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朝大海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于)
贾维尔·巴登姆在《出海》里的表演得到认可
《出海》并不是鼓励死亡,而是支持人选择的自由
《出海》宣传海报
长大成人那一瞬间,人到底会失去什么?其实很多人度过这一个阶段时,完全不痛不痒,但经人提醒,回头一看才觉得自己应该痛彻心扉,仿佛这一路受了很多苦才挣扎成人一样。《寻找永无乡》(Finding Neverland)有提醒人的功用,《极地特快》(The Polar Express)也是。这些电影有时让人觉得,好莱坞电影对生命最深的体会大体如此了。
比起礼物散发者,圣诞老人更像一块试金石,很多关乎成长话题的电影都要孩子过了信还是不信他这道坎儿。如果有人过了这道坎,仍然还愿意让圣诞老人存在着,那老人家就成了符号。按罗伯特·赞米斯基——汤姆·汉克斯的黄金搭档、《阿甘正传》、《荒岛余生》的导演——的说法:不相信这个老人,但你仍能感觉到温暖。汤姆·汉克斯为他四个孩子都读过克里斯·范·奥斯伯格的《极地特快》,这本书是圣诞节期间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最佳选择之一。他想把这部书搬上银幕,最合适的导演人选就是罗伯特·赞米斯基。
小男孩登上开往极地的列车,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克里斯·范·奥斯伯格说:“重要的不是列车开往何处,而是上车的决心。”列车上还有别的孩子,有的孩子缺乏自信,有的孩子不信任别人,他们都等着在旅程中完成自身的成长。
有人夸这部电影有深度,有人说影片中的人物毫无灵魂。比起这部老调重谈的电影,PIXAR与梦工厂最后合作出品的《超人特攻队》(The Incredibles)就有趣得多。导演布拉德·伯德把一位超级英雄安置在郊外中产阶级住宅区中,超级英雄和他的超级妻子要过平常生活,还要当英雄,更要对付自己已经发胖的身体和三个鸡飞狗跳的孩子。这部电影幽默不失讽刺,充满想象力,目前正盘踞在美国票房排行榜首。
《出海》导演阿梅纳巴
“不可思议”先生(Mr.Incredible)胸前大大的“i”让人想起超人胸前的“S”。“超人”已经远去。克里斯托夫·里夫去世前最后一次出现在公共场合时,他的模样快让人认不出来了,光光的头,瘫软的面部。世人把他当英雄,是因为他坚强乐观,不畏惧死亡。然而不畏惧另一种表现,就是主动选择死亡。
贾维尔·巴登姆因为扮演拉蒙·桑姆佩德罗,获得2004年第六十一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出海》也被授予评委会大奖。26年前,拉蒙一纵跃入海中,撞到礁石。自此后,拉蒙只能躺在床上,除了头部能动。多年来,他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死。然而当地宗教信仰不允许,周围人不理解。拉蒙的嫂子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仿佛照顾他是她的本能,虽然她不明白为何他坚持安乐死,但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女律师胡莉亚身患疾病,有可能在轮椅中度过余生。她也想过自杀,但在此之前,她决意帮助拉蒙完成自己的心愿。
在一般人眼里,拉蒙是在逃避生活。但在拉蒙眼里,死亡是他能自由生活的途径。在影片中,拉蒙不止一次幻想着,他的手指头能动了,可以坐起来了,然后把床拉开,助跑,飞出窗口,掠过丛林,来到大海边,看到行走自如的胡莉亚漫步海边。他降落在胡莉亚身边,跟她灵肉合一。最后拉蒙在朋友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贾维尔·巴登姆表演让人叹服,这位1969年出生的西班牙男演员几乎完全改变了自己的面目,化身为半秃苍老的拉蒙。他把拉蒙的全部生命力都集中在双眼中,仅凭这双眼睛完成了全部表演。拉蒙临终一场戏,牢牢把观众钉在了椅子上:他平静地说了一段话,然后用吸管把杯子里的“毒水”一吸而尽,不再发一言;他开始感到痛苦,转动眼睛,摆动头部,大口倒气。片刻之后一切结束。这是电影史上最能使人感到死亡如此之近的场景之一。
《出海》并不是鼓励死亡,而是支持人选择的自由。艾玛·汤普森主演过一部电视电影《剖开自我空间》(Wit),女教授薇薇安一直独身,50岁被诊断为子宫癌晚期,她也恐惧,但尽力用自己所有的智慧去抵抗死亡和痛苦。这部电影坚强痛苦,但仍然保持了幽默。死亡,被处理成了一个“逗号”,而不是“句号”。对于摆脱了“圣诞老人情结”的成人观众,下一步面对的就是生和死,总还有一些电影能让大家更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