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他,模仿他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袁越)
60年代美国流行歌手博比·达林
在9月18号刚刚结束的多伦多电影节上,一部美国电影受到观众的好评,这就是奥斯卡获奖者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片《海那边》(Beyond the Sea)。这是一部有关60年代美国流行歌手博比·达林(Bobby Darin)的传记电影,这个达林曾经很有名,但他在30多岁的时候就死于心脏病,因此现在美国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这部电影真正让我感兴趣的地方是:斯派西不但演达林,而且所有的歌曲都是由他自己来演唱。这一点很难得,因为历史上大多数音乐传记片用的都是原声碟,演员只是对对口型。比如著名的《大门》(The Doors),以及同样在本届多伦多电影节上展映的《雷》[灵歌之王雷·查尔斯(Ray Charles)]等等。
不仅如此,据说斯派西还打算在电影公开发行之后,带领一个19人的大乐队,去全美国12个重要城市举办巡回演出。他将当场献唱达林当年的成名曲,并模仿达林的舞台风格,好让那些曾经看过真达林的老年观众重温历史。
不过,虽然说斯派西开了音乐传记片的先河,但在音乐舞台上扮演别的乐队和歌手的做法却早已有之,而且生意红火,这就是流行于欧美的“仿真乐队”(Tribute Band)现象。
凯文·斯派西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片《海那边》
首先要说明的是,这和翻唱别人的歌曲(Cover)不是一回事。很多乐队都翻唱过其他音乐家的歌,还出版过大量此类唱片,但这些翻唱乐队大都是已经出了名的,翻唱只是一种副业,为了表示对某人的尊敬。“仿真乐队”也是为了表示对某人的尊敬(tribute 一词有进献、称颂的意思),但他们完全是为了扮演对方而存在的。这类乐队大都没有自己的特色,他们不但在演唱上模仿别人,就连舞台装束和一举一动都竭力模仿,模仿得越像越成功。
一般而言,“仿真乐队”的成败和被模仿对象的知名度是成正比的。最早被模仿的明星大概要算是猫王,他不但知名度高,而且打扮特别,比较好模仿。很多模仿者甚至不用唱歌,只要穿着猫王的衣服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大街上拉客就可以挣到一笔小钱。排在被模仿明星第二位的无疑是“披头士”乐队,他们在摇滚乐历史上的地位至今无人能比,而且乐队解散得早,四名成员如今只剩下两位,复出是没指望了。所以仿他们的特别多。
不过,被模仿的乐队只是有名还不够,更重要的是乐队的现场表演一定要火爆,起码要有特点。比如鲍勃·迪伦,那么有名的歌手,模仿他的人却极少。一来迪伦不好模仿,二来他写歌虽牛,但唱歌不好听,大概没多少人愿意去现场听别人学他唱歌。和迪伦相比,“吻”(Kiss)乐队在摇滚乐历史上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可模仿他们的乐队特别多(甚至还有几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仿真Kiss),出场费也相当高。其实模仿“吻”乐队相对容易,因为他们的4名成员在舞台上都穿皮衣,化浓妆,只要身材合适就能模仿。可观众就是喜欢花大钱看他们在舞台上喷火,吐舌头,看不到真的,假的也行,反正就是撒一回野,差不多就行了。
斯派西要让那些看真达林的观众重温历史
以前,只有那些因故而不再进行现场表演的乐队才有相应的“仿真乐队”,但是,现在几乎所有稍微有点名气的乐队,不管是否仍然活跃,都有人去假冒。根据网上有关“仿真乐队”最专业的站点tributecity.com介绍,就连Manowar这样的不知名乐队,以及“酷玩”(Coldplay)这样的新生代乐队,都有相应的“仿真乐队”。
研究一下去观看“仿真乐队”表演的观众们的心理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美国,观看一场“仿真乐队”的演出大概平均要花20美元左右,好的甚至能卖到40美元一张票,很多真人乐队还不值这个价呢。一支水平一般的“仿真乐队”的出场费大概在2000美元以上,而好的甚至高达1万美元。我在网上查到的最贵的“仿真乐队”是一支名叫“走私披头士”(Bootleg Beatles)英国乐队,他们的出场费至少为9000英镑!而且,美国酒吧经常雇佣“仿真乐队”来表演,我所在的圣地亚哥市每个周末都能找到仿真乐队的演出。
你尽管可以说欧美观众们因为看不到真人,或者真人的票太贵,因此宁愿花钱去看假人表演。可是,如果某一天三里屯酒吧有一个名叫“健崔”的来演出,你会去看吗?所以说,“仿真乐队”在欧美流行音乐市场的走红充分说明那个市场规模的庞大,高水平的乐手人数众多。而且,这种现象还反映了欧美和中国在对待摇滚乐的态度上有着根本的不同:他们的歌手和听众喜欢的是音乐本身,什么“个性”啊“理想”啊“摇滚精神”啊,这些高深的字眼在音乐爱好者那里没有多少市场,那都是乐评人拿来卖钱的,当不得真。流行音乐就是一种娱乐,别去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