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七十(307)
作者:王小峰(文 / 王小峰)
伦纳德·科恩不喜欢像明星那样生活
9月21日,是加拿大歌手伦纳德·科恩的70岁生日,这一天,从多伦多到巴塞罗那,从埃德蒙顿到澳大利亚的图乌姆巴,歌迷们自发地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来祝贺科恩的生日。而科恩此时在洛杉矶,正忙着其他事情,因为一个月后,他的新专辑《亲爱的希瑟》(Dear Heather)将在全球发行,同时,他的一本新书《渴望之书》也马上出版。
科恩34岁的时候才开始出版唱片,至今已出版了11张专辑,同时也出版了11本书,其中包括两本小说,他是人越老越走红的典型,当年他的小说《最喜爱的游戏》出版,整个加拿大连200本都没有卖出去,现在,他的一顰一笑可能都会受到媒体关注。
说到底,科恩在今天能被人追捧,取决于他的诗人气质,以及他以不温不火的性格表述这他内心的痛苦、绝望,通过一首首诗、歌曲,总是能让人对他产生一种敬仰和怜爱。他从来没有在音乐界张扬过,也没有在文学界张扬过,他的“老当益壮”,完全是一种积累,那种日积月累下来的沧桑感以及对命运无常的悲叹流露的痛苦之声,往往能打动更年轻的人。
科恩在上中学时,曾有一个野心,就是想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演说家,但是在大学时,他的周围都是诗人,他回忆说:“每次我们相聚,都是思想史上的一次里程碑,更别说诗歌了。”在他22岁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得到了2000美元的奖学金,于是他用这笔钱到欧洲玩了一圈。
他的真正转变是一次他跟民歌手朱迪·柯林斯的一次通话,在电话里,他把自己写的《苏珊娜》唱给柯林斯听,柯林斯立刻决定在她下一张专辑里采用这首歌曲。因为这首歌,科恩也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叫约翰·哈蒙德,当时的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老板,他把科恩叫到自己的房间,科恩当着他的面唱了几首歌,然后哈蒙德说:“你有份合同了。”这时科恩已经34岁了。一周后,科恩便进棚录音,哈蒙德担任科恩的制作人,当科恩开口演唱的时候,哈蒙德突然喊道:“当心迪伦!”这句话让人们后来能很容易区分科恩和迪伦之间在演唱上的差异。试想,当年要是没有哈蒙德这句提醒,是不是会出现第二个迪伦呢?
在科恩37年的音乐生涯中,他尝试过多种多样的音乐风格,但是他的歌词只有一种风格,那就是抒情风格,他总有写不完的痛苦,唱不完的忧伤。所以,在人们心目中,他有着“悲观主义桂冠诗人”和“忧郁教父”的美称。科恩说:“当你年纪大了,就不会对那些新鲜时尚的东西发生兴趣了。”科恩的音乐一直就没有给人过一种新鲜时尚的印象,但他歌曲中文学色彩往往成为每个时代年轻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他的歌曲尤其受到女歌迷的喜欢,因为他那种对爱情悲天悯人的倾诉会让任何一个情感充沛的女子颤动花容。据说在60年代,法国妇女就非常崇拜科恩,如果她们只想得到一张唱片的话,那么肯定是伦纳德·科恩的唱片。科恩的嗓音沙哑、深沉,所以更适合给女歌手做伴唱,他说:“我的嗓音在我和一个女歌手合唱时会显得更加优美。”因为当他低沉的声音被女声中和之后,会显得更加性感和动听。
科恩曾经是个素食主义者,后来开始修炼瑜伽,之后又皈依佛教。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在60年代的吸毒经历的醒悟,所以,他后来喜欢隐居山林,他只面对土地与天空,思考人生,所以科恩不喜欢像一个明星那样生活。1995年,科恩的经理人凯莱·林奇找到很多歌星,录制了一张翻唱科恩歌曲的专辑《歌之塔》,这些歌手中包括斯汀、博诺、唐·亨利、埃尔顿·约翰、菲尔·柯林斯和彼得·加布里埃尔等,但是菲尔·柯林斯拒绝了林奇的邀请,科恩知道后,便给柯林斯发了一份传真,上面写道:“贝多芬会拒绝莫扎特的邀请么?”柯林斯答道:“不会,除非贝多芬那时候也在全世界巡回演出。”科恩不爱巡回演出,所以他似乎不能理解柯林斯无法分身的忙碌,甚至为此还有些郁闷。
《亲爱的希瑟》是科恩的新专辑,专辑一共收录了13首歌曲,和上一张《十首新歌》相比,最明显的莫过于科恩的声音变得更加苍老,甚至,你会感觉让一个70岁的人唱歌是一种残酷的事情。这13首歌很乱,一首是根据英国诗人拜伦的《好吧,我们不再一起漫游》谱曲的歌曲,一首是根据科恩当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上学时大学教授弗兰克·斯科特的诗谱曲的《我们这个时代十九行诗》。还有一首根据魁北克民歌改编的歌曲《信仰》和翻唱美国老歌《田纳西华尔兹》。还有一部分歌曲是他与多年合作的两个女伙伴莎朗·鲁滨逊、安加尼·托马斯合作的,所以,在这张专辑中,你能听到有一半的歌曲都是男女合唱。所以《亲爱的希瑟》听上去似乎不是很纯粹的科恩的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