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躺椅上的布什在想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鑫)
贾斯汀·弗兰克和他的新书《躺椅上的布什:总统的内心世界》
卡斯特罗的演讲
7月26日是古巴最重要的节日——全国起义日。这一天,古巴国务委员卡斯特罗没有像往常一样率领一支10万人的游行队伍,而是选择在中部城市圣克拉拉参加纪念活动并发表长篇演讲。这篇演讲仍然充满反美色彩,卡斯特罗强烈批评了布什有关古巴是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恋童癖者和其他性观光客旅游目的地的言论。
在卡斯特罗的这一长篇讲话中,有一半的篇幅是在引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著名精神病学专家贾斯汀·弗兰克6月推出的新书——《躺椅上的布什:总统的内心世界》。
《躺椅上的布什:总统的内心世界》里的躺椅指的是心理诊所里给病人躺的那种椅子,弗兰克教授将布什当作“假想病人”,结合这个“病人”的历史,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和政策方针作分析,认为布什是典型的酒精中毒症患者,而且是没接受过正确治疗的那种,最终结论是布什根本不适合领导美国。
该书序言的标题就是“对布什的好奇”。弗兰克说,在过去三年中,布什经常的矛盾举动让他十分关注:每个人都曾经见识过他的和蔼与幽默,即使是不同政见的人都会认同他的个人魅力。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他表现出来的性格和他的政策以及执行政策的方式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他的友好和近乎顽皮无法让人联系起他会削减甚至中断对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口的援助;他是如此地笃信宗教却将炸弹投向伊拉克;他向国际社会和国民保证保护环境,却不签署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还解除砍伐树木的禁令,甚至决定将在阿拉斯加开采石油;他好像很擅长人际关系,却不能与世界上其他的领导人和睦相处。
是什么造成了布什的这些矛盾,为什么一个看起来性格矛盾又模模糊糊的人行起事来却十分固执和偏执,这或许是《躺椅上的布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一种经典的偏执个性
布什年轻时曾因酗酒驾驶被定罪,可他没有停止酗酒,并持续长达10年之久,直到40岁的时候。这在2000年美国大选的时候曾经被美国媒体大肆炒作。弗兰克认为,尽管这段酗酒的历史没有影响到布什当选,但却在实际上影响着他的心理和思维。
在弗兰克看来,问题出在布什戒酒的方式,因为布什没有寻求过正确的治疗方法。布什公开声称,他成功戒酒是精神的力量,因为他认真研读《圣经》,重新回归了宗教,他是“重生基督徒”,而不是依靠AA(一个专门帮助酒鬼戒酒的机构)和其他医疗方式的帮助。白宫御用写手大卫·弗鲁姆写道,布什刚刚搬进白宫办公室就说过:“我今天之所以走进这间美国总统办公室里而不是坐在一家酒吧,是因为我有了信仰,是因为我在祈祷。”
弗兰克曾经治疗过一些只凭借个人控制欲望来戒酒的病例,事实上,这些人通常都不能在尽力压抑自己的同时成功控制自己的焦虑。弗兰克说:“他们固执地尝试控制欲望和焦虑导致他们无法清醒地看清自己。”
弗兰克分析道,布什十分害怕戒酒失败,在忍受酒诱惑的同时,还要承受严格的基督教教条的约束,这导致了不宽容和偏执心态以及非黑即白世界观的形成。他们不能容忍周围出现威胁现状的事情,可能会对现实威胁做出超出比例的反应。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是乔治·布什,同样面对萨达姆和伊拉克,老布什和小布什的反应如此不同。布什当年在萨达姆入侵了科威特之后才谨慎地建立了国家联盟发动海湾战争,并在取胜之后立即停战,他甚至反对儿子去年发动伊拉克战争。
美国《纽约时报》杂志的专栏作家比尔·凯勒对此评论说:从性格气质和政治思想上来看,小布什更像是里根的“儿子”,应该被称为“小里根”,而不是“小布什”。
弗兰克认为布什对于父亲也是一种逆反心理。这一方面是因为布什从小受到严格的管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也是所谓成功父亲给儿子施加的压力。“多数拥有成功父亲的孩子都会感到他们自己是失败的。”布什也不例外,一方面,他崇敬父亲,并且极力效仿父亲。另一方面,布什的内心深处又痛恨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时时刻刻都表现出公民楷模的姿态,父亲的每一次成功仿佛都在提醒自己的失败。所以在布什的潜意识中总有一种叛逆的心理作怪,他非常渴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去赶超父亲。
布什的潜意识失言
7月26日,卡斯特罗在古巴全国起义日的演讲仍然充满反美色彩
弗兰克在《躺椅上的布什》中说,在布什的童年时代,父亲经常不在身边。母亲芭芭拉·布什非常严格,家中的事情一般都是芭芭拉做主。
和弗兰克的观点类似,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去年曾经在英国《卫报》上发表文章分析过布什的性格形成过程——布什长大后对自己的不满和酗酒,与他严厉的母亲有关。
布什的儿时伙伴就说:“是布什的母亲给孩子灌输了恐惧感。”布什这样评价自己的母亲:“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风格。我的母亲就像一个军队教官。”
奥利弗·詹姆斯记述道,布什的母亲教导孩子不要在文章中重复同样的词语。为了找一个词代替“流泪”,布什翻出了妈妈给的同义词辞典,最后在他的文章中写到,“悲伤撕破了我的脸颊”。后来,这篇文章没有及格,老师的评价是:“不优美”。这件事也许能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布什在公共场合爱说错话。
心理学家称,拥有那样童年生活的人会形成一种权威人格。这些人会利用严格的纪律来体现自己的权力,无论对自己还是周围的人,他们的要求都近乎苛刻。如今的白宫,每天开始日常办公之前都要进行祷告,每次会晤之间的休息间隔只有5分钟,女士的裙子必须长过膝盖。而布什总统自己每天早上都是5点45分准时起床,在午餐前,他都要慢跑3英里,大约21分钟。
在弗兰克看来,这也是一种僵化。“精神健康者能够改变他的日常生活程序,而僵化者却很难。”弗兰克认为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酒精中毒者的症状。
《躺椅上的布什》称,布什儿童时期遭遇的最严重精神外伤是他妹妹的死。弗兰克认为,这一事件现在还在影响着布什。妹妹罗宾比布什小3岁,在布什仅仅6岁的时候,罗宾得白血病死了。对布什冲击更大的是整个布什家族对于罗宾的死显得很平淡,并不那么悲伤,甚至没有葬礼。“儿童在成长中总是通过参加葬礼来观察父母和亲朋好友如何表达悲伤来完善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同情心。布什家族破坏了童年小布什同情心和仁慈形成的基础。”弗兰克认为,布什因此不太愿意参加葬礼,比如说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的葬礼。不过,布什还是参加了里根的葬礼,因为这对他赢得选票很重要。
外国元首的心理分析方法
弗兰克认为,尽管布什不是他的病人,但是心理分析的各项原则也适用于他。
现在在美国,对世界各国元首的心理分析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情报战中。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中央情报局总部,一些心理分析专家也在夜以继日地分析世界各国的领导人的各种录音、录像和传记信息,为政府和军方提供详细的个人心理和性格特征材料。
曾经在中情局供职的心理分析学家杰罗德·波斯特是《国家元首性格分析支持下的对外政策》著者,他在去年伊拉克战争前名气飙升,因为他在媒体上披露了美国中情局的外国元首分析小组对于伊拉克当时的总统萨达姆几十年心理分析的结果。分析注重萨达姆童年时期的经历,比如他是个差点被母亲堕胎的遗腹子,小时候受过继父的虐待等……正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氛围,萨达姆自幼就只相信自己,心里根本没有别人的容身之地。此外,继父强权一般的教育使得倔强的萨达姆从小就形成了一个习惯:从不向强权屈服。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波斯特称,心理分析学家和美国情报机构的“联姻”的历史可以回溯到上世纪40年代,当时美国启动了两项针对希特勒的研究。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联姻”开始被制度化的引进到美国情报机构。最早时候,心理分析只是一个中央情报局医学部下的心理分析室,随着工作越来越重要,中情局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性格和政治行为分析中心(简称为CAPPB)。这是一个中情局里内部有特权的部门。作为心理分析情报专家,波斯特还曾经当选过中情局的情报理事。
波斯特还透露,中情局对于埃及前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前总理贝京的心理分析曾经帮助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组织了1978年的戴维营会议,并最终取得成功。目前,反恐战争的背景下,美国渐渐从上世纪后半叶开始的更加依赖高科技侦察工具转向更加重视“人力情报”,外国元首和政治领导人的心理分析因此变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