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大盗

作者:曾焱

(文 / 曾焱)

艺术品大盗0

爱德华·蒙克

 

《圣母玛利亚》

艺术品大盗2 

《呐喊》 

1分钟,8000万美元

据当时身在现场的人回忆,整个抢劫过程不到1分钟。8月22日是星期天,属于蒙克博物馆参观人次较多的日子,按理说并不适合作案。两个戴黑色面罩的人在上午11时左右闯入,此时距开馆不到一个小时。劫匪用手枪逼着博物馆职员和参观者,轻而易举地就将两幅名画从墙上拿下。馆外有同党开一辆奥迪A6汽车接应,迅速逃离。警方20分钟后赶到现场,只来得及找回被丢弃的画框碎片以及赃车。

职业犯罪集团精心策划的“杰作”,还是“业余爱好者”所为?奥斯陆警方目前倾向于后一种判断。根据目击者向警方提供的几个细节,劫匪表现得似乎不太专业:进馆时候,其中一个即在玻璃门上狠撞了一下,显然是对路线不太熟悉或者心情过于紧张;另外,他们并非径直走向《呐喊》,而是四顾张望了一下才确定抢劫目标,事前的勘察工作明显不足。最后逃离大厅的时候,劫匪非常慌乱,手中的画两次掉落在地又重新拣起,这些镜头都被监视器录了下来。但挪威人现在关心的不是劫匪专业与否,而是蒙克博物馆不堪一击的保安措施。目睹抢劫经过的法国人卡斯唐事后告诉法新社的记者,对两幅名画保护的松懈程度令他吃惊:参观者进馆时无人搜查,所有的画都只用金属线简单地挂在墙上,没有外框保护,被劫匪用力一拉就掉了下来,而最不可思议的是,在整个取画过程中警铃根本没有响。为了节省费用,博物馆只为两幅画保过火险和水险,并没有盗险,所以此番损失很大。蒙克博物馆归在奥斯陆市政府名下,建于1963年,藏品基本来自画家本人1940年的捐赠,大约有两万多件。《呐喊》在1893到1895年之间完成,当时蒙克离开旅居多年的法国搬到柏林,亲人相继去世,他在孤独和绝望中创作了《生命》系列,《呐喊》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画面上的男子双手捂头,扭曲而惊惶的面孔在血红的背景上凸现出来,被评论家认为是对现代人焦虑感的最好表现,在艺术史上和《蒙娜丽莎》的微笑齐名。蒙克对《呐喊》主题很沉迷,一共画了四个版本,蒙克博物馆里有两幅,第三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最好的那个版本则归属奥斯陆国家博物馆,但每幅的估价都不会低于6700万美元。被抢的另一幅画《圣母玛利亚》比《呐喊》稍晚,大约作于1893到1894年间,1999年在佳士得公开拍卖时估价1200万美元。1分钟丢了8000万美元,蒙克博物馆后悔也来不及了。

挪威文化部长一再通过媒体表示歉意,说政府对国宝保护不力,必须吸取教训,但挪威人并不买账,觉得这都是陈词滥调。1988年蒙克博物馆丢了画家的《吸血鬼》,不久后找回。1994年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幅蒙克素描被偷,至今下落不明。同年,还是国家博物馆,蒙克另一个版本的《呐喊》被偷走,小偷不过使用了最简单的办法就达到了目的:他们用梯子从窗户爬进了博物馆,并在原来挂画的地方留下一句话:“多谢你们糟糕的保护”。三个月后警方在奥斯陆以南65公里处的一家酒店将画找回,三名以此向政府勒索百万美元的挪威人被捕。奥斯陆国家博物馆对这种因疏于防范而一再发生的名画失窃案却有自己的解释,馆长诺德格雷恩说,防范不严厉是他们再三权衡后的选择,“我们也可以像巴黎卢浮宫那样,把《蒙娜丽莎》罩在玻璃盒子中。但这样做的话,观众和名画面对面的感觉就没有了。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愿意在博物馆里安排全副武装的保安人员。”

抓贼,还是找画?

艺术品大盗3

遭劫博物馆的大门

艺术品大盗4 

国际“打击文化财产走私中心署”(OCBC)副主席达特斯同意警方的意见,劫案不像黑社会所为或者有大买家幕后主使策划,他们一般会选择名家的小画或者不引人注目的藏品下手,这样容易找到买家。OCBC认为,蒙克的这两幅画在收藏界名头太响,持有人无法通过合法市场买卖和转让,因而明智的收藏家不会冒险收购。赃画脱手的可能性既然极小,盗画行家也就不会做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

这样看来,劫匪抢走《呐喊》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勒索。1994年,奥斯陆国家博物馆被盗的那幅《呐喊》就曾遭勒索,要价100万美元,后来挪威警方在伦敦警察局文物特警部门的帮助下,得以渗透到犯罪团伙的线人之中,最终设下一个交易圈套,没花一分钱赎金,将画完璧归赵,偷画的人也抓到。但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并不多见。据OCBC透露,在对待勒索的态度上,警方和博物馆往往有不同的立场。博物馆认为完好无损地拿回无价之宝更重要,如果对方出价可以接受,不排斥做一笔交易。而警方志在抓贼,不愿意因为和一个犯罪团伙的妥协导致更多的仿效犯罪。1990年美国波士顿加德纳艺术博物馆的被盗案,应该算是警方和艺术品盗窃组织在这方面进行较量的起点,时间长达14年,至今没有结果。当时博物馆被盗走价值30亿美元的藏品,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数目最大的艺术品偷盗案。两个盗贼没有使用任何武器,他们只是利用狂欢节的混乱,在凌晨时分假扮巡夜警察骗过工作人员,从侧门大摇大摆进入,然后将工作人员捆绑起来,在馆内逗留了一个半小时,偷走12件藏品,其中包括德加的5幅木炭画,伦勃朗作品三幅,费美尔和莫奈的作品各一幅。加纳德博物馆和蒙克博物馆的错误一模一样:他们没有在名画后安装报警系统,也没有为这些画买过盗险,只能由自己来承担全部损失。7年后,一个叫做杨格沃斯的人出场了,他通过美国广播公司,向负责案件的FBI示意他可以充当交易中间人,让名画全部归还博物馆,条件是500万美元酬金,并保证不会起诉他和他的朋友。FBI拒绝了杨格沃斯,但是加纳德博物馆却对他抱有幻想,博物馆的高层代表避开FBI,和勒索者在纽约见面谈判。这次秘密会见很快被FBI获悉,FBI大为光火,以调查妨碍司法公正的名义传问了博物馆两名高层,杨格沃斯也被警方以其它罪名投入监狱。交易就此终止。又过了7年,2004年3月美国广播公司驻纽约办事处突然收到一封没有落款地址的神秘信件,里面装了两张翻拍的画作照片,正是加纳德博物馆当年失窃的伦勃朗画。新的桌下交易又开始了,问题却还是那个老的:要抓贼还是要宝贝?

到目前为止,奥斯陆警方以及孟克博物馆都还没有收到有关勒索交易的任何信息。对方的沉寂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

几起著名的持枪劫画案

OCBC表示,偷盗名画的事件不少,但窃贼持枪明抢的还是非常罕见,他们记录在案的只有四起:

1989年:巴黎Marmottan博物馆,被劫9幅油画,其中包括莫奈的名画《日出印象》,第二年在科西嘉岛找回。

1998年:法兰克福一家画廊被劫,丢失数幅英国18世纪画家泰勒的名画,多年后收回,德国方面为此承诺免于起诉劫匪并付给一笔酬金。2003年:达·芬奇名画《圣母与卷线轴》光天化日之下在苏格兰一古堡遭劫。下落不明。

2004年:奥斯陆蒙克博物馆劫案。

受盗贼青睐的画家

艺术品大盗5

毕加索(Picasso,1881~1973):290件作品被盗

艺术品大盗6

米罗(Joan Milo,1893~1983):260件作品被盗

艺术品大盗7

夏加尔(Chagall,1887~1985):221件作品被盗

艺术品大盗8

丢勒(Durer,1471~1528):116件作品被盗

艺术品大盗9

达利(Dali,1904~1989):128件作品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