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之父之死

作者:薛巍

(文 / 薛巍)

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尼兹是给肯尼迪出主意的内阁成员之一  

在冷战期间出任美方谈判专家、外交官和总统高参的保罗·尼兹10月19日死于肺炎,享年94岁。他被称为“匿名的冷战之父”,先后是八任美国总统的朝臣。

79岁生日前夕,坐在国务院17楼的办公室里,他说:“有人说执行机构存在着两套政策,一套是我的,另一套是总统的,这样说大致不差。我说的一些东西跟总统说的有所不同,但是我说的总统都同意了。”如此所获得的心理平衡使他甘心长期在幕后默默工作。1985年,里根总统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尼兹的一生又长又丰富。他30岁的时候在华尔街挣到了他的第一个一百万。在回忆录中他说:“我跟华尔街那些有名的人一起工作过,跟那些大骗子挤作一团。这段经历没让我觉得他们恶心,倒是大大增加了我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力的自信。”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他是给肯尼迪出主意的内阁成员之一。他跟他妹妹、妹夫一起创建了Aspen滑雪胜地。他曾经是20世纪福克斯公司最大的个人持股人之一。尼兹担任过的其他职位有: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副主席(1944~1946),国际安全事务助理秘书(1961~1963),海军部长(1963~1967)和国防部代理部长(1967~1969)。

有些人以为他是鸽派,1967年有人反对提议他做国防部长,里根当局的强硬派在他支持武器控制谈判的时候,斥之为只会“水来土淹”,被动地解决问题。但更多时候他被视为鹰派。卡特总统说他“固执、傲慢”。哈佛一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说他是日耳曼式严格的人,处于军事等级中是他最大的快乐。

杜鲁门及其国防部认为每年150亿的军费开支会毁掉美国经济,他们倾向于从政治和经济而非军事上遏制苏联。是尼兹让杜鲁门改变了这种“保守”立场。1950年4月,尼兹炮制出了一份长达70页、令美国人直冒冷汗、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文件“美国国家安全的目标和策略”。尼兹在报告中说:“克里姆林宫颇为好战,苏联会摧毁一切强敌,当它觉得自己的核力量超过美国时,就会相机向我们发动秘密进攻。苏联最快在1954年——最危险的一年——就能这样做,除非美国充分扩充军力。”4月7日杜鲁门接受了尼兹的观点。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迫使美国做出政策调整。尼兹的报告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但它生逢其时。美国国防预算开始攀升,因为“每一处地方性冲突都是潜在的西方自由世界跟铁幕下的奴隶社会的对立的反映”。

但是到了里根时期,里兹的立场发生了令其批评者目瞪口呆的转变。1981年,尼兹负责跟苏联谈判削减中程导弹。他说,跟苏联人谈判就像使用一个有毛病的自动贩卖机。“你投币进去,但是里头什么都吐不出来。你可以晃它,你可以跟它说话。但是你明白那都不会起作用。它是不会搭理你的。”1982年在跟苏联谈判时,他大胆地在没得到总统应允的情况下,跟苏联代表私下达成协议,这就是著名的“林中漫步”。他自己对转变立场的解释是,他虽强硬,但是强硬的“实用主义者”,清醒的理性主义者,知道审时度势。他确实不囿于党派偏见,但是冷战背景下理性行为敌不过意识形态的疯狂。在他全部政治生涯中,一直不缺官做,但是从来没做到最高的位子,自由主义者当政的时候他太保守,保守主义当政的时候他又太“自由”。

政治上不够得志的他适时地开始走学术路线。尼兹被认为是一个转折性的人物,他之后的时期接受过学术训练的人开始主导政策的制定。实际上,他也促成了这种情形。1943年他帮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创建了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后来成为其资助人,是董事会成员,并在那儿任教。1989年霍普金斯大学将学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命名仪式上,院长说,“我们的学生正在研究的历史大部分都是他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