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特湾海战与并非悲壮的传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蔡伟)
1944年,麦克阿瑟(中)重返菲律宾
1944年10月20日,当麦克阿瑟走下登陆艇,涉水踏上菲律宾红滩时,他对菲律宾民众说道:“我回来了!”
两年前他登上登陆艇,被迫离开菲律宾前往澳大利亚时,他曾发誓“我还会回来”。两年中,成千上万盟军的鲜血铺就通往菲律宾的道路。1944年10月17日,18万盟军部队在美军第3舰队16艘航母、6艘战列舰、73艘轻重巡洋舰及驱逐舰的掩护下,以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海空阵容,攻击位于菲律宾群岛南部一个此前默默无闻的岛屿莱特。经过中途岛海战和珊瑚海海战,曾统治了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此时已失却直面盟军挑战的能力。但在莱特湾,日军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术震撼了盟军。
1944年10月21日,皇家澳大利亚海军的重型巡洋舰“澳大利亚号”被一架携带200公斤炸弹的日本飞机击中。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和他所属部队已无从考察。一位曾在“澳大利亚号”上服役的二等兵埃德蒙对这架日机来袭时的情景这样描述“日军飞机用机枪和机关炮向我们开火,我们立刻开始还击,炮火击中了敌机,它开始冒火……然而它转向我们的舰尾并开始向我们撞过来。我们的炮火继续在向它倾泻,敌机迅而变成一团火球,依然冒着满天弹雨向我们直冲而来,甚至还投下一枚杀伤炸弹……然后一头撞向我们的舰桥。”
幸运的是,炸弹并没有爆炸,否则这艘重型巡洋舰也许会被彻底摧毁。不过飞机引起的爆炸依然造成重大伤亡,“澳大利亚号”舰长德切勒和另外29名舰员死亡,而当时坐镇该舰的澳大利亚海军编队指挥官柯林斯海军准将也受了重伤。
被“神风特攻队”攻击后的美军战舰
这种前所未有的自杀式作战方式,在日语中被称为Kamikaze。Kami的意思是神,kaze的意思是风,“神风”的典故源于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先后两次派出强大的船队试图进攻日本,然而两次都因不期而遇的强烈台风使大军全军覆没。日本人于是将这两次挽救日本的台风称为“神风”。
最初的自杀式攻击其实在战争开始后就偶有发生,在日军偷袭珍珠港战斗中,日军板田房太郎中尉就曾驾机撞向美军机场机库。而首次有组织的自杀性攻击出现在1944年5月的比阿克岛登陆战中,日本陆军第5飞行战斗队队长高田胜重少佐曾率领4架飞机撞向美国军舰并最终击沉了美舰。
1944年10月17日,刚刚就任日本第一航空舰队司令的大西泷治郎中将前往菲律宾指挥作战。作为山本五十六的心腹和策划偷袭珍珠港的核心人物之一,大西泷治郎手下可投入战斗的飞机还不到100架!尽管如此,日本军部依然顽固鼓吹“敢于用身体去撞击敌人是大和精神的体现,是只有日本人才能够做得到的攻击,这种攻击具有超乎想象的威力。精神所到无所不成。在这种极端思想控制下,日本内阁首相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发出呼吁,要求“用一架飞机换美国人的一艘军舰”。
在1944年10月19日的马尼拉军事基地201海军飞行队的会议上,大西泷治郎作出了最后的决定:“我看不出有什么比在零战(零式战斗机)上绑上250公斤炸弹,然后去撞击美国航空母舰更为有效的办法。”在值班指挥官玉井中佐的率领下,经过特别挑选的23名学员飞行员开始首次经过最高指挥机构参与策划的自杀性攻击。这支日军历史上首支特种攻击部队被称为大和部队,也有被称为朝日部队和樱花部队。这些看似美好的名字据说来源于一首“爱国”的日本传统古典诗歌《短歌》,诗中这样写道:
如果有人问道大和民族的精神
那就是在升起的朝日中芬芳盛开的山樱
然而樱花部队带来的决不是粉色红霞般的美丽,而是前所未有的梦魇。
1944年10月25日上午10时50分,寂静的莱特湾海面上,美国海军“范肖湾号”护航航母观察哨发现9架日机直奔美航母编队而来。一架零式战斗机迎面冲向“基昆湾号”护航航母,该舰舰员们以为它会在扫射后再次拉起,不料它却直撞入航母左舷并炸成碎片,“基昆湾号”甲板顿时血肉横飞。另外两架则咆哮着冲向“范肖湾号”航母,一架被击中的日军自杀飞机拖着长长的浓烟撞向“圣洛号”护航航空母舰,停机甲板上顿时成为一片火海,继而引起舰内一连串剧烈爆炸,“圣洛号”航母葬身海底。
最初的得手刺激了日军的自杀攻势。为了补充自杀性飞行员,日本开办了专门训练敢死队员的飞行学校,搜罗具狂热爱国情绪的青年,连中学生也不放过。在物质方面,物资匮乏生产能力日益枯竭的日本人在充当自杀飞机的库存老式飞机耗费殆尽后,发明了多种神风特攻队专用飞机。日本人将大量作战飞机、教练机火速改装成神风特攻机,还大量生产专用的神风特攻机。这种飞机容易操纵,燃料消耗极少,与其说是飞机,还不如说是从远处发射的载人火箭弹。他们一般使用日军库存的老式发动机再配上木制的机身制成。最特别的是,飞机的起落架是不可收回的,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可以抛弃,断绝飞行员的回程。
2003年4月,曾经参与菲律宾作战的日本战斗机飞行员村冈英夫在接受英国著名航空杂志《Aeroplane》专访时,回忆了神风特攻战术诞生时日军面临崩溃的情景。那是在1944年10月23日,即莱特湾海战打响的第一天,刚刚来到台北的村冈英夫迅即随日军20中队紧急调往菲律宾。“当我加入20中队时,日本的飞行员素质已经非常低下了,在中队的50名飞行员中,我认为只有15人的技术适合空战。”此时的日军已经没有能力用100天的时间训练一名初级飞行员,他们只能用1/4的时间训练自杀性飞行员。最初的神风特攻队员是在日本本土挑选出来的,基地在位于九州南部的知览,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飞行员陆续被送往菲律宾前线。随着战局的恶化,日本军部决定神风特攻队员在各飞行中队之中直接选取。作为20中队的队长,村冈英夫回忆起了神风特攻队员的挑选过程:“首先,20中队的所有飞行员必须填写一张关于特别攻击的调查表,上面只有三个选项——“我完全愿意”,“如果是追不得已,我愿意”,“我不愿参加”。作为指挥官,我不用填写此表,但我知道,谁会被选出去作自杀攻击,最终由我决定。几乎所有飞行员都在调查表上填上了“我完全愿意”,我知道所有“自愿”的飞行员都已被先前当局所鼓吹的“武士道精神”洗了脑。
神风特攻队在莱特湾的突然出现,以及在此后冲绳海战的疯狂出击,的确给盟军带来了不小损失,但此举也加速了日军军力的枯竭。日本领导人坚定地认为,他们国家的人民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超过了任何人力和物力资源。在莱特湾海战和硫磺岛战役后,日本大本营更是把抵挡美军强大攻势的砝码押在了“神风”特攻上面。冲绳之战,日本投入的“神风”飞机共2000架,其中陆军飞机约900架,海军飞机约1100架。历时25天的“菊水特攻”作战中,神风特攻队的自杀飞机成群结队地撞向美舰。据日本方面报道,美舰船(1500艘)约有1/4即260艘被击沉,368艘被击伤,其中100艘需要大修。而美军资料显示,事实上神风特动队的战绩远没有那么辉煌。自1944年10月起,日本海军先后组建8个神风特攻队,在莱特湾海战和冲绳战役中,神风特攻飞机共出击2550次,其中475次命中目标,击沉美国航空母舰和其他作战舰只43艘,击伤各型舰艇约370艘。
麦克阿瑟
这份夸大其词的报道并不能挽救日本的覆灭。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在宣布投降后几小时,日本第5海军航空兵司令宇垣率领一些部下,对美军进行最后一次自杀性攻击。当天黄昏,最先提倡这种战术并已经升任日本海军参谋长的大西海军大将在一张纸上写道:“献给我已失去的部属的英灵,我对他们英勇的行动表示最大的感激。我将以死向这些勇敢的人和他们的家属表示歉意。”大西用一把据说是木制的日本刀切腹,并在14小时后死去。
这些看似悲壮的历史碎片有些在今天甚至被日本人美化成一种“传奇”。一些神风特攻队的幸存者至今认为,在战争末期使用自杀袭击手段是正当的。一个日本人建立的纪念神风特攻队的网站上写道,在日本民间传说中,神风特攻队的飞行员在起飞后,通常都会飞越日本西南922米高的Kaimon山。这座山据说由于优美的圆锥形赢得了小富士山的美称。神风特攻队的飞行员飞越日本最南端的这座山,是为了向他们所要保卫的、即将受到侵略的祖国说再见。这种“传奇”所想要倾诉的情绪至今缺乏对历史的正确认识,与日本新版的《新历史教科书》中所鼓吹的,日本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受国际孤立与包围的结果的理论一脉相承。
神风特攻队队员的死亡赢得了什么?一名美军士兵曾经说,他们的行为的确从某种程度上赢得了我们的尊重,但有时候在内心里,我们又很可怜他们。有例子表明,日军的自杀式行动在“二战”后期穷途末路的德国也曾得到效仿。更有人声称,制造“9·11”事件的恐怖分子和用人体炸弹袭击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同样是对神风特攻队的效仿。
在日本神风特攻队的发源地,位于九州南部的知览,至今仍建有纪念神风特攻队的纪念馆和纪念公园。神风特攻队飞行员的雕像和他们曾经使用过的自杀式飞机,在看似和平宁静的公园中接受着日本人的顶礼膜拜。这是个善于学习和乐于保存历史的民族。日本人曾专门成立了“元寇史料馆”,让日本人永远牢记蒙古大军的进攻他们建立了“耳冢”,炫耀在朝鲜的屠杀;他们在公园中展示从清朝劫掠的战舰遗物,对漠视生命和人性的神风,他们依旧表现出对历央和记忆的选择性和修饰能力。
海上巨兽的终结
日军在太平洋上的节节败退,迫使有赌徒特点的日军大本营调整战略部署,制订了保卫内防御圈的“捷”号作战计划。在美军在莱特湾大规模登陆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在优秀的飞行员几乎损失殆尽,根本无力与强大的美军海空军抗衡的情况下,试图用残存的航空母舰作诱饵,将掩护登陆的美军主力吸引出莱特湾,让日本海军残存的战列舰和巡洋舰乘虚进入莱特湾,用战列舰的巨型火炮摧毁脆弱的登陆部队和登陆舰队。为此日本投入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担任主攻,这两艘海上怪兽在“二战”后期才投入服役,莱特湾海战是他们的首次出击,也是最后一次。
准确地说,在解放菲律宾同时进行的莱特湾海战,包括了从1944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之间在菲律宾莱特岛周围海域所发生的四场大规模海空战。在这场近乎赌博的战争中,日本投入了联合舰队残存的全部军力。这种类似自杀性质的战略赌博在某种程度上与神风特工队试图通过自杀式攻击,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不谋而合。
事实上,日军的航母诱饵的确成功地将美军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的主力舰队引诱出莱特湾。然而就在日军几乎已经取得战术上的胜利时,成功攻入莱特湾的日军战列舰队却在美军弱势兵力拼死抵抗下,奇怪地中途撤退。日军攻击舰队司令官粟田这一缺乏武士道精神的举动,使美军登陆部队幸运地逃过了劫难。美军斯普拉格少将在事后的报告中就这个不可思议的结局写道:“敌人……没把我们这个特遣小组一举歼灭,一方面因为我军连用烟幕成功,并且使用鱼雷反击,另一方面因为全能的上帝特别眷佑我们。”
在作为诱饵的航空母舰被美军消灭后,日军输掉的还不仅于此。在此后对缺乏空中掩护的日军战列舰队的攻击中,“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两艘排水量接近70000吨、被称为日本海军骄傲的巨型战舰,在美军数百架飞机攻击中,遭满天而下的鱼雷和炸弹的攻击。在两艘海上巨舰沉没时,数千名海军沉尸海底。莱特湾海战是日本联合舰队的最后一战,也彻底埋葬了巨型战舰称霸海洋的时代。
美军参战兵力:
航空母舰16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11艘,轻巡洋舰15艘,驱逐舰144艘,护卫舰25艘,运输舰后勤辅助舰592艘,飞机近2000架。
美军损失:
被击沉航空母舰1艘,护航航母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被击伤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3艘,潜艇1艘,损失飞机162架,人员伤亡不足3000。
日军参战兵力:
航空母舰4艘,航空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14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32艘,飞机约600架。
日军损失:
被击沉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2艘,重巡洋舰6艘,轻巡洋舰4艘,驱逐舰10艘;被击伤航空战列舰1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3艘;损失飞机288架,人员伤亡超过1万。
《新历史教科书》与“大东亚共荣圈”
2004年10月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一个咨询机构“安全保障和防卫能力恳谈会”就今后日本防卫整备状况提交了《未来的安全保障和防卫视野》报告。外界评价说,这份报告就是日本新的防卫大纲的蓝本。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在莱特湾海战结束后基本消失殆尽的60年后,今日的日本海军实力早已超越60年前日本帝国联合舰队世界第三的位置。日本对于历史有选择的记忆和遗忘,无疑让西太平洋的安全和稳定蒙上了阴影。
日本新版的《新历史教科书》在战后多年重新推出“大东亚共荣圈”理论。该书在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时,重新搬出战前日本军部为说服国民参战的“ABCD包围圈”论,即日本之所以发动战争,是受到国际孤立与包围的结果的理论。该书强调:日本在1941年为寻求石油供应,曾与占有印度尼西亚的荷兰进行谈判,但遭拒绝,于是“形成了美、英、中、荷各国在经济上联合逼迫日本的ABCD包围网”。在“大东亚战争”的《初期的胜利》部分,如此评价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大战果”:“此事被报道后,日本国民情绪高涨,一扫长期以来因日中战争而造成的郁闷气氛。”对日本进攻东南亚,《新历史教科书》还插入“大东亚战争(太平洋战争)开展图”的彩色地图,将日本及其在侵略战争(以1941年12月为截止时间)中占领的中国领土、朝鲜及中南半岛列为日本的领土与势力范围,东南亚其他地区和太平洋岛屿列为“同盟国方面的领土”。书中甚至强调:日本占领东南亚的首战告捷“正是因为得到了那些苦于白种人数百年殖民统治的(东南亚)当地民众的协助,才能取得的胜利”。
教科书叙述当年日本所标榜的“共存共荣”理论,即所谓:“日本的战争目的在于自存自卫,并将亚洲从欧美支配中解放出来,以及建设‘大东亚共荣圈’”,日本的首战告捷“培育了东南亚与印度的许多人对于独立的梦想和勇气”。
对于日本在东南亚地区的残暴统治,《新历史教科书》简直就是轻描淡写:“在大东亚共荣圈中,由于强制实施日本语教育和神社参拜,增加了当地人的反感。随着战争局势恶化,日军令当地人从事严酷劳动的情况经常发生,出现了像菲律宾和马来亚一般,与盟军合作的抗日游击队活跃的地区。日本对此给予严厉的对付,而因为日军而死伤的人数也很多。”而对于日军占领新加坡后对华人的检证大屠杀和占领菲律宾后强迫俘虏行军所造成的大量死亡,乃至强迫新马华人缴纳5000万元“奉纳金”等等事件,教科书根本就只字未提。
军舰上的飞机残骸
日本宣称将与中国在太平洋展开资源竞争
争夺世界资源曾经是无数战争的导火线。
日本政府为了确保东海的石油和天然气,已经决定加强在日中中间线附近实施的海洋资源调查。为此日本决定将明年的调查经费增加到今年的3倍,达到100亿日元。在日本政府一份《关于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构想》文件中,规定从2004年到2009年,投入1000亿日元,运用一切方法,达到在2009年5月底前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详细资料,以达到将日本大陆架扩展到350海里的目的。
“神风特攻队”队员出发前
为了保持东亚和整个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中国政府曾宽容地提出,对于日本认为有争议的东海大陆架资源,可以由两国共同开发,但日本舆论对于中国的善意整体上持否定立场。日本认为,中间线日方一侧海域的地质条件不适宜建设输油管,而且距离日方探测海域最近冲绳的能源需求也非常少,经济上未必合适。
莱特湾海战中的一次爆炸
日本经济产业相中川昭一指出:“东海的能源资源对日本来说极为重要。”除了能源,日本还窥视蕴藏着庞大未来金属资源的深海。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媒体的态度日趋强硬。日本《产经新闻》的评论说,日本不能怕同中国发生摩擦,应当清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捍卫日本权益。而《东京新闻》也发表社论,抱怨日本政府一直没有认真对待东海海域的争端。另一份日本报纸《每日新闻》甚至宣称东海将引发两国能源战略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