢灰调子楼房,比过去画的人体和瓶子更有感觉。相对的,没有传承,在现代性探索上缺乏与传统承接的绘画在嘉德拍卖会上败下阵来。比如一个中山装的雕塑,作者甚至连传统的,最能表现技艺的衣纹因素都没有表现,自然没有拍出。现代艺术,虽注重精神,但往往,缺乏上下文的情况下,一个作品便没了任何支撑,这也是藏家难以理解的原因。除非像徐冰、张广义一样,把自己的一套故事反复诉说,变成我们所在世界的知识结构中的一部分,才能为收藏者接受。这当然又需要场外的工夫。
春拍时嘉德就拍出4亿多,这次高达4.8亿,再次刷新了中国嘉德保持的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但近7000万的国画拍卖纪录,一时间恐怕难以再破,剩下的,是暗流涌动,显示的是收藏者的眼力和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