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骏:离热门剧最近的人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孟静)

马中骏:离热门剧最近的人0

马中骏

这一年的娱乐新闻似乎总离不开文联音像出版社,从《射雕英雄传》沸沸扬扬的争议到《神雕侠侣》选角一波三折的剧情,马中骏作为常务副社长,名字频频出现在热点新闻中。他们的电视剧涉及所有品种,武侠剧有金庸系列、《萍踪侠影》,时尚剧有《双响炮》,名著有《家》、《春》、《秋》,警匪、古装、心理惊悚、伦理剧到主旋律,甚至还有已经通过审批的《西游记》,没有马中骏不碰的题材。最近他出品的《七剑下天山》系列包括六部电影和一个60集电视剧及一系列后期产品,包括电脑游戏、漫画出版、手机游戏、形象产品开发、演艺经纪等总共7个项目,号称十个亿的产业链。为了这部戏,还专门成立了“七剑娱乐有限公司”。这个投资额是目前国内最高纪录。“马中骏的票子多”,是业内共识,他的成功模式也被认为是不适用于其他公司的。

马中骏:离热门剧最近的人1马中骏:离热门剧最近的人2

电视剧《半生缘》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慈文东方的董事长,又是文联音像出版社的常务副社长,它们的关系是隶属吗?

马中骏:文联音像是一个“独联体”,“慈文”好比俄罗斯,它还包括好几家民营公司,我们想成立民营影视集团,不过报手续比较麻烦。除了我们,文联音像还有其他的公司。我们这几年制作的都是受欢迎的剧,效益也比较好。

三联生活周刊:文联在我们印象中是一个清水衙门,但它下属的音像出版社却在这几年有许多大投资的作品,您自己也在采访中说,不缺钱只缺人才。这些资金是从何而来呢?

马中骏:现在我们只要拍部戏就有很多投资找上门来。只要你有信用,能为投资者带来收益。如果你有人才、好的剧本、策划,票子就会主动来追你,所以你更要对这些钱极端负责任。

三联生活周刊:多年以前,您写过一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似乎您对观众需要什么、目前流行什么一直比较敏感?您是从编剧起家,作家改行做导演的很多,但当投资者的并不是很多,你认为自己是不是完全是个商人了?

马中骏:我写的第一部戏就是探索话剧《屋外有热流》。我以前写作只管自己爱好,不管观众,也没有写过商业剧。现在我们不仅买索福瑞的调查作研究,包括网络、时尚杂志、刊物对我们的反应都会作分析。最初做民营公司时,我们一群人认定了文学精品,但是赔得很厉害。《新乱世佳人》是商业比较成功的,像改编苏童的《离婚指南》,花了很多钱,自己也觉得非常唯美,但受到市场冷遇。直到有了《太极宗师》、《少林武王》这样的武打剧和《新闻小姐》这样的偶像剧才有了转机。我们每部剧都面临着几千万的投资回收,不能太文人气,每部戏前都要深思熟虑,绝对要收回成本。我们和不是文人出身的制片人区别是,我们是文学圈子滚出来的,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保留对文学作品价值的认识,尽可能把文学价值体现出来,又不违背商业规律。

三联生活周刊:文联音像是以文学名著改编为主,但人们记住它的是《射雕英雄传》?

马中骏:我们定过一个口号:把流行做成经典,把经典流行起来。我们有两个强项:一个是武侠剧,一个是名著,比如《半生缘》和正在做的《家》、《春》、《秋》。武侠剧我们金庸、古龙、梁羽生都做,因为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的特点就是投资比较大。

三联生活周刊:从《笑傲江湖》之后,你们似乎把金庸承包了?

马中骏:离热门剧最近的人3

2004年8月8日,电视剧《七剑下天山》在新疆开机  

马中骏:偏武侠和我个人有关,我喜欢这类作品。港台武打剧和央视的《笑傲江湖》我也看过,不大能满足我。我又特别喜欢徐克、张彻、胡金铨的作品,觉得他们的电视剧和电影真不是一个水平。也许我们做会有新突破,所以一口气买了很多金庸作品。没有把握的我不会买,尽管我很喜欢《鹿鼎记》,但它其实有敏感区,我没想好怎么拍,就没有买。现在买的有《神雕侠侣》、飞狐系列。

三联生活周刊:有些报道说,《七剑下天山》的大投资是不提倡的,因为对于小公司来说,这种成功很难复制。

马中骏:《七剑下天山》是有些因缘的,不是每部作品都能做成产业链。先是“七剑下天山”这几个字特别吸引张鑫炎(《少林寺》的导演),他找到我说:我已经帮你把版权买好了。他已经70岁了,不能自己拍,他提出让徐克拍。我不敢奢望,徐导演怎么会拍电视剧?徐克也是性情中人,他和张导关系很好。而且让徐克感兴趣的是,过去他在戏里从没拍过“剑”,他对西洋剑、东洋剑、中国剑都有想法,现在戏里的所有的剑都是他自己设计的,所有漫画都是他画的。剑是很容易发挥、联想的东西,韩国公司听说徐导很感兴趣,于是就有了香港地区、韩国、日本的相关产品开发,包括电影、网络、手机等。所有产业全部相加,才有十个亿的概念,电视剧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我们计划拍六部电影,每一部大约1200万美元。真正投资最大的是网络游戏。

三联生活周刊:这么大的投资会不会风险更高?

马中骏:应该还好。电视剧是和央视合作的,虽然不会卖太高的价钱,但能够收回70%的成本。海外被TVB买断,VCD版权也已经卖出。虽然投资很大,但大家都比较看好,微赢没有问题,风险反而相对比较小。电影和网络游戏合作对象对整个亚洲市场都很了解,在不超支前提下,不会赔。

三联生活周刊:过去我们很少注意制作单位和出品人,但我发现,您经常出面回答一些热门电视剧的热点问题,这是不是为了提高音像出版社的知名度?

马中骏:有时候不是我们愿意回答,我把手机号都换了。像《永乐英雄儿女》,刘晓庆刚好出来,我是觉得她合适,又问过用她没有法律上的问题,于是就成了她出狱后第一部戏。每天我都被记者围堵,真的只是巧合。我们拍《家》、《春》、《秋》,是我以前搞文学创作,和李小林关系好,她觉得我不会胡乱糟蹋。至于金庸、徐克,是本身有这样的热度,项目本身有新闻点。我们拍的《终极目标》,恰好是总局通过的第一个涉案剧,又引来大批记者,只是碰巧。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您总能碰上这种机会?

马中骏:只能说我们选材总是人们关注的点,我不愿意回答这些问题,张纪中总是把难踢的球踢到我这里。

三联生活周刊:但这些新闻是不是能给戏带来一些好处?

马中骏:离热门剧最近的人4

马中骏出品的电视剧《真情告别》  

马中骏:未必有好处。这种新闻多了人家也烦,要有个度。但是报纸要读者,他必须要报道热点。我真的不愿意告诉记者,但这话有人听吗?我们这么大的制作,根本不需要炒作,把观众期望值弄得太高有什么好处?所有炒作伤害的都是作品。

三联生活周刊:《七剑下天山》参与的资金量将达到10个亿,远远超过《英雄》、《十面埋伏》,创下中国影视投资之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一个投资?

马中骏:这是徐克导演提出的概念。电视剧预计每集100多万,算是最大的投资了。因为电视剧本身市场比较小,全国每年估计拍摄资金在35个亿,全国销售资金在22亿,你仔细听这个数字,有13个亿是亏损的,这个产业其实很小,大量的是亏损。全国电影票房前年10个亿,去年是9个亿。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知道电影市场不景气,但电视剧近几年是看似繁荣的?

马中骏:电影公司很有限,民营的就那几家,国营的有补贴,亏损能糊过去。不像电视剧,民营公司占主导。这个盘子太小,每年发出许可证的有一万多集,能够在省市级电视台黄金时间首播的有4000多集。其中央视能消化掉3000集,它们自己制作1000多集,和别人合作2000集。中央台基本保本,微有盈利,因为它们的收购价比较低,地方台有4000集是盈利的。非黄金时间播出的剧集肯定不能收回成本。

三联生活周刊:《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拍摄最晚的一部,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您准备怎么超越老版?

马中骏:我不认为老版不可逾越。我以前是写话剧的,在当时也是比较前卫、探索性的。同样一部名作,契诃夫的东西,你可以用斯坦尼,也可以用布莱希特的方式。不一样的制作手段、人物塑造,创作出来的作品必然不一样。我们很早就报了规划,比另外三部名著都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