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纳河上的愚人船
作者:王星(文 / 王星)
巡游在塞纳河上的“Bateaux Parisien”游船
所谓“游船”是巴黎塞纳河上最老生常谈的旅游项目。河边几大游船公司中又以号称历史最悠久的“苍蝇船(Bateaux Mouches)”一家生意最好。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旅游大客车给这里送来一车一车的各色旅客。因为旅行社安排的旅游项目通常都力求时间紧凑,所以大多数游客被运到后马上就被引导上船开始“巡游”,很少有人有时间注意悬挂在“苍蝇船”入口上方的两幅大型招贴画。
“苍蝇船”有两个入口。一个入口上横挂着著名的巴约壁毯的复制招贴画,另一个入口上挂着的则是放大了的博希的名画:《愚人船》。游船的主入口其实应该是巴约壁毯下面那个,从这块承载了法国历史的壁毯下面走过去再上船自然与塞纳河两岸的风景对路,但由于游客太多,从《愚人船》下面走过去上船的同样大有人在。不过这也说得通:老老实实地坐在游船上听着解说在塞纳河上绕一圈实际上只完成了“游船”这个旅游项目的一部分,另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要站起来冲着河岸上的游客疯狂挥手、喊叫,岸上或桥上的游客一般也会积极响应或是主动对船上的人喊叫。这已经有些接近《愚人船》的场景。
但这还不是真正的愚人船。事实上,《愚人船》下面入口的确切用途是晚上餐船的大门,而真正叫做“愚人船”的也是这个船上餐厅。临近晚上20点,这个入口会挂上布幔,并且被仔细地与壁毯入口隔离开。上船用餐还有着装要求,如果穿着运动装甚或牛仔裤会被拒之门外。船上的菜单和岸上的高档法国餐馆里的没什么不同,但冠上了“愚人船”的名号后似乎就显得有些特别的味道。
博希的名画:《愚人船》
“愚人船(Narrenschiff)”也可以被翻译成“疯人船”。这种特别的船原本是流传在德国莱茵河一带的习俗:人们把疯子集中在一条船上扔到河中随波逐流。根据福柯冗长的考证,到15世纪时,愚人船已经被神秘主义者赋予新的含意:“灵魂如同一叶小舟,被遗弃在浩瀚无际的欲望之海上、忧虑和无知的不毛之地上、知识的海市蜃楼中或无理性的世界中。这叶小舟完全听凭疯癫的大海支配,除非它能抛下一只坚实的锚——信仰,或者扬起它的精神风帆,让上帝的呼吸把它吹到港口。”到了浪漫主义盛行的年代,愚人船甚至成了被禁止的智慧的象征。如今“愚人船”一词与其说带有贬义不如说具有某种伤感的诗意(当然,在愚人船刚出现的年代,诗人经常是被当成疯子的一种的)。
很难说“愚人船”餐厅的经营者当年在命名时究竟想到了这个词的哪层含义。纵情吃喝原本就是一件多少有些疯狂的事,能给这种疯狂找个诗意的背景是种“非凡的见识”。塞纳河上和“苍蝇船”竞争的还有一家名叫“Bateaux Parisien”的游船公司,那家公司拥有塞纳河上最昂贵的餐船:“布列塔尼号”,而且还因为接待过英国女王而名声大噪。但我认识的多数法国朋友还是喜欢选择“苍蝇船”。究其原因据说是“苍蝇船”更传统。这种传统一方面是指船上的饭菜,另一方面也是指船上的音乐:在愚人船上有现场音乐演奏,只要你乐于付小费,小提琴手很乐于给来自中国的食客们在酒足饭饱之余拉上段《凤阳花鼓》什么的。不管音乐风格是否对路,总是能让筵席气氛更加疯狂一些。
按一本旅游书上的说法,构成法国式悠闲生活的三大要素直至今日依然是:拥有、享受并且被人看到(to have,to enjoy and to be seen)。能坐在一个有品味的地方用餐并被人观赏当然更舒服。愚人船拥有悠久的历史、高昂的价格和敞亮的天窗,基本条件都齐全了。无论当年在莱茵河上的愚人船曾经具有什么样的诗意,塞纳河上的愚人船的诗意就在于可以让现代的游客偶尔卷起裤脚听听女妖的歌唱而又不至于淹死。其实漫画中早就有个老太太和她的猫说过:人活着是件需要点疯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