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亿保险资金,股市“敢死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周一凡)

600亿保险资金,股市“敢死队”0

A股市场漫漫三年熊市尚无抬头迹象  

喊了多年的保险资金投资股市,随着《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终成现实。然而,此时的中国A股市场漫漫三年熊市尚无抬头迹象,券商、公募私募基金、大户散户,几乎所有投资者全线套牢亏损。

在市场极度低迷,股指徘徊在1300点这一关键点位的时刻,管理层公布“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利好”消息,只是一种政策姿态;还是让600亿保险资金,充当“敢死队”,成为中国股市上“击鼓传花”游戏的下一个接棒者?

投资的“学费”

按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比例,可控制在本公司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之内。到2004年8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10012亿元。按照投资股票比例最高5%的限制,保险资金投入股市的规模将在500亿元至600亿元之间。

1300点,监管层对保险资金入市打开闸门,其要义之首,被认为是维护这个政策“铁底”的又一举措。“这是一个对股市有益的长期决策,但它的发布时机暗示着政府希望在短期内刺激股市。”香港养老金顾问李仕达说。

只是600亿保险资金能否成为中国股市“救世主”?

仅7月份,开放式基金在股市上就约有500亿建仓规模,结果是,几十个点的反弹,股市又套牢一批资金后继续下跌,股指从1400点跌到了1300点。实际上,今年以来,监管层在拓宽入市资金渠道、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方面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2004年1~8月,已累计发行开放式基金1509亿份,如果再加上QFII20亿美元的入市规模,股市新增机构的资金规模接近1800亿。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却是市场估值水平的持续下降,并没有出现市场各方所预期的资金供求关系改善后的上升行情。

500~600亿的保险资金,即使一次性全部投入股市,相对于目前1.2万亿的市场规模来说,并不会产生实质性推动作用。而如果市场再次出现类似上半年的那种在两个月蒸发近5000亿元资金的跌市行情,出现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融资“狂潮”,这几百亿保险资金将被市场迅速吞没,连个水花都激不出来。因此,如果没有其他因素配合,光依靠保险资金入市来激发市场重新走好,实在有些勉为其难。

“保险资金入市并不意味着给股市带来增量资金。”西南证券分析师张刚认为,此次允许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比例,最高不超过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之前他们通过基金间接投资的比例是不高于15%,实际投资比例也就在5%到6%,所以间接改为直接,增量资金没有变化。

而在目前这样形不成“赚钱效应”的股市里,保险资金即使进来了,保险商也未必会采取实际的投资行动。

国际保险业发展的情况是,承保一般是亏损的,投资是盈利的,整体运作是通过投资的盈利来弥补承保的亏损,最后综合盈利。但中国保险资金拓宽了的投资渠道,却让保险公司为之付出了代价不菲的“学费”。

实际上,早在1999年10月,中国的保险资金已经通过购买基金的形式,间接进入了股市。投资比例从最初的不超过5%增加到目前的15%。但是,5年来,通过基金投资并没有给保险公司带来预期的收益。

以中国人寿、中国财险、中国平安三家上市保险公司为例,其中报显示,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在基金投资上的损失就高达20多亿元。其中,人保财险投资债券基金亏损5.14亿元,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投资亏损分别为12.98亿元和7.86亿元。中国的三大保险巨头均以十分惨烈的结局,结束了上半年的投资历程。

面对占中国人寿投资资产不足4%的证券投资基金,却给中国人寿带来了7.23亿元的浮亏,中国人寿总经理王宪章称其为“整个业绩中最美中不足的一点”。“按照1.5%的基金管理费率计算,保险公司每年交的管理费就超过9个亿,而到头来我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王宪章直言不讳。

实际情况是,由于股市的下跌造成保险公司在证券市场的投资亏损累累,为了减少证券投资亏损,保险公司打算对基金的投资比例将进一步缩减。例如:中国财险希望将其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的比重由目前的13.6%减少到10%。

“我们判断,在初期仅可能有一小部分资金直接进入股市,初期没有哪家保险公司会冒很大的风险,立即大手笔地进行股票投资。”新华人寿副总裁李树义说。

资金扩容赶不上股市扩容

虽然拓宽保险资金运营渠道问题已经是业界的“老生常谈”,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也被视为“早晚的事情”,但在股市“跌跌不休”、没有向好迹象之时,“保险资金入市”却突成现实。这种安排,令保险业内人士也感到不安。

中国保监会资金运营部门人士就表示,保监会对保险资金入市一直持相当谨慎的态度。此刻出场具有明显的“救市”味道,尽量做好风险控制就更加重要。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一直强调,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保险资金可不可以直接入市,以及允许多大比例的资金入市,而是如何有效控制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

“保险资金是纯负债资金运用,在没有完成投保人风险的情况下,代被保险人运用资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能赢不能输。”复旦大学保险研究所所长徐文虎说。

根据《暂行办法》,为控制风险,有七类股票保险机构不得投资,包括被交易所实行“特别处理”、“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的特别处理”或者已终止上市的;其价格在过去12个月中涨幅超过100%的;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的;其上市公司最近一年度内财务报表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拒绝表示意见或者保留意见的;其上市公司已披露业绩大幅下滑、严重亏损或者未来将出现严重亏损的;其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最近一年内受到监管部门严重处罚的等等。

“这样一来,眼前的A股市场上,保险资金就几乎没有几只股票可以投资。”一位管理着一只私募基金的投资者说。那么为什么监管层要在此时把保险资金放进股市呢?“实际上,就是为股市下一步扩容,提前做资金上的准备。”这位投资者对记者说。很多市场人士都推测,保险资金入市可能与股市未来的大扩容同步。

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仍然是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急需资本融资,中石油也等在A股市场门外的背景下更是如此。所以,一旦新股IPO询价制度成熟推出后,相伴而来的就是股市大扩容。而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必定需要入市资金的大扩容,而保险资金入市,是目前监管层最可操作的一条渠道。

600亿保险资金,股市“敢死队”1

如何有效控制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成为保险资金入市的关键所在  

另一方面,保险公司入市投资,也需要一批新的蓝筹股。目前有投资价值的所谓蓝筹股,大多是基金所持有,且筹码集中度极高,略微有买盘就会出现“井喷”行情。而一批新蓝筹公司上市,可以使保险资金与目前主流存量资金的基金处于同一成本起跑线,不存在保险公司吃亏的问题,而且还可以解决保险资金入市缺乏合适的投资对象这一难题。

只是,500~600亿的保险资金,一个宝钢增发、一个中石油上市就能把它全部消化了,还有建行、中行、交行和其他超级航母等着驶入A股市场。

全流通的利剑依然悬于中国股市之上;国企改革、银行改制,依然等着A股市场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资金。此时,被称为保户们“养命钱”的保险资金杀入市场,能否成为赢家,还有待时间作出回答。

国外保险公司入市情况:

*美国的保险由地方立法,各州监管。90年代后,美国寿险资金进入股市的速度稳步增长,1997年股票成为寿险资金第二大投资项目。

*日本寿险资金战前以公司债和股票为主,约占50%~70%。1991年,有价证券投资占总资产的44.1%,其中股票21.9%。1995年达46.7%股票为17%。

*英国对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限制相对宽松一些。1990年到1996年,投资于国内公司普通股的保险资金占保险总资金的43%以上,投资于国外公司普通股的比重在10%以上。

*韩国1987年到1997年,保险公司持有股票数目自0.68亿股上升到5.68亿股,占股票市场股份总数的比重由4.4%上升到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