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喷又雪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刑海洋)

网上有好事者写下上联曰“大钱小钱血汗钱入市不是钱”,求征下联,一时间,回帖滚滚,充分显示了人民之无穷创造力。

“买股卖股垃圾股关门不炒股”。

“早赔晚赔都是赔出局才不赔”。

“你圈我圈大家圈不圈白不圈”。

这些算得上就事论事,还有一些,竟然发人生之慨叹,比如,“大理小理荒唐理讲理不是理”,“贵人贱人所有人来世不是人”,可见一个不断赔钱的市场,已经使多少人心灰意懒。

投资股票赔钱,这一波行情表现得最明显,因为看似200点,一个不算小的空间,其实是根本没有获利机会。自行情启动,上证指数以不到4天的时间即上升到1400点,随后的时间介入市场的,根本谈不上获利,基本上是吃套的。用一句“早赔晚赔都是赔出局才不赔”来形容也是恰如其分。

让人诟病的,除了江浙资金翻云覆雨的投机,还有管理机构的调控能力,时髦一点,就是执政能力。行情初启之时,好消息漫天飞,相关部位纷纷表态落实“国九条”,正配合了投机资金推高市场。仿佛一夜之间,春天已到,可随后,一派沉寂,至今一个多月,并无一点实质性的措施出台,光打雷不下雨,难怪投资者失去信心。没有了官方的消息,小道的,但并非空穴来风的消息大肆弥漫,正是这样的氛围,才造成了10月14日上证指数一天大跌50点。

井喷又雪崩0

每一次股市的上涨行情,最终都必然演变成过度投机  

其实,所有这些小道消息中的利空因素,并无一点是出乎预料的,股民此时吟诗作对,也不该冲着任何人而来。市场还是9月14日前的市场,对政策寄予不切实际的幻想,只能怨自己天真。不信,我们可以把传闻一条条拿出来,分析一下,看哪条是不近情理,本该在意料之外的。传言之一,10月下旬将恢复发行新股,市场询价制度也同时登台,大部分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可能相当低。这算不上意外吧,哪儿有商店可以无限期不开张营业的?传言之二,交通银行将在上海、香港两地同时上市,交行上市将采取两地“同时同价”发行,香港投资机构报出的2至3元钱的价格很可能成为国内该股的发行价格。这又引出一个议论,我们争取了这么多年的,难道不是和海外投资者同样的权利。另一些就是老生常谈的全流通、券商不规范经营、以股抵债试点等,只要稍对这个市场的一贯做派有所认识,就不会对这些传言有所怀疑。这些也正是市场的疮疤所在,市况不好的时候揭一揭,正可引发一些恐怕情绪。不过,老生常谈的事实,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力。

一轮行情,尽管是短命的过去了。如果说有什么值得思考的,恐怕绝不止是牢骚和抱怨。旧式的文人,在经书里浸淫,多的是吟风咏月、对酒唱和的雅兴,丧失的却是自作主张,谏言进取的能力。换一个说法,一个社会要想普及自下而上的民主,每一个参与者都应当拿出自己的意见和办法。3年来,股市似乎一直被一种奇怪的气氛笼罩着,陷入一个个轮回中。每次下跌到最后,也就是人人都感觉不到希望的时候,市场里都会响起各种抱怨的声音,最终变成一场大讨论。人们都把责任推卸给管理层,市场也总是在这个时候期待管理层出来说一句话。种种压力下,管理层总会政策救市。这显然已经成为了这个政策市里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了。而每一次股市的上涨行情,最终都必然演变成过度投机。管理层的美好愿望和为救市而推出的“强心剂”,全成了投机者的工具。股市气氛好了,投机事实一点点暴露出来,管理层开始查处违规。信息相对闭塞、不明就里的大众却在这个时候踊跃入世,悉数被套。怨气积深了,再次发泄到管理层头上。而市场,只是忙于这样的循环往复,没有人愿在经营上下工夫,甚至管理层也无暇于研究解决本质问题。

看了这样的流程图,想必就能一目了然。投机机构是这个怪圈里惟一的受益者,无论管理层还是投资大众,全是他们几个月一循环中的工具。管理层显然已经有所觉悟,以至迟迟不表态发言,可还是迫于投资者的压力进场救市。投资者呢,似乎也觉悟了,否则,行情不会这么快地结束。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就理解了为什么过去一两个月的上升期此时却只坚持了5天,而行情,甚至没有到一个月就无疾而终。市场以一个井喷又雪崩的样子完成了一场循环,足以说明,3年来累积下来的市场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没有寻找到新模式前,只能是上窜下跳的猴行情。

上一篇: 上海机会
下一篇: 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