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拯救华夏证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谢衡)

报道:拯救华夏证券0

报道:拯救华夏证券1

在前次的市场下跌中,华夏证券在国债回购方面至少亏损30亿至40亿元

政府出手与市场化方式

实际上,今年年初南方证券被行政接管之后,华夏证券将追随南证而去的说法一直在市场上流传。

近一段时间以来,监管层对国债回购违规、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问题屡出重拳,拳拳击中华夏证券这样券商的要害。有传言,在前次的市场下跌中,华夏证券在国债回购方面至少亏损30亿至40亿元,按席位清算制度,亏损额必须由券商向证券登记公司支付,以至于华夏证券在登记结算公司的账户实在无法抹平,成为几家重点欠库公司之一。

近日,北京市金融工委、北京市委组织部官员一行到达华夏证券总部,召开华夏证券中层以上干部会议,到会官员一如既往表态支持华夏证券发展,北京市委组织部当即宣布华夏证券高层人事变动。原华夏证券董事长周济谱调离,京泰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北京京泰投资管理中心法人代表黎晓宏担任华夏证券董事长;免去赵大建华夏证券总裁职务。这在某种意义上确认了华夏证券危机,似乎也表明华夏证券已经跨越“生死大限”,迎来了新生的希望。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南方证券的股东都是企业,行政接管后,有关监管部门发现,各方股东利益争斗难以摆平,成本巨大。而华夏证券的大股东是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政府认为,相对让华夏证券破产或被接管,政府出面扶持震动最小、成本最低。

关键是华夏证券如何涅槃?据悉,上述会议明确了北京市政府拯救华夏的两个原则:第一,北京市国资公司要注资;其次,由北京市委、市政府出面,向证监会、央行等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政策。但具体注资多少,以及争取什么政策并没有详细说明。

“不会动用财政资金注资,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以企业自救为主。”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白金荣对记者说。虽然,在去年开始进行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改革中,金融资产不列入北京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但由于政府投资的一些证券或保险公司,国有股权划入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持有,这一类金融资产就间接进入了北京市国资委的监管范围之内。

“一定要把过去的问题整理清楚,用明确可行的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白金荣说。白金荣在调任北京市国资委副主任之前,在北京市体改办工作过,当时,华夏证券就提出了增资要求,他因此了解过华夏证券的资产状况。“如果不把负债降下来,增资很难进行。老股东不会愿意再出钱,新投资方也不敢进来。”他说。

无论市场上对华夏证券资金亏空数额的传言多么惊人,实际上,在这家老牌券商身上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什么“新意”,作为最早的三大券商之一,几乎国内证券市场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都在其身上有所体现。据华夏证券公开数据,这家证券公司历年投资的非证券类资产总额达到40多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商业、贸易等领域,甚至还花5亿元买了一艘航空母舰。

华夏证券这部分用来投资实业的资金,主要是挪用的客户保证金。但在证券业长期经营的券商中,这种行为很常见。按华夏证券自己人的说法:“华夏证券在所有券商中绝不是最差的”,造成今天的局面,原因就在于“华夏所有的问题都浮出了水面”。

所以白金荣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反复强调的就是“市场化的解决方式”,在他看来,如果证券公司自身不彻底改变经营管理方式,不把老问题都解决好,政府怎么扶持都没有用。“前一段时间中央还发了一个文件,明确规定在纯竞争性领域,政府不能出资。”他说,“华夏证券必须先自己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政府只能给一些政策上的支持。”

据那位知情人士透露,“坚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在政府帮助下自救”,正是北京市政府出面对华夏证券表示支持后,在实际操作中坚持的原则。这种原则,最先体现在对人事的重组上。

此次,北京市委组织部只行政任命了华夏证券的董事长黎晓宏,华夏证券总裁的职务目前空缺,有说法是将在华夏证券内部以民主测评的方式产生,也有说法是完全市场化的公开招聘。据该知情人士透露,北京市政府希望,拯救华夏证券的具体过程由“真正懂金融的人来操作,充分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

华夏证券的有关管理人员也对记者表示,华夏证券具有自救能力,财务状况没有谣传的那么差,他相信会有新的股东愿意投资于华夏证券。据悉,黎晓宏在了解华夏证券真实状况之后也表示“问题没有想象的严重”。

黎晓宏曾任北京一轻集团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他刚刚离开的京泰集团则是北京市政府设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是北京市在海外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拥有北控、燕京啤酒、王府井百货及三元乳业等北京市大型国有企业。有消息称,他的到来,有可能将实力雄厚的京泰集团引入华夏证券,为其注入资金。记者辗转找到了正在香港的黎晓宏,但他表示刚刚到任,不便对华夏证券的情况发表评论,更拒绝证实他去香港,目的就是为了把京泰引入华夏。

裁判员与运动员

业界普遍认为,北京市政府此次积极出手扶持华夏证券的主要原因,在于华夏证券是北京市政府惟一拥有的全国性券商。在未来的改革中,有关方面希望券商能形成金融改革主力军,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同时,在一位金融家成为北京市市长后,北京这座城市成为金融中心的理想被屡屡提起。

但白金荣对记者表示,这其中没有必然联系。据他介绍,北京市政府投资的金融类资产包括:北京市商业银行约20%的股权,华夏证券约20%的股权,北京证券约30%的股权,北京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约40%的股权,此外,在华夏基金中还持有部分股权。

“未来北京市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式和体制要进行调整,金融资产要进入国资委管理的范围。国资委将通过对集团的监管,来管理企业投资于证券或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白金荣说,“进入国资管理体系后,我们对北京金融类企业的未来发展会有一个整体的考虑。同时也会纳入整个国有经济结构的布局和调整中,一并考虑。对于政府该退出的竞争性领域,就应该坚决退出。”

北京特华财经研究所副所长王力就认为,北京发展金融业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然后还要有一个具体的发展规划,尤其在如何整合北京地区的金融资源方面要进一步明确思路。

北京不仅是国家中央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所在地,而且是国家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有保险和再保险公司等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总部所在地,是众多海外金融机构的聚集地。此外,北京金融业所占GDP的比重在中国内地最高,达到14.2%。

“北京的优势在于北京是全国的金融决策中心、金融信息中心、资金调度中心,以及金融批发业务中心。同时,北京具有发展金融业非常需要的人脉网络。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发挥这些金融优势,进一步推动北京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白金荣说,“但北京到底能否成为金融中心,不是北京市政府的行政决定,而是要看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不意味着北京市政府要自己办证券公司,办金融机构。”

白金荣曾在香港工作过7年时间,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银行多过米铺”,但没有一家银行是政府设立的。在白金荣看来,一家经营不善的证券公司非但不能为资源优化配置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成为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沉重负担。

“竞争性行业就应该市场搞,政府办证券公司干什么?政府拥有一家证券公司有什么意义?!市场上的证券公司那么多,拥有一家也左右不了市场,更重要的是政府就不应该左右市场啊!”白金荣对记者说。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艾尔敦就曾向王岐山建言:“对任何要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来说,必须要有必要的监管和基础设施。监管体系应该是稳健、安全的,但是不应该太过分。理想的情况是,监管者应该是非常公正的裁判决策,使游戏能够有序的进行。”